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8年8月6日,北京奥运会首场足球比赛在天津奥体——水滴开打。
那个炎热的夏天,整座城市都处于亢奋状态。
但亢奋的源头却并不是奥运会,而是滨海新区。
2005年,拿到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后,天津成为许多人逐梦的新天地。仿佛错过上海浦东的遗憾,终于有了弥补的契机。
逐梦的高潮,在三年后借着奥运会的氛围,达到顶峰。
2008年,天津外来常住人口达到22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3万人,是新世纪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并首次超过京沪,分别多出7.6万人、34.77万人。
在那个户口还不能随意迁徙的年代,外来常住人口的流入,是一座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天津越来越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等各项大型工程接踵而至,经济高速发展。
2008年和2009年,天津GDP增速均为16.5%。2010年之后,天津取代内蒙古,连续4年增速领跑全国。
渐渐“膨胀”了的天津,在2009年把“北方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写进了总体规划。
2010年开始,舆论开始热烈讨论:天津与广州,谁才是京沪之后的中国“第三城”。有人按照经济增速算出,天津有望在三年后赶超广州。
但高潮没来,剧情已戛然而止。
2018年,天津开始挤水分。滨海新区2016年的万亿GDP,被打了66折,调整为6654亿。
在天津最红的时候,滨海新区响螺湾,是要打造下一个陆家嘴。但现在,它是一个烂尾楼遍地的“鬼城”。
“北方经济中心”的说法,也不见了。
与经济一起滑落的是房价。目前,天津房价已跌至2016年9月,从最高的24242元/㎡算,跌了近20%。
02
这不是一篇写天津的推文,只是想告诉大家,花无百日红,每座城市都得有点危机感。
曾经的网红城市天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接任者,杭州、成都、南京、西安……
最红的是杭州,连续三年人口净流入全国第一、互联网经济风生水起。
越来越多人看好杭州,来到杭州楼市分一杯羹。持续5年多的“牛市”,仿佛能一直走下去。
然而,经历了多年的严格限价和疫情的考验后,全国各地正出现大面积的降价潮。
在人口流出最严重的东北,哈尔滨房价从年初的1.3万/㎡,降到1万/㎡。即便如此,为了去化,政府还在鼓励开发商降价促销。
郑州楼市已横盘4年,曾经热火朝天的郑东新区,普遍减价20%。
今年初,青岛就有个别楼盘喊出85折促销。
一线城市广州也并非一切安好,下辖的增城就有个别板块,降幅超过两成。
甚至连香港,都在上个月底撤销执行了7年的“非住宅物业双倍从价印花税”,这被认为是香港楼市出现了实质性松动,因为行情不好了。
03
杭州楼市还处于“长牛”之中,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走牛,适当调整才更健康。
在全国楼市下行的情况下,杭州与深圳、成都等少数几个城市,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
越是这样,越显得刺眼。
上周末,新华社猛批了深圳倒挂5万红盘的万人摇乱象,杭州恐怕也要警醒一下了。
杭州楼市之热,一方面是城市向好,人口大量涌入;另一方面是个别倒挂红盘,吸引了很多注意力。
这两方面原因又互相“成就”。越有倒挂,越吸引人涌向杭州“淘金”。
不过,倒挂红盘普遍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那就是极其严格的限价。
天都城滨沁公寓、金色和庄、梧桐郡、西溪公馆等,这些曾经的“万人摇”,都是捂盘多年不开,最终开出了“历史价”。
购房者自然趋之若鹜。
还有一些红盘是因为短暂的现房政策的产物,比如上河宸章、有望年底开盘的紫璋台。
即便可能会面临5年限售,紫璋台也引来了全城关注。
但这些尾盘、现房,即将告罄。
根据开盘计划,紫璋台、沐宸院、前宸、融创城、天空之城等一批热盘、红盘,可能会在年底或明年初集中入市。
这是为了分流,避免出现“万人摇”。同时,大部分红盘、热盘也将宣布售罄,退出摇号舞台。
一些热门板块,可能还会有新的倒挂楼盘出现,但这些“双限”时代的产物,早在拿地之时,已经算好了利润,产品吸引力打了折扣;细算狭隘,它们和“偷面积”时代的高价二手房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
接下来,没有红盘支撑的杭州楼市,如果回归正常,还能不能继续走出独立行情?
04
在新华社评论发出之后,消灭倒挂,可能会成为仅剩的几个楼市火热城市的政策导向。
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倒挂严重板块的限价,减少套利空间;二是提高购房门槛,要求落户+社保。
前者相对温和,后者是致命一击。
红盘没了、倒挂少了、买房门槛提高了,楼市还能继续火下去吗?
没有人希望市场骤然冷却,但持续的长牛,也要有个缓缓劲儿的机会。
杭州的基本面没有大问题,当然不会是下一个天津。
相比天津以大项目撑起的经济,杭州以民营经济、互联网经济为特色,更有活力。
而且,浙江人一向以务实、勤奋著称,这与北方人更追求安逸的个性,也不一样。
但杭州并非完美,过于依赖互联网经济也是一种偏科,制造业是短板。
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杭州只有苏州的一半。
即便是在互联网领域,杭州与阿里的绑定也过于严重。阿里的产业,在杭州遍地开花,一旦有个闪失,危机就会暴露。
一直以来,马云被京沪拒之门外,在杭州创业成功的经历,被认为是这座城市包容初创企业的经典案例。
但在一家独大的情况下,阿里之后,这座城市还能孵化出下一个巨无霸吗?
拼多多创始人黄铮最早是在杭州创业的,后来却成为一家上海企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城市基本面与楼市息息相关,看好杭州,希望她越来越好,但也希望楼市能更健康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