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热评:赋能农民房驰援市场供应紧张

  全国两会踊跃热烈,代表委员们群策群力,畅所欲言。对于当前的深圳住房问题,湾区大地产也建上一言:赋能农民房,缓解房源供应紧张。

  01

  行政命令难改变市场供需关系

  当前,在中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多数人最关心的还是房子问题,或者说是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

  两会前,深圳为了控制高房价问题,已接连发招:先是公布二手住房参考价格,压制炒房,侧面打压需求。此后又公布商住公寓可以通燃气,变相增加住房供给。这热热闹闹的背后,其实仍是杯水车薪,改变不了深圳的住房僧多肉少的现状。

  在深圳特区40年的时候,官方公布的住房数据是:截至2020年初,全市住房总量增加至约1082万套(间),户均套数达到约1.13套(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平方米。

  之前2018年房博会也曾经公布出一组深圳住房结构的数据:商品住宅181万套左右,保障房43万套,单位自建房55万套,城中村住房510万套,工业区配套宿舍183万套,其他类型的大约93万套。

  大体可以看到,城中村住房约占全市住房的一半左右。而在2021年春节,官方正式在深视新闻中公布,留深过年人口超过1800万。如果算上回乡过年人口,深圳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由此,粗略可估计,1000万套住房居住2000多万人,基本供需平衡。但是,大约有1000万人口,居住在深圳的城中村,他们有强烈的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

  而按照深圳2020年最新的规划愿景:至2035年,居住用地比例将提高至25%,新增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以上,其中人才住房、安居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占市场供应量的60%,市场商品房、人才住房、安居房、公共租赁住房将保持4+2+2+2的供给比例。

  因此,即便此后深圳的人口不再增长,100万套公共住房在未来15年也只能解决大约300万人的改善居住的问题。所以,在深圳很难完全克隆新加坡的住房模式。

  02

  为农民房赋能 增加供给为根本解决之道

  其实,深圳高房价的深层问题,不仅仅是居住的问题。在2000年前后,深圳的房子曾经和户口捆绑过,买房可落户关外,拿绿本户口。

  此后,深圳的房子慢慢的和教育深度捆绑。同时随着每年50万左右人口的净流入,深圳的房价一下赶上了火箭速度。

  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优质教育,慢慢变质成了特殊品。而居住在农民房的人,在子女入学时,通常会被划分到ABCDE等类人口的末端,分流入学几乎是无法逃脱的命运。

  同样是深二代,但是居住在城中村和商品房中的孩子,在教育的起步线上,就被先天分流了。阶层固化或者慢慢将因此成为打不破的牢笼。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深圳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的人才名片,但也隐藏了教育资源不均的隐忧。

  居住着过半深圳人口的城中村里的农民房,市场暗中交易的价格,比商品房便宜三分之二。其最主要原因无非是:第一,居住环境差。第二,学位差。

  而深圳很多老破旧依然能卖上天价的原因,无非是坐拥名校资源而已。

  当前,毫无疑问,解决深圳住房问题在于是否赋能农民房。

  而变小产权的农民房为商品房,于理于法都不现实。但政府完全可考虑根据实际情况,授权地产商改造城中村居住环境,改建、加建立体车库等配套设置等,改善城中村的整体居住环境。然后政府再对项目统一收购或者包租,将其变成政府的廉租房,安居房等。这样,无论是改造的费用、规模,还是时间成本,都远远小于新建人才房、安居房。

  同时,再引导深圳优质名校集团收编或改造城中村周边学校,提高师资力量,把民校变成名校,修改入学积分规则,消除居住者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

  如此,只要解决了环境和教育问题,大量一时无法购买商品房,亦无法排队申购上安居房、廉租房的来深建设者,一样可以在深圳城中村安家乐业。

  其实,诸如大芬油画村等深圳一些城中村也早已实现了华丽转身。福田石厦等城中村加建立体车库已经落地、水围村的改造效果彰显。而早在2017年,万科开创了一项城中村改造计划——“万村计划”,以综合整治提效的新模式为城中村的发展提出新的额解决方案,让城中村鸟枪换炮。

  但是,改造后租金大幅提高,反而变相赶走了很多租房客。因此,改建工程并未大规模继续推广。

  整编城中村学校的事,其实深圳已经开始慢慢逐渐推广:今年2月23日,红岭中学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科技中学、上沙中学+上沙小学合并、景秀小学,三所学校纳入红岭教育集团管理,并进行了更名!来深建设者以后住在上沙村,子女上名校并不遥远。

  让居住在农民房人士的子女,也能享受上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相关机构当仁不让的义务和责任。而居住在农民房的人,亦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理应享受该有的体面和公平。赋能城中村教育资源,此乃解决住房紧张和教育资源紧张的一石二鸟之道。

  深圳人多地少,加上目前的土地成本和建设成本偏高,要大幅度提速住宅建设难之又难,但是盘活城中村,赋能农民房,相对简单便捷,可操作性强,可以有效减缓供应紧张的压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314243600.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