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到了几个很吓人的数据,是关于过去一年深圳的人口情况。
我们知道,房地产长期看人口,所以越过楼市各种现象看人口数据,能更直观地感知楼市温度和未来走向。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几个数据和它们背后的意义。
1
2020年深圳户籍人口增量达到92.6万!
这是最让我震惊的一个数字。
按照官媒的报道,2020年深圳户籍人口是587.4万,而2019年户籍人口在494.78万,中间相差的92.6万,就是2020年落户深圳的人口数。
它不仅远远超出了官方预计的新增户籍人口50万人的目标,甚至创下了深圳近10年新高!
看得出来,虽然过去一年全国很多城市都在降低门槛抢人,而且深圳的房价导致立足深圳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深圳户口的吸引力仍然很强。
以至于在今年两会期间,深圳市发改委答复市人大代表还提出了:
不宜再放宽入户政策。不然深圳作为超大城市,户籍人口增长可能会面临失控局面,造成人口剧增,加剧公共服务供需矛盾。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果然让小城市望尘莫及,连烦恼都那么与众不同。
深圳新落户超92万人口,大概率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可能和买房资格脱不了干系。
毕竟去年上半年深圳楼市恢复很迅速,价格更是坚挺,疫情后价格上涨明显,在6月时二手房均价近7万/平,半年累计同比涨了8%。
同时,在715新政出台前,买房门槛相当低,只要有深户就行。自然会吸引一大批人落户买房赚钱。
二是不排除是为了拿到人才补贴。
单是市级补贴,不同学历就能拿到至少1.5万起步的补贴:本科15000;硕士25000;博士30000。
别说还有区级的,比如宝安、龙华、龙岗、福田,又有另外一笔补贴:本科15000;硕士25000;博士30000。
两笔补贴一起拿的话,就是只要跑一次派出所就能拿到3-6万。做什么工作能这么轻松地拿到钱?
2
但是,户籍人口大大增加,并不代表着常住人口的增加。
目前深圳常住人口数量还没公布,而我们从另一个数据上——小学招生人数,反而感受到的是深圳明显的人口挤出效应。
根据统计公报里的数据,我们发现,深圳已经连续两年小学招生人数下滑。
2018年深圳小学招生20.63万人,同增加了13.7%。
2020年深圳小学共招生19.07万人,同比下降6.5%;
2019年小学招生20.4万人,同比下降1%;
再对应到新生儿出生情况上:
2019、2020年上小学的孩子,主要是2013、2014年出生。对应的新生儿数量分别是20.7万、21.23万,数量增加了。但2020年的小学招生人数反而比2019年减少了。
而且2014年的新生儿数量,和2020年小学招生人数相差超2万人之多。
虽然不能用这个数据来说明深圳常住人口就是减少了,但或许教育资源的不充足和不均衡,如深圳2020年学位缺口依然保持在6万个左右,确实让一些外来人口被迫向外迁徙。
3
新增户籍人口和小学生招生数量,两个数据放在一起看就很有意思,尤其对应到我们关心的房地产上。
一边是常住人口可能在被挤出,另一边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深圳。它映射出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人口向深圳等一线城市集聚势不可挡。
城市化带来的最重要的效果就是集约效应,人口集聚催生市场、服务的发展,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人都是往高处走,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生活,天然会吸引人。
这不,就在前几天,国家发改委宣布2020年底已经实现了1亿非户籍人口城市落户。
在我国所有的城镇和农村,19个城市群就承载了全国70%以上的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我们看回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早在2016年就提出过,深圳未来人口将会突破3000万。
深圳最早也定了目标人口,从800万,到1300万,再到2100万。看到没,目标就是用来打破的,以后可能还会更多。
那时候,还能“来了就是深圳人”吗?
按照2035年规划,总共目标是170万套,其中商品房占40%,68万套,算下来如果能按期完成任务,每年供给量也只有4万多一点。
这超92万的新增户籍人口虽然不一定都奔着买房,但哪怕有1/10的购买力,都能消化不少房子。
喊口号打鸡血意义不大,抢占得到资源才是赢家。
包括居住、教育等,又和房子息息相关,所以深圳房地产长期看好。源源不断的人都想要分一杯羹,那就优胜劣汰,这是自然法则。
所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深圳扎根,才是王道。
对当下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有名额的人已经有了抢跑优势。
超92万的房票有的还在路上,等两年半后,满足了715新政的名额要求,其中一部分人加入到打新大战,竞争都会更加激烈。
所以,现在能打新的尽量打新,限价红利不吃白不吃。
打不到新想买二手,也有机会了。208政策让整个市场横盘了,近半年内不用害怕攒钱的速度跟不上房价上升的速度,可以找找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