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楼市要想一劳永逸,还得再出猛招儿!

  昨天,罗湖区新开楼盘缙山府公布了入围名单,登记共计548批客户,选407套房源,入围比例1:1.34。

  万象华府共计登记725批客户,选638套房源,入围比例为1:1.13,从认筹量看,虽然并未满足1:3的比例,但一房难求仍是定势。

  01

  二手房方面呢?成交没个响儿,段子却是层出不穷。

  比如:传说龙岗某盘按按指导价出售,房东被多位买家“挟持”,淘汰按揭、全款抽签!

  还有南山某网红盘,“一屎成名”。

  但最多的还是“捆绑销售”,家具、名画、古玩纷纷上线。

  房子650万,另附带真迹字画380万?

  虽是段子,但这些突出的楼市怪现状背后,归根结底还是深圳长期供不应求。

  今年政府报告,关于房地产部分。

  没提啥,“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提了许多年,没什么新意。

  但有一点,是政府报告首提!那就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首次在年度政府报告中提出“大城市的住房问题”,这不就是深圳的问题、上海的问题?!

  深圳频频出台新政,但效果如何,大家也有目共睹。

  就如同新房限价初期,开发商为获得更高价格,同样捆绑精装、捆绑车位。例如2018年至今的成都楼市,房价一万二,精装六千五,单价便是一万八千五。

  如今二手房捆绑各式家具,只能说,新政没有根本性解决深圳问题!就算再出更加严厉的新政,学上海,限购5年,对于一个城市的住房问题,依然很难!

  无论是715、还是二手房参考价、以及上海出台的5年限售,都是投资客、刚需客受伤一半一半!

  02

  那么,这么突出的大城市住房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根据最高指示的表态:

  一是,增加土地供应;

  二是,安排专项基金

  三是,集中建设等办法

  显然,这些只是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大方向,对于实际解决大城市的住房问题还差得远,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尽复杂。

  比如深圳,增加土地供应,已是多次提出,但最终的效果可谓甚微!

  一方面,是持续上升的净人口增长,一方是逼仄的城市格局,小产权遍地林立,影响城市现代化进程不说,关键是占地儿!

  再者,是深圳50%的生态红线不能碰,30%的工业用地不能越,深圳,拿什么地来供?

  显然,一句增加供应,并不能真正解决大城市的住房问题。那么回到深圳,住房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无论是城市新人,还是城市老人,哪一个不怀着深圳定居梦?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越抑越涨,几乎成了楼市的普遍共识。

  同时,我们应该知道,深圳的问题是住房问题,从来都不是居住问题!

  你听到许多人抢不到房,但你一定没有听到深圳有谁睡大街。所以深圳的住房问题归结一点就是:深圳缺的是合法住宅。

  小产权房、农民房遍地都是,但并不合法。

  合法的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住宅,例如商务公寓、宿舍等

  虽然说这个城市并不缺居住,但依然没办法抑制房价蹭蹭直上!上半年均价还是6万多/平,下半年竟然飙升至8万/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城房价指数,向来被称太过保守。

  根据最近发布的统计局数据,深圳二手房年度涨幅达到了15.3%,这是继2019年后,深圳再度登上全国榜首,将北京、上海甩到太平洋之外!

  03

  显然,不缺居住的深圳,但住宅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解决房价高企,讲真,政府没少下功夫,但都收效甚微!

  一是,去年由官方释放的深圳新加坡化,大概意思是一半公租房、一半商品房。

  二是,深圳“扩容说”,这是民间认为解决深圳土地不足一劳永逸的办法。实际上,扩容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太复杂,至今未敢官宣!

  三是,增加土地供给,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深圳确实有加大力度大量供地。

  根据数据显示,深圳去年宅地出让31块,这几乎接近既往5年的宅地供应总数。

  预计,今年深圳的土地市场也将不会太过冷淡。光明区、龙岗区、坪山区成为土地供应大户,依然是近年来的深圳楼市主打!

  四是,着力新供人才住房、廉租房、公租房,但要排十几年之久,基本上约等于放弃。

  五是,打击炒房行为,715新政,号称史上最严限购,这又公布二手房参考价,同步银行强制执行参考价贷款。

  甚至,行业内还曾假设,用行政手段去解决深圳遍地而起的小产权。

  以上种种,效果怎样,大家也有目共睹。

  最近,深圳楼市出台了“公寓住宅化”,概帮主认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03

  国外没有住宅与公寓之分,私有资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寓、住宅,40年、70年的产权之分,就已经将公寓打入死牢的感觉。

  不碰公寓,是购房圈的至理名言!

  权利的微乎其微,导致许多城市公寓“烂大街”,就像深圳这样的城市,也是一方住宅一房难求,一方公寓去化堪忧。

  如何平衡两者,解决城市突出问题,首先要从平权开始。

  当然,做到公寓、住宅百分之百平权也是不可能。但是否通燃气,让其具备最基本的居住属性,是否可读公立学校,让其不再左顾右盼,是否参照商业用电标准,让其不再就地止步?

  这些是“公寓住宅化”必须回答的问题。

  从一次次“合法住宅”短缺的尖锐矛盾下,也倒逼“公寓住宅化”加速推进。

  前几日,出了新政,宣布了公寓可通燃气,这已经释放出“公寓住宅化”这条路必须走下去,而且还非走通不可!

  但过程往往是异常艰难!让公寓完全住宅化,这个问题不仅是政府,就是市场也很难一下子理解和接受。

  一方面是,深圳学位短缺,若让公寓也参与与住宅平权的学分累计,同时也会造成另外的社会问题。大家都能读书,但学位就这么点儿。

  显然,这短期内并不是个办法。

  另一方面,若市场一下子增加许多“住宅”,那么早期购买住宅的业主们,优越感一下被拉低,加剧社会矛盾,也并非是个准儿。

  除此之外,“公寓住宅化”还有诸多问题,如:

  落户、境外人士购买资格、积分入学、年限短、利率高、限售时间长、交易税费高、物业功能调整、公寓土地使用年限延长、燃气全面接通、水电通讯燃气物管费用住宅化、物业内部功能空间合理调整、贷款首付高等等。

  这些要怎么解决,则得看看官方态度,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309243549.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