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小店经济

  在拼多多从“五环外”进入纳斯达克后,人们发现,原本严防死守的阿里和京东,却发现了一个漏洞,拼多多迅速成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本来,只要找到合适的市场,机会依然存在。

  当“农村包围城市”计划取得成功后,下一步机遇在哪里?

  如今看来,线上的机会也许还不明朗,但,线上赋能线下的机会,很有可能会在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夫妻店。

  然而,巨头们显然已经看到了机会,小夫妻店,已成为巨头们博弈的新战场。

  大企业纷纷加码小店经济

  与拼多多、趣头条和快手这三大巨头不同的是,在“小店经济”领域,后发者们已经很少能得到机会。巨无霸们已经占领了这个地区。

  虽然苏宁小店的利润一直不怎么样,但在“太子”张康阳掌管后,仍然在不断调整。例如,与冯氏达成利亚华南的股权转让协议,以及对门店进行优化,如今,苏宁小店已经从最初的500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1400多家。

  但苏宁显然并不死心,作为渠道的载体,苏宁小店仍被寄予厚望。最近的新闻显示,苏宁小店宣布全面开店加盟,设立3年10000家目标门店。尽管加盟模式令外界颇多疑问,但通过加盟扩张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苏宁资金流的问题,还能将分散在各地的众多小店整合到苏宁系统中。

  除苏宁之外,张近东的老对手刘强东也是如此。七月三十一日,京东新通路发布消息:京东便利店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加盟合作模式,北京、上海、成都、济南等城市将加入。据介绍,京东便利店除了提供优质货源外,还将输出品牌、模式、管理等,以实现传统小店的升级。

  并且早在今年6月2日,京东还推出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组织500亿以上优质货源,为每一个小店提供高达10万元无息赊购,布局地摊及小店经济。

  六月二日,微信支付还对外宣布,面向平台超5000万的小微商家,将推出“全国小店烟火计划”,线上线下一体化,福利补贴,商家教育指导,运营保障四大全新数字化政策输出,助力小微商家。

  离线门店商家,可通过小程序店铺模板快速搭建线上门店,输入门店商品并生成下订单码,一键发送给顾客好友;同时通过“朋友会员”功能配置折扣优惠活动,在朋友圈和社区中宣传扩大客户流量,为离线摊点引流提升复购率。

  根据这项计划,商家不仅可以免费获得20万保额的“微信安心收款计划”保障,还可以通过“收款小账”小程序的“商家保障中心”升级到100万保额的“收款安全险”保障。

  另外,商家还可以积攒积分免费兑换各种微信支付业务、生活资源,包括腾讯王卡、微信阅读券、腾讯视频VIP卡等。

  数字化、智能化的小店改造升级,将成为未来线下流量的巨大入口,按每一位数字小店每天接待200名消费者计算,150万家小店带来的线下流量将达到3亿。它有巨大的线下流量,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运营平台。

  阿里布局新零售自然也不能放过。八月二十八日,阿里零售通对外发布了“W计划”,向它所覆盖的一百五十万个社区零售店提供数字操作系统。

  据介绍,作为国内最大的快消B2B平台,零售通已经覆盖全国150万家线下小店,并与95%以上的知名快消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后端方面,零售通与菜鸟共同构建了强大稳定的供应链体系,阿里仓覆盖全国210个城市,83%的街道,保证送达准时率超过96%。

  此外,《W计划》还为零售通向它所覆盖的150万家小店开放数字小店操作系统,包括POS机,10000个小店渠道专供新产品,为小店提供包括免息赊购、滞销赔、过期赔等金融支持政策,并与支付宝、淘宝、饿了么、大润发等阿里经济体的资源相结合,帮助小店引流增收,打造更多日销万元的小店。

  阿里的零售网络,京东的新渠道,苏宁的小店,以及微信支付,这些巨头都已经开始在这个领域中大踏步前进。

  首先是政策层面的支持。七月份,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健康发展促进就业以激活消费市场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了发展15种新业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鼓励发展新型个体工商户,包括支持微商电子商务、网上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发展微型经济,鼓励“副业创新”,着力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形成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新局面。

  但另一方面,线下单独的小店,将很有可能演变成全新的流量入口。大公司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布局的机会。

  但是,这些小店,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会是什么?

  未来小商店:社区团购或松散式便利店。

  就目前而言,作为离消费者最近的入口,巨头们将小店聚集在自己的麾下后,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两个。

  一是大企业整合供应链和品牌,小店店主负责日常运营;这种小店变成了加盟式的便利店。实际上,线下的商业连锁店,已开始逐步数字化。

  传统的连锁超市,如7-11,罗森,家乐福等,在选址,运作,人员标准化培训,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都很成熟。最大的弱点是数字化的赋能层面,便利蜂这样的新生力量给了它们全新的灵感。

  与京东、阿里这些从线上到线下的大企业相比,数字化、智能化是长项,更需要在商品结构、区域内物流配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夫妻店聚集在一起,成了他们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看到,虽然这些小店经营不能带来高利润,但是流量入口和区域物流配送经验的积累,让这些互联网巨头难以割舍。

  其次,就是向社区团购的方向发展。根据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的数据,2020年国内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20亿元,同比增长112%,预计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

  而且在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社区团购发展非常迅速。繁荣优选、十荟团和同程生活相继完成了巨额融资。在连续完成了3轮共计2.5亿美元的融资之后,CentralChina宣布将完成与邻邻壹的战略合并,同时还传出将完成8亿美元的融资。另外,美团、拼多多等网络公司也开始在社区团购领域大手笔投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腾讯是在赌“兴盛优选”;阿里是在赌“驿站团购”和“十荟团”;滴滴是在赌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美团是在赌“美团优选”;拼多多是在赌“多买菜”;同程孵化“同程生活”等等。

  群团购买的商业模式是,平台招募群团团长,团长运营群团群团,每日收集所有订单,次日集中配送。银行经理按成交金额收取佣金。这个模型,自然适合于小商店深入社区。

  这就是说,这些夫妻店,成了区域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天然节点。可以说,这些小商店,都是天生适合社区团购这一全新业态的。

  据介绍,零售通已经成立了创新部门,其业务方向是与大润发生鲜供应链紧密合作,开展社区团购。快消与生鲜、电商渗透率均较低,仍以线下为主,正好符合即时消费的新趋势。

  从服务半径来看,阿里巴巴数字经济内部,大润发辐射10公里,盒马打造了“3公里生活圈”,数百万家零售通小店填补了中间空白,实现了线下即时消费场景的全覆盖。零售通还持续推进小店接入饿了么配送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社区商圈”,让小店“双腿”伸向300米外。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00926241286.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