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深圳凶猛供地,楼市开启大变局?

  今年开年以来,深圳楼市涉及供地的消息频传,且都是大手笔,传递的信号极度不寻常:

  消息一:

  2021年3月1日,深圳正式实施新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明确“签约率达双95%可启动调解与征收”,同时过往的双百政策同步废止。

  意味着被极少数钉子户卡壳的旧改项目,可以通过政府介入进行零星征收,将会大大加快旧改、棚改的进度,快速释放新住宅供应。

  消息二:

  3月17日,深圳住建局2021工作计划发布,其中要求今年着力稳控住房价格,加大住房供应,全年新开工1500万平方米住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建设筹集租赁住房10万套等重要工作。

  1500万平米,预计陆续可形成的供应量在20万套左右,包括了超过60%的人才房、安居房、廉租房等保障型住房,以及约7-8万套商品房。

  消息三:

  4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2021年供地计划,2021年深圳市计划供应建设用地总量1130公顷,其中居住用地363.3公顷,占比32.1%,2020年深圳居住用地实际供应为362.8公顷,2021年超越去年,再创历年新高。

  消息四:

  紧接着,4月底,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后发布多个片区法定图则规划调整通告,累计将13宗商服用地、产业用地,变更为居住用地和教育等公配用地。规划调整后合计供应约23万m²居住用地,配建约不少于18万m²公共保障住房。

  面积狭小的深圳,近期涉及供地的官方消息一则接着一则,短期内频频发布,究竟传递着什么信号?

  深圳突然大量供地,意味着什么?

  深圳历来土地资源不足,一直无法在住宅供应上有过多的动作,为数不多的储备用地,也大部分预留给了产业项目。

  从而导致在解决高房价的问题上,过去的策略只能是一条腿走路,即以控制需求为主,实施限购、限贷、限离、限售、增加社保年限、三价合一等提升购房门槛、增加购房成本的政策。

  在住宅供应上,2019年以前整体住宅用地出让规模都不大,甚至有过多年是零宅地供应,商品房供给极其有限。

  从下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深圳2000余万人口,有合规产权住房的仅占16%。当然,是按持有人计算,如果按家庭算,大概率也不会超过35%的家庭,占比仍旧不高。

  再看看下图,相关数据统计,深圳一共有各类住房近1065万套,但商品住房才180余万套,占比17%。

  在商品住房紧缺的同时,面对的另一面事实却是:深圳人口近几年以每年几十万人的速度净增长,大量的年轻人口进入了结婚、生子、孩子上学阶段,购房需求在不断积累,越来越庞大,形成了高位的购房需求“堰塞湖”。

  所以我们看到,每次打压楼市的政策在经过短暂的市场调整、消化之后,又迎来了更大的反弹。不停歇的上涨又引来了全国各地资金的追逐,逐渐将真实的深圳刚需挤出了这个市场,变成了一场场资本的游戏。

  最终,高房价带给深圳的深度影响开始显现:

  表现一:产业外迁

  从天眼查获得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深圳市新增的企业约50万左右,6年新增306万家左右商事主体。但同时企业注销/吊销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1.5万家飙升到了2019年的23万家、2020年的20万家,增速极快。

  高房价、高房租同步带高了用人成本、租金成本、物流成本等等,对于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而言,压力巨大。

  外迁的企业除了我们熟知华为终端业务、立讯精密、欧菲光等大型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也包括飞利浦、三星电子、爱普生、奥林巴斯、霍尼韦尔等知名外企,其它中小企业则数不胜数。

  表现二:对人口的吸引力开始下降

  虽然近几年深圳每年净增长人口都达数十万,但实际上,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出现隐忧。

  2020年,深圳小学招生同比下降6.5%,连续2年减少!

  2020年,深圳小学在校人数109万人,同比增2.1%,但对比过去10年均在5%以上的增幅,增速大幅降低!

  2020年,深圳固定电话用户400.84万户,两年消失77.46万户!

  2020年,深圳移动互联网用户2483.51万户,两年消失494.49万户!

  深圳房价收入比已经连续多年在内地排名第一,房价与普通市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房价也是最好的人口平衡器,当面对日益令人绝望的房价、高昂的房租,用脚投票也许将成为很多深圳市民的一种选择。

  表现三:内生经济动能不足

  2020年,深圳GDP2.8万亿,仅次于上海、北京,但在反映民生经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却低于2.5万亿GDP的广州,甚至GDP远低于深圳的成都(GDP1.7万亿)、苏州(GDP2万亿)、南京(GDP1.4万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和深圳比起来差异也不大。

  历年来深圳的内生经济动能都相对较弱,很大原因是在高房价面前,深圳市民的消费意愿被严重压缩,成为了在全国人民眼中只会“搞钱的人”。

  逼离企业、驱赶人口、影响消费和市民幸福感的高房价,最终也将影响深圳的竞争力,变成深圳无法承受之重!

