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房住不炒,如何守住红线?

  终于,隔壁广州2021年度第一场土地集中拍卖宣告结束!

  虽然有住建部约谈广州要求严格贯彻房住不炒在先,但本次集中土拍,还是创下了广州楼市有史以来多项历史记录:

  (1)48宗竞拍土地总面积近393.6万㎡,总建面近928.5万㎡,挂牌总价超过901亿元,均为历年之最!

  (2)超过100家房企入局拼搏厮杀,入场资金超过1000亿元,国企、央企战力尤为强悍!很多房企为增加摇号中签率,设置“马甲”超过300余个!

  (3)面粉贵过面包频现,尤其是部分区域地价甚至超过现售房价。如白云区金沙洲板块,从房价4万到地价4万,仅用了一天(开发商若想盈利,未来入市价格至少6万起)。

  竞得靓地的房企自然嬉笑欢颜,分地未取的也不要灰心。因为在接下来的6月、9月,广州还有两次集中供应。

  总计算下来,广州2021年全年将供地2544公顷,其中,住宅用地供应就达到634公顷!

  然而,广州的归广州,深圳的归深圳。

  土地面积相当于深圳3.5倍的广州,留有的土地“余粮”,自然要比深圳要厚实的多。

  广州拍地的豪气,令深圳艳羡,更是心向往之。

  01

  深圳加大居住用地供应

  供需失衡仍然存在

  4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公众号发布了《深圳市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公布实施的消息。

  2021年,全市计划供应建设用地总量1130公顷,其中居住用地363.3公顷,产业用地171.4公顷,民生设施用地543公顷,商服用地52.3公顷。

  截至3月底,深圳已供应建设用地223公顷,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20%。

  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这363.3公顷宅地,虽然体量仅相当于广州宅地供应量的一半,但这对于土地稀缺的深圳而言,已经是竭力而为了。

  要知道,今年的体量,较2020年、2019年已经分别提高了24%、142%。

  此外,本年度深圳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用地149.3公顷,将集中分三批次供应。

  4月14日,第一批次6宗用地已经集中发布挂牌公告,第二批次用地将于6-7月出公告,第三批次用地将于9-10月出公告。

  整体来看,节奏很稳,持续供应的决心很足。

  然而,在土地供应上,深圳始终做不到与广州相抗衡。

  不是财力不够,而是土地不够。

  广州盘子大,家底足,开启疯狂的大体量供地自然游刃有余,但是深圳作为一个土地资源稀缺城市,持续的大体量供地恐怕难以为继。

  因为土地资源总量就是那么多,不会平白无故生出新的用地。接下来,还要回到城市更新和居住外溢解决。

  实际上,作为大湾区中仅有的两大一线城市,深圳与广州的楼市发展,始终是被关注焦点。

  不幸的是,深圳已经荣登全国房价最高、最难买房的城市。而广州,在房价连续窜涨的当下,也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房住不炒。在这个紧要关口,如何守住红线?

  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以期能够平抑房价,无疑成为最核心的一招。

  道理很简单,市场价格与供需成反比关系,供应越多,价格不就越低么?

  然而,这招放在广州或者其他土地资源丰富的城市可能行得通,但是在深圳这样地又少、极度供不应求的城市,即便扔进去这363.3公顷的增量宅地,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深圳对住房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

  2020年,深圳共批准预售商品房项目144个,建筑面积888.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其中商品住宅建筑面积507.13万平方米,5.15万套;商务公寓150.19万平方米,2.55万套。

  只不过,如此大的预售体量,却仍然难以减退当年深圳人“打新”的热潮。

  现如今,深圳的人口仍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状态(去年净流入人口约为44万人),而可开发用地却在急剧减少。

  同时,鉴于城市更新的进展速度缓慢,未来市场住房资源只会更加紧张。

  02

  竣工、销售面积不成比例

  深圳尝试调整土地供应结构

  除了每年的新增供地外,每年商品住宅的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变化,同样也是衡量楼市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标准。

  先看竣工面积。概帮主查询近日发布的《深圳统计年鉴2020》发现,从2009年开始,深圳每年竣工的住宅面积,就一直维持在300万/㎡以下的地位。

  直到2019年,才再次突破300万㎡,达到303.76万/㎡;2020年,住宅竣工面积再上一层楼,达到341万/㎡。

  然而,即便如此,相较于十年前动辄五六百万甚至七八百万平米的供应量,却仍然不值一提。

  接下来再看每年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同样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20》的资料数据,深圳近十年来,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都在400万/㎡以上,在2019年更是回升到650万/㎡以上的高位。

  整体来看,每年的销售面积远高于竣工面积,长此以往下去,深圳未来住宅库存恐怕将会持续走低。

  至于城市更新方面,按照目前最新公示的2021年拟供应旧住宅区改造项目一览表,总体体量虽然有所上升,但需注意的是,这仅仅是预安排,最终推动进度的快慢仍是关键决定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深圳除了目前加大供地计划外,已经开始同步尝试调整现有的供地结构。

  4月27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坪山原规划新型产业、工业性质的地块调整为7块二类居住用地,并新设学校用地。

  对原有的土地规划进行合理调整,向居住用地倾斜,这无疑是深圳进一步加大宅地供应力度的体现。相信在未来,这样的地块调整会更多。

  与此同时,在近日深圳某城市更新峰会上,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江表示,未来深圳将严控商业办公供应、工改商、严控纯居住用地改变为综合体用地。

  对此,很多业内专家认为,这种调整很有必要,尤其是现今深圳商务写字楼空置率居高不下,造成了明显的资源浪费。而市场对住宅的渴求,却时时得不到缓解。

  调整现有土地结构,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减少不必要的商业、商办用地供应,这无疑是一个积极明显的信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428244103.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