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3月底,最近楼市又出了几个新的变化,今天腔调楼市专门抽出时间来给大家做一下上海3月楼市的分析。
另外,如果觉得标题图奇怪的,腔调在文末会解释选择这张图的原因。
在开始分析之前要说一下,时至今日,我们年前的预测正在一一发生,无论是新房房价涨幅,还是二手房市场的火爆。
这里肯定有不少人会反驳:
“你看现在新的购房摇号政策和银行限贷通知出来以后,很多人都没办法买了,这样楼市怎么可能不凉?”
或者“二手房尤其是学区房已经不行啦,新的政策出来以后,很多二手房和学区房价格都一夜降近百万。”等等。
这里,我们想和大家说一下,政策的严格程度和楼市热度是正相关,即政策越严格,反而说明当前楼市过热,不得不需要政策强硬压住。而非我们直觉上想的,政策严了,楼市就要凉了。
那些觉得市场已经凉下来的读者,腔调这边正好有个例子来说明情况:
新的计分摇号政策出来以后,有三个项目被最先试点:建发浦上湾、金地峯范和经纬城市阳光。
触发了1.3:1的建发浦上湾,开盘当天卖光是比较正常的事,让我们比较吃惊的是,本来认筹和开盘数据并不是很好的经纬城市阳光,最近续销也将卖完了。
金地峯范在认筹金130万的情况下,认筹比还能达到1.06:1。
如果觉得这三个时间太早,那最近整了个大活的尚海湾豪庭也足够说明问题了:徐汇滨江总价800万起的项目,在严格楼市政策的背景下还挑客户,这不是楼市的热度还在还能是什么?
腔调楼市一直是以一个买房者的视角来看待楼市,希望在行业内的我们,能通过观察,尽量客观地给我们的读者,还原每件楼市热点所展现出的背后的规律和逻辑,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房和买房。
如果我们想要大家看得爽,大可以和别人一样,说新政后房价要下来了,学区房也要不行了,人人都能买得起房了云云。
但市场有它的客观规律,不是某几篇楼市吸睛爽文就能改变的。
另外,最近前滩华二小学部春季招生出了点小问题:
简言之,前滩华二小学部报名人数超了,有部分孩子可能上不了前滩华二了,最后上车前滩华二学区房买家可能要掀桌子了。
巧的是,我们三个月前的文章
《认筹率1273% ! 前滩已经疯狂到这种程度了吗?》
中已经预测到了,下面是腔调当时的分析:
虽然这次没有开启摇号入学,但已经开始根据户籍、产权人、入户时间等开始分档排序了:
这说明,按档为了更好地均衡多方利益,如果贸然采用全体摇号入学,对最后上车的家长优惠不少,多少会遭到先入手当地学区房的家长的反对。
最近半个月,上海又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消息,一个是新高中招生政策,另一个是昨天和今天疯传的所谓的网签新政的消息,今天来和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消息放出半个月
学区房市场到底怎么样了?
3月16号,上海高中招生新政出来了,内容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了,可以点下面的链接去看政策分析:
突发!高中招生改革对学区房影响真的大吗?附16区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这半个月以来,好家伙,真的是说什么情况的都有,有说一夜下跌80万的,有说没跌的,有说不跌反涨的,甚至连官媒都下来站台了:
有这个热度,说明学区房确实在大家眼里价格太高了,学区房问题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问题是,这些新闻我们翻了不下50篇,除去转载,洗稿和抄袭的重复内容,剩下的新闻中,很多都是笼统地说明,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
比如,找中介咨询学区房的买家卖家严重减少(具体多少?不知道)
或者有些房东降价50万+(是不是学区房?哪里的学区房?)
或者直接讲个故事:“小赵已经来上海工作15年了,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他最近头疼的问题,现在上海好学校与学区房挂钩......”(小赵真实存在么?)
看到问题了吗?没人拿我们能看得到的数据和例子来说明学区房市场的情况,讲的故事也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作为房东和购房者,没人能知道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腔调今天也不按套路出牌了,我们直接上可以查到的数据。
腔调的数据来自链家,选取的是几个热门学校的对口小区,对比的是新政前后上架的房源价格。当然,仅半个月的数据也不能完整表明市场走向,两个半月后,我们还会再出一篇文章,用三个月的房价数据来分析。
梅园五街坊
首先是被引用最多的梅园。
虽然链家最近下架了一大批二手房源,但不影响看出价格变化的差异。
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近58㎡的两室一厅,22天前(新政以前)挂牌的均价是15.9万,5天前(新政后一周)挂牌的均价依旧是15.9万,几乎没有变化。
这是梅园五街坊的均价,可以看出现在挂牌的价格全部高于链家给的均价。
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一部分原因是户型面积不同,小面积均价更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最近链家的交易数据在审查后有过剧烈变动,这里给到的小区均价,指不定还是过年前的交易价格。
而且,就整个梅园的学区房价格,腔调前段时间还去找当地中介门店问过,除了个别业主是急着置换,绝大部分业主还是坚持原价。
然后是近90天成交0套的问题,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交易过的都被下架了,自然能在网站上查到的成交当然为0了。
这种热门学区房,挂牌18套,最近一个月带看107次,居然没成交一套?换成你们,你们觉得可能吗?
