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大综艺、卜蜂莲花、大阳摩托、肉鸡鸡腿,你一定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但若问起谢易初或谢国民是谁、正大集团又是什么来头?可能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
作为改革开放后来华投资的首家外资企业,历经40年发展,正大集团业务已横跨农业、医药、传媒、金融等十多个行业。从央视播出30年的《正大综艺》,到遍地开花的卜蜂莲花、易初莲花超市,从正大饲料、大阳摩托,到三九胃泰、正大食品等,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到处都有正大集团的身影。
相关内容回顾→别不承认,看过这个国产原创综艺节目的,你是真的老了!
同时,正大集团还是一家业务横跨100多个国家的百年企业,但出人意料的是其起家资本仅为一颗小小的菜种。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到2019年营收高达680亿美元,正大集团幕后的谢氏家族实现完美逆袭。如何穿越战火留存火种、如何保证历经百年而基业长青,对于多数人来说,谢氏家族发展史几乎是一个谜团。
更为神奇的是,如果去泰国旅游,黄金屋几乎是必去打卡景点之一。但很难有人会想到,这个耗资3亿人民币、部分设施由纯黄金建造的著名景点,原来竟是谢国民送给母亲六十寿辰的贺礼。
位于芭堤雅的“富贵黄金屋”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正大集团背后神秘的“谢氏家族”。
01
一粒菜种的崛起
谈起正大集团,就不得不谈及正大的创始人,生于1896年的潮汕籍华人谢易初。他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祖上世代以收租为生。但行至其祖父谢宠高(一名谢尚)时,家族已现败落迹象。其父谢锡生(一名谢成发),更是时运不济,早早地便英年早逝,留下五个年幼的儿女。
身为家里长子,谢易初十五六岁时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1919年,考虑到二弟谢少白成绩优异,要供其去四川上大学,遂决定下南洋。彼时,潮汕当地也有下南洋的传统。时局不济、民不聊生,前往南洋谋生几乎成为改变贫穷的最后出路。
谢易初的出路,是泰国曼谷。没有外来殖民势力垄断市场,宗主国对于移民相对包容,在他看来,泰国是理想的栖息地。但与其他南洋淘金人不同的是,除了行李棉被必备之物外,谢易初还特地带了潮汕本地的菜种。而潮汕菜种,在南洋各地,都是抢手货。这也为谢氏家族的日后崛起埋下了伏笔。
1921年,谢易初生活渐有起色,但也萌发了经商的想法。靠着积攒起来的8块大洋,谢易初与三弟谢少飞一起,在曼谷成立正大莊,主营潮汕菜种。谢易初从小酷爱养花种草,但却不料这一嗜好在关键时刻竟然还派上用场,不仅成为第一个创业项目,还为谢氏家族的百年基业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谢易初大字不识几斗,但商业天赋却极高。靠把飞机印上自家产品LOGO、将彩色印刷用于菜种包装,以及为菜籽打上过期日期,正大莊在泰国一带渐渐名声鹊起。之后,谢易初又将目光投向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并亲自前往开荒拓地。
然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日本侵略马来西亚,谢易初被困,只好打渔为生。而正大莊,也被迫关闭。直到二战结束,谢易初才辗转回到泰国。但此时,谢家产业已仅剩百余仓大米。
不过,好在助手谢少飞也善于经营,仅用数载,正大莊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02
再获至宝
谢易初尊父母之命和同乡的女子结婚,先后育有六个儿子,即正民,大民,中民,国民,华民,民民,而老五老六皆早夭,留下的四兄弟就是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正大中国”。
谢易初喜欢摆弄花草,也喜欢捣鼓饲料。很小的时候,谢易初便发现用鱼粉与谷物一起喂养母鸡,母鸡天天产蛋。这一发现,被他的两个儿子牢记于心,并且发扬光大。
1953年,谢易初的大儿子谢正民和二儿子谢大民,联手创立卜蜂集团,进军饲料业。卜蜂集团的英文名,全称为Charoen Phokhand Group。在泰语中,Charoen Phokhand意为繁荣,Phokhand则表示大众商品或农产品。取名卜蜂,暗含繁荣昌盛之意。
建司早期,卜蜂集团的核心力量主要由谢正民为核心的铁三角组成。谢正民任董事长、妻子管财务、二弟谢大民任总裁。三人分工明确,业务周转顺畅。很快,卜蜂集团就发展成为拥有200余人的中型企业,垄断了泰国大部分饲料业务。
而后,随着四弟谢国民的加入,卜蜂集团更是如虎添翼。在两个哥哥的支持下,谢国民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财务制度到业务拓展,通过数十年努力,卜蜂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拥有35万人、业务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大型跨国企业。
03
商业之神
