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爆雷”后时代:住房租赁再出发契机已现!

  租赁,探索长效机制

  住房租赁,这几年挺波折的:2017-2019年是资本加持下的非理性繁荣,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则是“爆雷期”。

  激情过后,趋于平静,没有痛彻心扉的经历,就无法真正弯腰,审视微观的现实。

  现在,各方终于开始领悟了,终于开始回归到行业的本源,曙光也就到了!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等高层的顶层设计中,关于住房的表述,重点就是租赁。而且,国家第一次对“十四五”住房租赁做了体系性的安排,也就是租赁的“长效机制”。

  这与我们任何领域的改革逻辑是一致的,即先探索,让问题充分暴露,然后做顶层设计。

  国家十四五规划文件部分内容

  显然,不浪费任何一次“爆雷”。过去几年,住房租赁市场狂飙突进、野蛮生长,看似惊心动魄、惊涛骇浪,但高屋建瓴的管理层,站在更高的高度,冷静地观察着乱象背后的有序逻辑和治理路径。

  拨开迷雾看,“十四五”租赁行动规划,住房租赁长效机制,轮廓渐清、开始出炉。

  供给侧改革

  首先,土地源头要有长效机制。

  从2016年国务院发布39号文开始,“十三五”租赁试点起步。这5年,如果说住房租赁最大的“痛点”或“堵点”,就是源头的成本太高了,主要就是收房成本太高、租售比太低,导致租赁“不赚钱”。

  当买卖市场还很暴利时,投资租赁,不违规的话,只能讲情怀。

  痛定思痛,租赁供地必须要单列。2021年2月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宅地供应长效机制“两个集中”中,明确提出,“年度计划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占比一般不低于10%,其中常住人口增长快、租赁住房用地缺口大的城市,进一步提高比例”。热点城市租赁地块单列,意在从源头降低成本。

  其次,房源、房源、房源,重要的问题,说三遍。

  总结“十三五”的教训,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商办改租赁”等未获突破的情况下,单靠长租公寓,“招拍挂”配建等,很难实现规模化租赁房源“放量供应”,必须要拓展新的房源渠道。

  近期,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被多次提及,这将是一个便捷且成本低廉的渠道。

  这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他们手上有很多产业用地、科研配套用地。但是,这些地块基本都是“划拨用地”。由于产业转型、批地乱象、规划调整,这些地块闲置严重。照理说,划拨地块要被收回,但我国的国情就是这样,一旦批出去了,地块就很难收回了。

  这几年,楼市火爆,但凡手上有地的,都想搞地产开发,但划拨性质、规划调整的双重约束下,不能搞商品房开发,这就导致“政府收不回、企业用不了、市场憋得慌”,这和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商办的命运,一样一样的。

  恰好,国家鼓励租赁开发,就给这些地块一个新出路。

  机制是这样设计的,企业/高校联合政府国企平台,搞租赁开发,解决本企业/学校员工租住的基础上,多余的房子拿出来给到政府,既可以用作人才住房,也可以用作政策性租赁住房,可谓“多赢”。

  不过,想法还在探索、落地的过程中,因为这些企业、学校不想房子被统筹。

  所以,当房源筹集转向存量盘活时,面临的困境会很大。无他,商品房太赚钱了,企业、学校都想搞商品房开发。

  另外,怎么设计多赢的机制,怎么实现利益平衡,怎么突破规划约束等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商办改租赁”等方面,亦是如此,未来依旧在探索。

  政策性租赁住房

  这里还提到政策性租赁住房。

  什么概念呢?简单讲,就是“小户型、低租金”的租赁房源,主要面向新市民、年轻人供应。

  现在,市场上拿来出租的房源,大多是从商品房转化来的“大户型”房源,不管单平租金高低,租金总价低不了,新市民、年轻人真的“租不起”。再加上“押二付一”的高门槛,租房的“财务自由”是个大问题,这是为啥搞政策性租赁住房的原因。

  所以,我们讲供给侧改革,除了增加供地、盘活存量地块外,还要增加有效供应。所以,“十四五”期间,政策性租赁住房就是增量供应的主体,不管是单列租赁地块,还是集体土地建设的、商业办公改租赁的,抑或企业、学校或医院利用自有用地建设的,都将归类为政策性租赁住房。

  从2020年开始的三年,建行将提供不少于1900亿元的贷款支持,帮助6个城市筹集80万套政策性租赁住房。

  目前,根据披露,中央财政奖补扶持的24个城市,都规划了大规模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

  比如,2021年深圳筹建10万套租赁住房,多数是政策性租赁住房。比如,2021年西安筹建6万套租赁住房;2021-2023年,沈阳将筹建3.5万套,济南已选定11个项目等等。

  总之,政策性租赁住房如火如荼地推进起来了。当然,这些政策性租赁住房的推进主体,短期看仍旧是国企平台。没办法,长租公寓还在“后爆雷”的阵痛期,国企需要顶上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各地习惯了靠“自上而下”的清晰规则来推进,比如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对于政策性租赁住房,目前各地都很懵,不知道该怎么操作,积极性也不高,供地、规划、建设主体、分配模式和租金制定等都不清晰,但任务已分下去了。

  预计,今年各地陆续发布实施的“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对政策性租赁住房,都会有明确的量化目标,未来可能会做专项课题。

  长租公寓的未来

  大家可能还有疑问,长租公寓不再鼓励了吗?

  不是不鼓励,但至少在“十四五”的政策框架下,长租公寓已成为一个“小众”产品了。

  因为,整治“爆雷”的问题上,管理层伤透了脑筋,发现很多长租公寓不是在做租赁,而是在搞资本运作,违背了规模化租赁的本源。

  当然,长租公寓也可以介入政策性租赁住房,特别是当国企的效率出现问题、运营有难题的时候,必然会转过来寻求长租公寓的扶持。

  所以,未来租赁搞轻资产运作,托管也好、输出模式也好,租赁要可持续运作,创造稳定现金流,才能推进资产溢价,这样的长租公寓会率先突围。

  还有一点,国家强调的“长租房”,并不是一类新的住房类型,而是租赁消费模式,即从过去的“短租”转向“长租”,不仅是超过1年的租期,而是稳定的租赁,不是隔三岔五地换租。

  有望在今年发布的租赁条例,在租售同权、权益保障、租赁秩序上做文章,鼓励广大租赁长期租赁。

  从这个角度来讲,大环境是有利于长租公寓发展的,前提是大家要去探索新环境下的新机遇,要靠运营模式、租赁体验、品牌溢价、管理体系等,降成本、增效益,探索市场和政策匹配的路径,探索轻资产模式的应用场景。

  毕竟,未来的房源、供地会很多,政策扶持也多,地方政府的需求、国企的需求和困惑也很多,迫切需要市场化导向、机制灵活的长租公寓能提供帮助。

  最后谈谈资金。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也一直困惑着管理层。近期,国家不仅提出专项资金扶持,专项债发行也如火如荼。而且,在去年底以来的历次重要会议中,都提出要破解住房租赁的融资难题。

  问题越突出,解决的“窗口期”越近。比如近期两部委整治经营贷的文件中,又一次提到了租赁融资。估计,融资的长效机制,正在路上了,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330243782.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