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300万买个10平米的小单间,值吗?

  1.

  前几天看到一个讲买房的视频,里面提了一个问题,:

  300万左右的总价预算在深圳买房,是该选择东部还是西部?

  买东部龙岗,可以买一套还算标准的二居室:

  (实际挂牌价在295万-300万之间)

  买西部宝安,只能买一个十几平小单间:

  你会怎么选?

  视频最后给出的答案是,

  从升值的角度,买西部小单间更好,

  因为这就是一个同样的预算下选地段还是选面积的问题,

  显然,选地段比选面积更能升值。

  至于自住,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就好了。

  如果你这个问题拿去问房产界的各路大V,得到的答案基本也是这样的。

  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2.

  我们都知道房子有价值,

  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可以申请贷款。

  —— 这些金融属性,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

  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源于它有“住”的价值,

  以及由此绑定的市政资源(最典型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入学的资格或者优先权)。

  除去少部分学区房,房子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用来住的。

  也就是说,

  一套房子必须要有最底层、最真实的自住的需求来接盘,它的价值才稳固。

  否则,就是击鼓传花的炒作。

  那,这种十几平的小单间,它的受众是什么样的?

  这么小的房间,一般只适合一个人住,二人住就已经是极限了。

  总结下,真正买来住的,无非以下几种人群:

  一、单身

  是一个还算比较大的群体,但这个群体最大的问题在于:

  买房的需求不够刚性,因为可以租房住。

  尤其是在广州、深圳这种租房市场比较完善、稳定的城市,巨多的小产权、宿舍是专门用来出租的,只要你不搬走,几乎不会出现房东卖房赶人的情况。

  那肯定有人会说,自己买房保值啊,租房不能比。

  这就陷入到了一个循环论证里面了:

  为什么买,因为保值升值;为什么保值升值,因为有人为了保值升值而买。

  循环论证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而且我们这里分析的是最底层的“住”的需求。

  二、丁克夫妻

  三、单亲+一个孩子

  后面两者都是小众群体。

  总之不论如何,这类房子实质性的接盘群体,口子是收的非常小的。

  它面向的,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

  小众,意味着风险高。

  而市场上买房需求最强烈、也最大众的群体,是传统的家庭(夫妻+娃+额外一个人带娃),

  对居住面积的需求是刚性的。

  至少需要两个独立的房间。

  3.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在一定范围内,选地段要优于选面积,这个没毛病。

  比如,同样的预算下,好地段的二房好过差地段的三房。

  如果是在一线城市,这个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可改二的一房,因为它勉强也可以腾挪出一个家庭的居住空间。

  但这种十几平的小单间,我觉得它的高价里有水分(学区房不在此列)。

  因为这种房子真的非常非常不适合居住。

  许多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适合自住的,不适合投资;适合投资的,不适合自住。

  这句话说得并不全面。

  真正适合投资的应该是:

  当下不适合自住,但未来(一般是几年)适合自住的房子。

  而绝不是一直不适合住的房子。

  一套房子从不适合居住到合适居住,经历的是周边配套,如产业、交通、学校、商场、医院等,不断完善的过程。

  但房子的面积,永远不会增加。

  买的时候不适合自住的面积,以后永远也不会适合自住。

  4.

  最后还回到这个问题,我们把它尽量把它扩展成一个普适性的话题:

  在一线城市买房,同样的预算下,

  一、距离远的二室一厅、上下班单程通勤时间1.5小时(即到就业中心的通勤时间可控,不超过1.5h);

  二、距离近的小单间,上下班单程通勤时间0.5小时;

  该怎么选?

  二者都有价值,这是城市赋予的。

  但如果二选一的话,我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这个结论可能不符合主流观点,但我认为这样逻辑才是自洽的。

  大家可以讨论。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514244284.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