1939年生于泰国曼谷的谢国民,是谢易初与大太太陈金枝所生最小的一个儿子,兄弟中排行老四。1950年,11岁的谢国民跟随父亲回到家乡广东汕头。随后,谢国民插班进入当地小学四年级就读,在班主任陈诗馥女士的鼓励下苦练汉语。5年后,谢国民再次转移阵地,前往香港学习英语。两年后,父亲又要求他前往澳大利亚深造。
不过,当被要求前往澳洲时,谢国民厌倦了。“既要学泰语、汉语,又要学潮州话、英语,太烦了”,谈及这段往事,谢国民仍不时流露出几分辛酸,“更何况,我也厌恶了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
最终,父亲摊牌了。要么去澳洲深造,要么回家干活。面对抉择,谢国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就这样,19岁的谢国民回到了卜蜂集团,成了公司基层的一名打杂小工。
两年后,谢国民离开卜蜂集团,前往由泰国政府主导的合作社担任经理职务。50年代初,泰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为加强对进出口业务的管制,泰国政府专门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管理禽兽、鸡蛋等进出口业务。作为唯一的进出口通道,合作社当时垄断了全泰国50%的鸡蛋业务。同时,合作社也垄断泰国的肉鸡出口业务。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香港、新加坡等地要求提供统一的标准化产品,又逢价格暴跌,在一场风暴中,合作社经营资金损失殆尽。不得已,25岁的谢国民只好重回卜蜂集团再起炉灶。
1969年,谢国民迎来大展拳脚的好时机。看好小弟出众的商业才能,谢大民主动让弟弟代替自己,出任总裁,管理公司饲料业务。此后,大哥也主动让位,由谢国民出任董事长,决定谢氏家族的经营发展策略。
成为舵手之后,谢国民迅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用优厚的退休待遇打发走两位姐姐后,谢国民又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取代大嫂的管钱模式。事后,谢国民透露,把家族女人留在公司其实是经营的一大忌讳。女人们在一起,难免产生利益上的冲突,进而损害兄弟之间的感情和公司的发展。在东南亚当地,因为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家族企业破产案例不胜枚举。即便现在,家族子弟也未经允许绝对不能进入正大集团核心的农牧业务板块。
谢国民的另一创举,就是对公司的业务进行大力扩张。从饲料买卖、到食品加工、再到物流仓储和零售,卜蜂集团形成一条以农业为中心的垂直、封闭式全产业链条。
04
生死决战
在卜蜂集团百年发展史上,有两大战役极其关键。一是六七十年代的肉鸡技术引进,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就没有现在的卜蜂集团;二是1997年的壮士断臂之举,如果不通过出售泰国莲花超市80%的股份保住泰国总部,卜蜂集团的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
先说肉鸡引进。上个世纪70年代,尽管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卜蜂集团已经基本垄断了泰国的肉鸡市场,但仍有一个难以破解的死穴。由于缺乏现代养殖技术,农户养殖规模一直维持在100只上下。但对于需求即是金钱的时代,规模短板意味着银子白花花地流失。
不过,技术短板在一次意外的邂逅中得到圆满解决。据谢国民透露,当时全球技术最先进的肉鸡养殖厂商是美国种鸡巨头爱拔益加(Arbor Acres)。而卜蜂集团,是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现为摩根大通)的大客户。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又是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大卫·洛克菲勒的哥哥纳尔逊·洛克菲勒,则是日后美国福特政权的副总统,也是位企业家。当时,纳尔逊·洛克菲勒刚好收购了爱拔益加。通过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关系,谢国民获得考察爱拔益加的机会,并与爱拔益加的经营者,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儿子罗德曼·洛克菲勒达成口头合作协议。
考察过后,卜蜂集团与爱拔益加成立合资公司,在泰国开展孵化雏鸡业务。由此,卜蜂集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肉鸡事业的成功,为卜蜂集团带来滚滚财源。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农户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至1万只以上,规模较原来提升百倍。而从生长周期来看,新技术仅需8周时间,即可让雏鸡长至1.5公斤上下。在此过程中,作为“公司+农户”模式的实施者,卜蜂集团收益颇丰。
