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2021一线城市楼市调控会否再度收紧?

  1月18日深圳前海两大热盘龙光前海天境、天健桂悦府双双拿预售,共计推出1430套住宅。

  两天后、“南方日报”(南方+)报道:两个项目市场关注的焦点是要求提供“购房能力证明”。

  据了解,上述楼盘在销售方案中要求购房人提交近三个月的《个人信用报告》、可覆盖月供金额2倍以上的《收入证明》、不少于月供金额的2倍的近半年银行流水等证明还款能力。

  ▲有市民表示,银行流水要求太高了,很难通过审核。

  另有消息显示,有购房者自证存款1200万未能通过龙光前海天境的资料审核,显示“还款能力不足”,也因此龙光前海天境被指资料审核标准模糊。

  那么,就这两个楼盘,银行流水达到多少才能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呢?

  据备案信息,龙光前海天境住宅套均总价为1372万,天健悦桂湾则为1302万。若按按1300万/套计算月供范围可见:如果首付六成贷款四成,即贷款金额520万,等额本息月供约2.7万元,可见双倍银行流水要求为5.4万;如果首付三成贷款七成,即贷款金额910万,等额本息月供约4.7万元,可见双倍银行流水要求为9.4万。

  对此,有业内表示,购房人(夫妻双方)银行流水至少为6万以上,最好是超过9万的银行流水才能确保有“购房能力”。

  ——很明显,楼市的风向变了!

  2021年新年伊始、抢闸发售的前海两大项目,银行正在加紧了对于客户还款能力(银行流水)的审核力度,今年预料将会有更多的购房者资金实力无法达到银行的要求。

  事实上、去年4月份,针对部分热销楼盘存在“喝茶费”“捂盘惜售”“恶意加价”等问题,深圳银保监局就要求辖内银行提高政治站位 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而去年深圳楼市越演越烈的“打新潮”,使得官方的购房诚意登记系统正式上线,也使得“打新”规则发生改变。

  ▲11月20日下午,在i深圳APP“购房诚意登记”上线的链接,坪山新盘万樾府成为深圳首个试点官方购房诚意登记系统的新盘,进行线上登记同步线下审核。

  市住建局强调,针对摇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关对策予以处置:一是要求各区住房和建设加强楼盘摇号过程的监管,监督开发商加强资料审核,防止出现弄虚作假;二是我局正在研究制定购房认筹APP系统,所有房地产项目认购通过官方APP进行,并积极沟通民政、社保、公安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防止出现作假。

  ▲1月19日,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715新政”又再打补丁,深圳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若干问题的函”。

  文件提出:

  ■“7.15新政”在途交易申请办理预售合同备案或不动产登记手续的截止日期,由2020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1年1月31日。

  ■经过人力资源部门认可的高层次人才,购买首套房无需社保或个税证明,购买二套住宅按深圳限购政策执行。

  ■家庭购买商品住房,只能登记在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成员名下,不符合资格的配偶不能登记,也不能联名登记。

  ——几乎是与此同时,上海和北京也在行动!

  1月11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1年上海货币信贷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稳妥实施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规模。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了对经济的有力托举。

  ▲ 昨日不少地产界人士都关注到网传“网易房产”独家获取了一份《闵行区房管局会议纪要》,“每日经济新闻”也做了跟踪报道。

  来源:财联社

  ▲但很快,官方上海市闵行区房管局否认了新房调控,称没有收到相关通知。

  不论结果如何,哪怕是作为政策储备,去年火热的上海楼市会否再度收紧?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假如上海有新的动作,作为调控的典范不排除北京、深圳其他一线城市的持续跟进、层层加码!

  最后、看看北京:

  有媒体报导:今年1月1日起,北京地区43家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将更加严格执行调控政策。银行将严格对贷款人的收入证明、婚姻情况等进行审查;统一房贷政策尺度,不区分本市、非本市。同时杜绝以“首付贷”、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增加杠杆。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公约》主要是针对当前市场乱象,强调银行也要坚持房住不炒,防范风险。强化房贷政策要求,对规范行业有序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约》要求银行加强对客户的尽职调查,核实所有资料的真实性。对客户及共同还款人的收入应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真实性审核,凡提供虚假收入证明或月供收入比超过50%的,不得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同时,要求银行对客户的婚姻状况进行审核,区分是否属于离婚一年以内的人员。

  《公约》还要求,对客户购买住房的首付款资金来源进行审核,对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首付贷”等金融产品加杠杆、挪用其他个人类贷款资金或信用卡融资用于支付首付款的客户,不得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2021年不管新的调控有没有在路上,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购房者的房贷难了、银行的额度少了!

  去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按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分为五档:

  ▲中资大型银行分别是40%和32.5%;中资中型银行分别是27.5%和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22.5%和17.5%;县域农合机构分别是17.5%和12.5%;村镇银行分别是12.5%和7.5%

  事实上、房地产行业就不是一个很牛×的行业,它就是典型、传统的“钢筋+水泥+资金”的“人力+资金密集型”行业,没有信贷的支持,房地产就是无水之源。

  ——房贷新规遏制了银行拼命放贷的冲动,约束了房贷占比过高的银行。

  去年从“蚂蚁金服”到房企的“三道红线”, 央行开始加强监管和整顿各行各业的金融乱象、严控房地产行业融资、放贷规模,我们看到2021年高层管理的重点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让资本肆意炒作的空间越来越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121242785.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