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内部城市的人口普查数据陆陆续续公布了。
相当于给各城市揭了老底。
毕竟,这算得上是衡量一座城市最近十年变化最重要的一项数据了。
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城市中,人口增长超过100万的
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挨个说一说。
1.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
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深圳,10年增长了713万,总常住人口达到了1756万。
我认为这个结果是目前所有统计人口的方式里,结果最准确的一个。
基本上是数人头的严谨程度了。
之前有数据称,深圳的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
现在普查结果出来,发现其实并没有。
从个人感知上讲,深圳的确也不是很像2000万+人口的城市。
这点对比北京就很明显(按照普查数据,国内人口超过2000万的只有上海和北京)。
我印象里,
北京地铁,几乎每条线、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挤人挤人挤人;
但在深圳,时不时还能遇到有位子坐。
这还是在北京地铁里程数远远超过深圳的前提下(北京有700公里左右,深圳只有400多公里)。
数据上也可以证实这点:
2020年北京地铁总客运量22.8亿人次,深圳这个数据是16.2亿人次。
可能会有人说,深圳人更愿意开车出行?
可惜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深圳的机动车保有量也比北京少得多:
2020年,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636.5万辆,深圳则是约350万辆。
综合各方面的数据看,深圳和北京人口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如果深圳的人口真有2000万,那北京上海至少2500万+。
增长第二快的是广州,10年增长了597万,总人口数量1867万。
可以看出,
广深作为一线城市中落户门槛相对较低的两个城市,在吸引人口上的优势确实非其他城市可比。
北京一直在疏解人口,但10年依旧增长了228万人;
上海之前也跟着北京疏解人口,所以人口增长情况不太好,10年增长了185万。
好在现在上海不陪北京玩了,开始放松落户限制,大力吸引人才。
不出意外的话,上海的综合实力,还会继续碾压深圳相当长一段时间。
2.
其他城市——
郑州
数据非常亮眼,10年间人口增长了397万,
人口增量超过了杭州和重庆。
这说明,虽然中部人口整体上在减少,但河南的人口增长还不错,约534万;
郑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吸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另外中部两个重点城市武汉和长沙的数据还没出,基本可以预料跟郑州的情况类似。
但湖北和湖南的整体增长情况却不太乐观,分别只有51万和76万。
而武汉和长沙的增长,极有可能会超过所在省份的数据 —— 说明省内其他地区基本都在流失。
在这种省份买房投资,省会是唯一的选择。
其他城市不用考虑,逆袭的可能性为零。
杭州
最近几年风头正盛。
从城市建设上看,杭州的规划骨架拉得很大,一看就是为未来的增量人口做足了准备。
但这个在各路人马眼中最有潜力挤进一线的城市,人口增长情况却没有预料之中的好。
10年间的人口增量只有323万,不敌郑州,只有广深的一半左右。
重庆
人口基数大,加上是第四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有320万的人口增量不奇怪。
需要注意的是,重庆辖区很大,相当于一个小省份,
那么它的“省会”就是主城区,买房不要脱离这个范围。
之前重庆的几篇文章可以参考:
这里买套房,等风来
它是特大城市,房价却很便宜
这里的楼市,大变天
佛山
终于开始出现地级市的身影。
佛山也是普通地级市中人口增量最多的一个,230万+,超过了号称“最牛地级市”的苏州。
虽然是普通地级市,但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民企众多,
并且背靠大湾区这个经济体,深度参与大湾区的合作分工,
前景非常值得看好。
关于佛山也专门写过一些文章,可以参考:
最近超火的两个城市,买房怎么选?
行情有变,买房计划要调整
苏州
不是省会,但一直压省会一头。
即使现在都在走强省会战略,但苏州对南京的优势,似乎...更明显了?
作为一个以制造业见长的城市,苏州以前比较依赖台商,现在经济转型蛮成功的,
在以生物医药、通信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互联网也发展得不错。
非常优秀的城市。
东莞
10年间人口增加224万。
又是一个牛逼666的地级市,制造业发达,人送称号“世界工厂”。
现在也在往高端走,与深圳在产业上融合得也好。
南宁、昆明
比较类似郑州,都是所在省份的唯一核心,
区别在于,郑州背靠的人口大省河南,有将近1亿人口;
而南宁、昆明背后的广西、云南,分别只有5000多万和4700多万。
而且郑州在经济上的实力也领先南宁、昆明一大截。
如果是省内投资,南宁和昆明,就是广西省和云南省唯一的选择。
当然,更好的选择是出省,到更强的省会,或者大湾区去。
合肥
近几年城市排名上升最快的城市,近10年人口增量191万。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但在安徽,南京的存在感比合肥强多了,——“徽京”不是白叫的。
但这次,合肥显然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不仅人口增量超过南京,总量上也超过南京5万多!
这说明合肥的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引入好的产业,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就业吸引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也会反过来促进产业的发展。
宁波
人口增量180万。
宁波是计划单列市,和杭州同为浙江省的双子星,但宁波的光环要比杭州黯淡不少。
其他还有这种格局的省份:
辽宁:沈阳、大连
山东:济南、青岛
福建:福州、厦门
广东:广州、深圳
计单都没有被省会压得这么惨...
但毕竟是浙江第二城,买来投资也没什么问题。
金华
地级市,经济强市,世界小商品批发中心的义乌就在这里。
房价也高,均价2w+,超过武汉。
但如果是投资性质的买房,除了金华本地人以外,还是建议去杭州买。
惠州
没想到惠州的常住人口增长也这么好,达到了144万。
虽然一直一来,惠州给人的印象都是自身产业弱,基本要靠吃深圳外溢。
但惠州的GDP并不算低,2020年排全国第54(4221亿元),超过了山西省会太原(4153亿元)。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惠州的城区常住人口突破了300万,已经满足了修地铁的条件。
深圳预留通往惠州的14号线地铁,应该很快就会提上议程。
目前临深片区的房价在1.6万-1.8万左右。
南京
增长131万。
南京怎么可以只增长这么一点...?
不仅跟同量级的杭州相比差距有点大,还被合肥碾压。
甚至还不如惠州。
不知道该咋说了...
最让我意外的城市,没有之一。
中山
129万,这个增长也不错。
但在大湾区,论投资建议顺序的话,中山要排在惠州之后。
虽然深中通道是通往前海的,但只有一条路面交通,
考虑到堵车和过路费,每日往返通勤实在不切实际。
无锡
无锡的GDP排名是比较靠前的,2020年全国第14,排在长沙、郑州、佛山前面。
但存在感比较低。
或者说,无锡的高光时刻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
90年代以后,就逐渐在走下坡路了。
从目前的趋势看,差不多就是维持省内第三的水平。
未来很有可能会被长沙和郑州超越。
其他
还有几个重点城市,增长没有超过百万所以没有列进表里,单独说说。
天津,10年间1293万变1386万,人口增长93万;
珠海,10年间156万变244万,人口增长88万;
海口,10年间204万变287万,人口增长83万。
这么一对比,天津的成绩是有点难看的:
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生儿平均也要有八万多(据统计,开放二胎的小高峰那一年,天津有13万+的新生儿),
10年就是80多万。
但总人口才增长了93万,跟珠海这种“小城”相当。
这说明,天津的净人口流入,非常少。(当然也说明珠海、海口的人口净流入情况不错。)
我个人认为天津的下坡路还没走完,未来的城市排名很可能继续下降。
3.
以上。
现在还有几个重点城市(武汉、长沙、成都、济南、青岛、福州、厦门、泉州)的数据没有出。
再等一等,出数据以后,排名会有新的变化。
到时我们再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