获此技术之后,卜蜂集团实力大增。19世纪70年代,通过日本商社伊藤万(现铁住金物产),卜蜂集团还向日本出口冷冻鸡肉,日后市场份额约占日本市场两成。改革开放后,这项技术又被引进上海,敲开了中国市场大门。另外,以技术为核心驱动的肉鸡全产业链模式还被复制到养猪、养虾产业。
对于这一创新,谢国民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公司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避免与友商的正面硬拼,通过技术的领先优势绝对压倒对方,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那种杀人一千自伤八百的事我们从来不干。在这个领域,我可以让你10个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斗了。但让了这10个点,我可以在别的地方赚100点。表面上,我损失了10个点,但实际上我还有90个点。”谢国民表示。
卜蜂集团发展史上的另一大事,是面对亚洲金融风暴时,谢国民的壮士断臂之举。谈及那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谢国民表现得很平静。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众多企业纷纷破产,作为泰国最大的企业,正大集团也未能幸免。
“一艘大船要经过风浪的时候一定要减轻重负。”内忧外患之下,谢国民作出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卖掉泰国境内「莲花超市」 80% 的股份,还清债务,使得集团总部的资产得以保全而不需要重组。
“在危机漩涡里,企业必须积极进行变革,否则终将在竞争的浪潮里被吞噬。”谢国民被迫收缩经营战线,一方面大幅紧缩投资战线,抛售部分资产以保持和巩固其核心业务;一方面关闭或退出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如亚太石化等,防止企业继续失血,唯独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现在来看,他的决定是正确的,2007年,谢国民仍稳居泰国首富地位。
泰国正大旗下那些响当当的项目你一定有所听闻↓
曼谷捷运金色线明日起正式运营,直达东南亚最大商场Iconsiam !
正大中标!“曼谷-芭堤雅”三大机场高铁开建,全程票价490泰铢!
连接曼芭3大机场的CP高铁正在建设,沿着EEC东部经济走廊,果断投资泰国!
逐层探秘!曼谷世界级豪华商场ICONSIAM的层层魅力!
05
淘金中国
从60年代起,正大集团开始向跨国公司发展。1960年,正大在香港创办了正大贸易进出口公司;1969年,正大饲料公司、正大渔业公司相继在印度尼西亚诞生。谢国民就任集团总裁后,领导正大向农、牧、工、商方向高速发展,仅在泰国建有50多家饲料分公司,并垄断了泰国国内的饲料市场。随着正大在整个东南亚的名声日渐壮大,但却和中国内地联络甚微。终于,70年代后期他们等到了机会。
1978年,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后,卜蜂集团立即决定与大陆谷物公司一起,在中国经营饲料业务。
1979 年底,谢国民在阔别中国 20 多年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重返广州,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片萧瑟景象,寺庙等历史文物也遭到了破坏。见到这幅衰败景象,有意投资的企业或许也会打退堂鼓,但是我没有退却,觉得这是机会。”
1980 年,中国政府正式将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 4 个城市划为经济特区。卜蜂集团与美国大陆谷物公司合资,成立了「正大康地」。从此之后,卜蜂集团在中国就一直使用「正大集团」这个名称。不久,中国政府批下了营业执照,上面写着“第0001号”,他们是第一家进入深圳的外资企业。
1981年,谢国民的饲料工厂在深圳开工投产。在附近同时还兴建了养鸡场和养猪场,开始了跟泰国一样的一条龙生产,业务逐渐延伸到广州和珠海,但合资业务的洽谈在上海起初却进展得并不顺利。
“在泰国,一个养鸡户能够饲养 1 万只鸡。我介绍了泰国当时的养鸡业现状,上海市长汪道涵听了介绍后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我们便邀请上海市副市长组团到泰国视察。抵达曼谷机场,刚下飞机,上海的一行人都惊住了。在他们眼前的曼谷机场,竟比上海机场大了好几倍,公路上汽车也很多。”
“我们以为泰国是个比中国落后的地方,看来是估计错了。”一行人难掩心中惊讶。
此后,正大在上海开始了养鸡、养猪和肉类加工的业务。又向四川、东北三省等农业地区迈进,成为中国市场份额比例数一数二的饲料生产企业。正大集团把从种植饲料到肉类加工的一条龙生产方式带进中国,刺激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也纷纷效仿在饲料配制等方面拥有尖端技术的正大,有的企业甚至挖走了我们的技术人员。”
上世纪 80 年代初,多数人只有自行车。农村道路又很狭窄,出门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于是谢国民想出一个变通的销售方法:让购买摩托车的人把钱从国外汇到香港,等钱到账后在国内取货。这种销售方法省去了华人华侨从海外带车回国的麻烦,也让有华人华侨的国内亲属能够方便买到摩托车。谁知广告一出,2 万辆摩托车当天销售一空。
