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棉花、经营贷和房价频繁上头条,这几件国际国内看似不相关的事,老生深挖之下,却发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棉花事件及其背后的动因是如何影响着贷款政策和房价,以及我对未来房价走势的基本预判。
“棉花事件”背后的动因
2020年10月,全球第二大时装公司H&M集团发布了一份声明,声称将“抵制新疆棉花和纺工厂”,2021年3月24日,这份声明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引发中国网友愤怒,“棉花事件”由此迅速引爆网络。
一头雾水的老生紧急深挖,大致摸清了来龙去脉,简要说来就是:
1、中国是世界第一纺织大国,中国纺织工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并且市场份额还在继续增加。纺织业对中国也非常重要,最高峰时,纺织业占据了中国GDP的10%,其中棉纺部分又占到了整个中国纺织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
2、中国、美国、印度是世界三大棉产国,而新疆是中国主要的产棉区,其中全球售出的棉质服装中大约有五分之一含有新疆地区的棉花或纱线。美国也是世界三大棉产国之一,由于疫情影响,去年全美棉花播种面积和收成大约都减少了20%,这是美国五年来最低水平。
3、2020年美国政府发布《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美、加等国政客及其控制的相关组织持续污蔑和发酵所谓“强迫劳动”事件,迫使相关涉及企业调整产业布局,很多棉纺上下游企业为成本和市场考虑,陆续发出表态声明或搬离中国。禁令出台后几个月,美国棉花的需求显著增加,并且导致全球棉花价格从2021年1月的81美分/磅升至90美分/磅。
中国是全球纺织业生产、出口的主要国家,棉纺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最近爆发的“棉花事件”其实也是中美贸易纷争的一部分和延续,手段和“芯片事件”也大同小异。
众所周知,利用政治事件来强行改变产业、企业布局,打压中国棉纺业,谋取美国棉纺业的经济利益,毫无下线、无所不用其极的助力本国经济脱困、走出衰退泥潭,这是美国的一贯手段。
再来看一则消息。2月27日凌晨,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1.9万亿美元新一轮经济救助计划。这项由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计划,旨在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美国家庭和企业提供财政支持。
其中,包括直接向符合条件的美国人支付1400美元(9000人民币)的补助金,为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提供每周4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
可以看到,美国在全球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继续大放水!和政府基建的投资不同,直接面向民众发放现金,货币将直接作用于物价,更能直接抬升物价水平。
当然,美国民众不需要太担心,美国并不生产大部分生活日用品,产地大部分源自中国、东南亚等生产国。美元是全球货币,通胀洪流将顺着贸易流向全球扩散,由全球共担。
面对货币洪水,连王石也忍不住上来吐槽几句:
王石槽音未落,紧接着美国又有消息透露,继通过1.9万亿美元新冠纾困救助法案后,美国总统拜登将考虑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向美国经济再投入约3万亿美元,酝酿自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最大的基建计划,主要向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教育方面进行投资。
老生仿佛已经看到滔滔洪水铺天而来。无论是“棉花事件”,还是美国2020年的无上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2021年的“1.9万亿经济救助计划”、“3万亿基建计划”,本质上是美国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经济上陷入困境、政治上陷入分裂,急需快速复苏、摆脱困境的手段。
水溢出来了,总要有去处,但这和经营贷又有什么关系?
货币之水和经营贷的关系
自2020年以来,国内大宗商品持续上涨。据央视财经报道:铜涨了38%,纸涨了50%,塑料涨了35%,铝材涨了37%,铁涨了30%,玻璃涨了30%,锌合金涨了48%,不锈钢暴涨45%,IC涨了100%。
进入2021年2月底,原材料价格彻底失控,以20%、30%的幅度疯狂跳涨,有特种纸更是一次性跳涨3000元/吨!塑料、纺织原料、铜、能源、电子元件、工业原纸等工业原料的全局性疯狂涨价,完全打乱了终端品牌商的生产计划,很多生产线被迫按下暂停键。
各行各业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涨价,涉及几十个领域。以化工原料为例:
最终,全球疯狂印钞的结果,率先转化成了各类大宗商品的疯狂上涨,原材料一天一个价,导致企业无法控制成本,尤其是中间生产制造类企业,生产经营陷入混乱。
同时,叠加疫情爆发,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对负债高企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其破坏性堪称致命, 2020年,尤其是上半年,企业举步维艰。
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了,国家对经营贷的支持,就是对企业的支持、对就业的支持、对民生经济的支持。这也是去年政府鼓励银行大力发放经营贷的根本原因,一切为了保企业、保就业、保经济复苏。
国家所做的一切,成果显而易见,一方面中国疫情有效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类贷款的支持下,大量企业恢复元气,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各个行业开始全面恢复,并且有效承接了全球各行各业受疫情影响而停摆的生产供应。
货币之水、经营贷和房价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则海关的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
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根据WTO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达到14.2%,均创历史新高。
2020年全球经济除中国之外,哀嚎一片,普遍停摆。而率先恢复产能的中国逆势增长,尤其是外向经济发达的深圳、东莞等地,各个外贸型企业的企业主、大老板、小老板、小作坊、个体户、阿里巴巴电商、亚马逊电商们……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
是的,作为制造大国、世界工厂,货币之水随着贸易流大量涌向了中国。很自然,全国出口占比最大、外贸最为繁忙的深圳和东莞,其楼市涨幅位居2020年全国前两位不是没有理由的。
随着2020年深圳和东莞楼市的上涨,善于“搞钱”的部分深圳和东莞人开始打起了利率极低的经营贷主意,想法设法套出经营贷来买房博利。毫无疑问,这推波助澜了房价的暴涨。
后续政策与房价的预判
在这个黑天鹅频出、灰犀牛潜伏的乱局之下,房价的快速上涨无疑放大了国内的金融风险。
同时,受全球通胀影响,工业材料价格的变化依旧影响着国内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些企业仍旧需要经营贷的支持。但这部分如此重要的资金流入到楼市,是官方绝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开始以全所未有的力度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包括深圳、东莞短期内数次升级了楼市调控政策,牢牢按住了楼市。住建部也开始频繁督导成都、西安、无锡等房价异动城市,近日更是联合三部委发文,严厉防范经营贷流入房地产。
发文措辞极为严厉,挑重点说,如下:
1、房地产中介机构在提供新房、二手房买卖经纪服务时,应要求购房人书面承诺,购房资金不存在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等问题。
2、将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
3、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3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定期核查贷款使用情况并保存核查记录。
4、对期限超过3年的经营用途贷款,逐笔登记并定期进行核查,确保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资金收支规律相匹配。
从各地排查经营贷的情况来看:深圳排查出并责令银行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广州排查出305户、1.47亿元问题贷款;北京排查出3.4亿元问题贷款,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 。
这些数据,和老生主观感觉有很大差异。显然官方还是非常审慎的,主要还是敲山震虎、杀鸡儆猴。既往经营贷流入楼市情况暂且不评论,无论如何,后续经营贷流入楼市的可能性一定是微乎其微。就全国来说,希望房价暴涨的可以洗洗睡了,稳,一定是今年的主旋律。
政策频出、严防死守、从上到下、随时加码,稳住房价,这是老生对今年政策趋势的基本预判。房价大涨、大跌的可能性极低,这是老生对今年房价的基本预判。
至于深圳二手指导价下,买卖双方对房价的博弈到底谁能获胜,这真的要看美国的放水量,以及深圳那些赚外汇的二手房买家们的赚钱速度了,靠自己的实力能不能拿出更多的首付,买下为数不多的深圳二手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