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区,深圳目前面临两个有目共睹的问题:
一是公办学位不足。
二是学区房炒作过热。
面对问题一,“5年新增100万学位”计划稳步施行;面对问题二,龙岗率先出击,昨日公布“2021大学区方案”,成为深圳首个全区范围内都实行大学区的行政区。
试点规则如下:
①公办志愿填报规则:落实“就近入学”要求,按照教育部提倡的多校划片指导原则,在全区范围内试点推行大学区制,在保持各公办学校现有招生范围不变的前提下,分别设立坪地街道、宝龙街道、龙岗街道、龙城街道、横岗街道、园山街道、平湖街道、南湾街道、布吉-吉华街道、坂田街道等大学区。申请人的第一个公办志愿须选择居住材料所对应学区的学校,其他公办志愿则从本大学区内的其他公办学校中选择填报。
②民办志愿填报规则:落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主要面向学校所在县(市、区)招生”的要求,申请人在填写民办志愿时,可选择龙岗区范围内的民办学校进行填报。
但具体层面如何施行,还在征求意见当中。
关于大学区,龙岗未来或有两条路可选:
1.和宝安、龙华和福田类似的共享学区模式,对学区房冲击较小。
以龙华为例,深高北、民治、龙华实验同属于一个共享学区,家长可分别填报也原有学区和共享学区两个志愿,且两个志愿具有同等效力,但是,不同小区积分不同。热点名校深高北,单校划片范围内小区(水榭春天5、6期、金亨利、汇龙湾)的学生加5分,相比其他小区就有明显的积分优势,学区房价值依然稳固,大学区“名存实亡”。
龙岗新政只提到第一个公办志愿须选择居住材料所对应学区的学校,并未确定志愿是否为平行志愿,也未提出积分有关事宜。反正,如果龙岗选择“龙华模式”,单校划片(原学区)内的小区则会拥有更多的积分,上名校确定性仍然很大,学区房现象不会有太大改变。
2.和北京、成都、南京等地区施行的多校划片模式,对学区房冲击较大。
包括北京主城六区在内的全国多地区,早已施行“多校划片”政策,即对于新购入的学区房(有的地区是其他条件),该学区房不再只对应一所学校,而是多个学校划成的片区,由电脑派位的方式随机分配所上学校。
这种方式虽然也有一定不公平,但对学区房冲击较大,2018年北京,曾有房源在政策公布后直降2万/平方米。龙岗若采用该模式而非积分制,首当其冲的“大运四神盘”,或将最先受到波及。
新政公布后,已有部分市民开始争取学校。可见龙岗最后的实施方案,将会对全市市民产生一个重大的预期信号。
总之,龙岗新政旨在缓解学区房炒作过热,为新一轮即将增加供应的学位做好铺垫,避免市场躁动。龙岗学区房溢价相对福田南山较小,作为试点非常合适,也有利于对后续全市的推广做准备。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