随即上海市向他发出邀请,问谢国民愿不愿意跟上海的厂家合资生产摩托车。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谢国民向本田申请了技术授权。1985 年投产后,上海易初的本田摩托车一炮打响,不被大家看好的“幸福”牌摩托车,变成了有人气的畅销产品。正大集团由此进入了摩托车及汽车生产行业的新领域。
在旁观者的视野之中,正大就像一匹快马,“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进入到水草丰茂的地方,于是它迅速补充体能,然后以更充沛的精力向更辽阔的天地奔去。”
1987年,谢国民领导的正大集团在香港组建正大综艺节目有限公司,把海外赏心悦目的、富有知识性、娱乐性的素材制作成电视节目。在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史上,《正大综艺》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审美走向娱乐的活标本。它不仅是中央电视台最富生命力、最具国际化的节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外资介入(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第一个以企业冠名的电视栏目,是国内首个连版式一起引进的电视节目。
1990年4月21日《正大综艺》播出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22岁才女杨澜,首次以主持的身份出现在荧屏上,吸引了无数观众。随着节目的热播,正大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06
人才辈出
自2017年谢国民交棒以来,正大集团已经进入以谢吉人为董事长、谢镕仁为总裁的创三代时代。
泰国是一夫多妻制的国家,谢国民共有三位公开的合法妻子,均为泰国人,第一位妻子为他育有三子,即谢吉人、谢汉人(谢铭鑫)、谢荣人(谢镕仁)。谢国民嗜好养鸽,次子与他兴趣相同,是业内著名的养鸽人,深得父亲的欢心。之初,谢国民有意将谢汉人培养为家族三代接班人,并派肱骨之臣加以辅佐。而谢汉人的成绩似乎不尽人意。谢汉人执掌国内易初莲花业务期间,曾在2004年提出“百店计划”以求迅速开拓国内市场。正大集团的易初莲花卖场业务原分属正大企业和上海易初莲花两家公司。
由于大卖场业务分属二家企业,使得整体管理架构较为混乱,在超速发展过程中拖累了上市公司正大企业。据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正大企业当时已连续两年亏损。2006年,正大企业旗下11家门店亏损2.9亿元,净负债3.9亿元。而上海易初莲花2005年年末亏损2.9亿元,剥离22家欠佳门店后,2006年年末盈利580万元。
被寄予厚望的次子不给力,谢国民只好让长子吉人回来掌舵。谢吉人上台之后对易初莲花内部构造“大动手术”。2007年5月,正大集团剥离不良门店后将其余19家门店并入正大企业,同时,正大企业也向关联企业出售了11家不佳门店。正大企业托管30多家经营欠佳的易初莲花大卖场。2012年8月1日,卜蜂莲花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元老高管Jimmy Ardell Schafer被任命为新任CEO,而原卜蜂莲花CEO谢吉人卸任,任集团公司董事长。
从正大集团官网公布的信息来看,谢吉人目前也控制着正大集团的核心产业。目前,谢吉人同时担任正大集团旗下五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其中香港联交所上市三家,包括卜蜂国际、卜蜂莲花、正大企业国际;泰国两家,正大食品和正大大众。非上市公司中,谢吉人主要担任正大综艺执行董事长,与伊藤忠成立的合资公司正大光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另在中国平安集团担任非执行董事。
而实际上,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家族,正大集团公开露面的谢吉人、谢镕仁、谢炳等人只是谢氏家族后备人才的冰山一角。以创一代谢少飞为例,公开报道显示其曾生有至少9个儿子。谢氏家族人丁兴旺程度,可想而知。
据正大集团官网介绍,截至目前,正大集团在中国设立企业600多家,下属企业遍布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员工9万人,是中国外商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领域最多的跨国企业集团之一,拥有正大饲料、正大食品、正大鸡蛋、正大种子、正大种植、卜蜂莲花、正大广场、正大乐城、正大中心、正大优鲜、正大电商、正大制药、正大置地、正大机电、易初工业、大阳摩托、正大国成、正信银行、正大综艺、正大音乐等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和产品。
而从营收规模来看,有报道指出,卜蜂集团的总营收,约占泰国GDP的10%。截至2019年,正大集团在中国的总投资约为1200亿人民币,总销售额约为150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