塘东小区
这个小区看得就比较明显了。
首先,下面这两个事昨天腔调在链家网上查到的正在挂牌的一套58.29㎡两室一厅,均价是8.4万。
很明显,58㎡两房均价远超链家给的小区均价。
咱们对比一下一两个月以前上架的房源的均价情况:
这两个事43㎡的一室户,均价只要7.3万,比最近挂牌这个可是低了足足1万。
文兰小区
这个小区的情况比较复杂,不少二手房的价格比较奇怪,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
首先是新政后上架的这套41㎡一室一厅,均价7.9万,与链家给的小区均价相差无几,确实不高。
而且房东在说明里面提到了“拎包入住,到价签字”有点意思,既可以理解为房东不想轻易降价,又有希望可以尽快出手的意思。
对比同户型同面积新政前的一套的均价,确实新政后价格有明显下调。
但下面这套43㎡一室一厅,均价也才卖到7.7万,但是在新政前就挂牌的,不晓得是不是房东急于出手置换。
总结
因为链家网站上最近房源调整,很多数据已经完全不准了,但是咱们还是能发现其中的端倪。
我们这次举例的3个小区,近一个月的带看数都不少,但近3个月内的成交套数全是0。
只能说明,这个成交数据被“处理过”。毕竟带看无论多少,只要不交易,房管局都不会管。但是如果成交了,那负责人就有被请喝茶的理由了。
从3个小区的例子来看,新招生政策后,上海学区房是有分化的:一方面是这个政策放出后,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恐慌,不少房东和购房者都在观望。
另一方面,真正有需求的购房者该买还是买,甚至还会出现抢房和房东坐地起价的情况。
而且疯狂放出学区房价格跳水报道的也有两种目的,一个是拿学区房价格跳水来吸引眼球,“狗咬人”哪有“人咬狗”带来的阅读量高呢?
另一个就有点居心叵测了,就是放大了市场上极少数房主急出手的情况,然后间接逼迫房东尽快出手、买家尽快入手,然后坐享其成。
这次新政的影响,腔调楼市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的很明白,真正能惠及的只有菜小菜中的极少数尖子生,大部分中等偏上和中等学生还是享受不到的。
真正上好学校的路子只有两个,孩子刻苦学习,或者花钱进入师资力量更好的学习里面。
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校长和老师的责任心对孩子的学校教育影响可太大了。
学区房的溢价,买的就是这个。
上海网签改革
没有查到任何官方信息
这两天,有关上海网签改革的新闻在朋友圈疯转,腔调票圈里面的很多中介也都在转发。
大致内容是:
“4月1日起,签房屋买卖合同前购买方需到交易中心办理限购查询,5个工作日后拿结果,再来签买卖合同,4月1日前已经网签合同的,按照目前原流程办理。”
“4.1号之后这样操作不行了,他必须把自己房子完全过户掉,然后去交易中心查限购,确认名下完全无房的情况下才能继续买房子。按揭审批1-2个月,过户一周时间,排队等放款1-2个月,整个周期要3-4个月甚至更久,如果像去年房价爆涨的时候,等4个月我相信没有哪个房东愿意等你,后果非常非常严重。”
对于这种对购房影响巨大的消息,我们自然是重点关注。
我们昨天花了一整天时间来查找这一消息的来源,整理出了以下的情况:
我们查到了这个朋友圈消息的最初始来源是这篇:
其余几乎所有文章都是这一篇的洗稿和抄袭稿,内容与这篇文章几乎一致。
但是,腔调翻遍了上海房管局的官网,以及其他相关官方网站,都没有出过类似的文件或规定。
于是,我们又去问了几个大的中介具体情况。
他们给我们的回复是:这两天也一直能看到这个消息,之前也有风声,但是他们并没有查到这个消息的官方来源。
此外,如果这个政策真的要执行,最终对接口肯定是网签中心的交易员,而且肯定会事先对交易员进行培训。然而直到今天,培训没有进行。
因此,这个网签政策改革的新闻,腔调只能给这样一个结论:
在确实证据出来之前,这样的消息不要轻信!
而且之后大家看到类似新闻,如果内容与上面提到的那篇一致,建议直接当抄袭文章看就好了。
最后,近期上海种种手段都表明了,zf要把上海楼市的上扬趋势往死里搞。
由此不仅会带来市场的恐慌,更会带来消息的混乱,就像乱世的时候会谣言四起一样。腔调这里想跟大家说下面几点:
1. 上半年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信息会与真实信息鱼龙混杂,请大家在看到新闻后先不要惊慌,花个几分钟去找官方证实的消息源对比一下。
2. 无论买方还是卖方,如果当前有确切的需求,正常找房、看房、买房/卖房,不要受市面上的消息影响,提前查好限购限贷政策。
3. 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当前上海楼市有大量购房需求,但放出的供给受到政策影响反而不足。在这波需求被满足之前,热门项目日光或者半个月内被抢光,开发商挑选客户的现象还会出现。
4.购房者需要平常心,不要过于着急,为了买房而买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看好项目了就动手,入手以后也不要再回头分析买得值不值,落袋为安。房子是为了住的而不是为了炒的。
附:腔调这次的标题图选择是黑泽明导演的电影《罗生门》的剧照,故事源自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
故事的大意是,所有人在传递信息的时候,都会因为私心,把信息处理成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向他人讲述。具体细节,建议读者们有空可以去看一下原作或者电影,是个富有哲理和深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