  面对高房价之殇,官方也终于开始从供、需两端同步着手解决,尤其是开始恶补住宅供应,开启了凶猛的住宅供地模式。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陆域面积最小,是北京八分之一、广州和上海的四分之一,存量土地极度紧张。但2021年不仅成为深圳近十年来居住用地供应力度最大的一年,而且针对大量项目进行住宅用地规划变更也极其罕见。

  这显示了政府住宅供应上极大的诚意和决心,也透露了官方在住宅建设态度上的彻底转变,对未来深圳楼市的走向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对大众而言,也意味着买房逻辑即将发生重大转换。

  未来深圳楼市将如何变局?

  短期内(1-2年):新房将持续火热,二手房开始区域分化,下跌、横盘、上涨并存。

  深圳历年来积攒的庞大购房需求和短期内无法快速提供的住房供给,二者之间的矛盾依旧会尖锐的存在。

  所以幻想短期内深圳房价快速下跌,希望不大,供需关系在1-2年不会发生彻底转变。

  新房上,新房限价将会持续,交通便利的热点区域低价盘,以及优质配套盘(优质学区、商业、公共配套等)依旧会是竞争激烈,偏远区域以及配套不足的楼盘则会相对平淡。

  2021年预计深圳有150余个新盘入市,新商品房供应量预计在8-10万套之间,项目供应大区主要为宝安(32)、龙岗(27)、南山区(24个),项目数量占比达55% ,选择较为丰富。

  二手房上,由于新房持续加供,同步叠加了二手房指导价贷款,房价必然不会像过往一样,两年一普涨、三年一暴动。

  大部分二手房都将处于横盘或微跌状态,南山、福田、宝安、龙华的优质配套盘(优质学区、交通、商业等配套齐全)会更受改善型客户青睐,会相对快速走出胶着状态,更有机会逆势而动。其他区域则是低价盘才更容易获得关注,刚需和首次置业者会更加青睐。

  中期看(3-5年):新房供应较为充足,预计限价政策将持续;二手房预计将持续整体横盘或微涨,交易有所回升,在政策不放松情况下成交量会持续平淡,附带优质资源的楼盘,及纯豪宅盘价值则会进一步放大。

  新房上,2020年、2021年的住宅供地大增,新房供应将会在未来3-5年集中、大量释放,同时旧改地块供应预计也将迎来一波高峰,能很大程度缓解购房需求。新房成交将撑起深圳楼市的半壁江山。

  二手房上,市场通过3年时间会部分消化掉政策的影响,但只要二手指导价贷款不取消,市场依旧不会有太大起色,同时受新房大量供应影响,二手房整体成交量会持续平淡。分化会进一步加剧,前期透支的区域、偏远区域、配套不足的区域将持续横盘,涨跌幅不会过大。

  刚需选择较多,新房市场和二手市场都有丰富的选择。刚改群体在政策不打补丁完善的情况下,依旧会陷入新房积分不够、二手房首付不够的窘境。豪宅市场由于受二手指导价贷款影响较小,附带优质资源型房产由于其稀缺性,预计都将会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这里老生提醒,房产的价值尤其是二手房,并不是其本身的地价和建筑成本来完全决定,而是其附带的资源起主要作用,这些附带资源包括优质学区、便利的轨道交通/距离适中的快速路、优质的大商业、宜居的外部环境、独特的诸如山/湖/海等稀缺景观、齐全的市政公园/场馆等公建配套,附带资源越多,房产价值越大。

  长期看(6-10年):新房供应可能出现下滑,预计竞争热度再燃;二手房整体回暖,但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房价更多的是取决于整体货币增量(通胀速度),以及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深圳吸引力和居民收入增长)。

  新房上,深圳地少人多,在不扩容的情况下,宅地终将面临供无可供的境地,新房在有限的几年集中释放完毕后,又将回归到供给失衡的状态。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会发现,深圳政府在东莞、惠州大量拿地,为深圳居民提供住房。

  二手房上,楼市将根据货币增量和深圳的吸引力进入新的周期。如二手指导价政策持续存在,市场会完全消化,购房进入真正凭自身实力的时代。二手指导价贷款如取消,毫无疑问又将引发一波楼市的热潮。

  如何选到好房,做好未来十年的财富保卫战?

  近期在频繁看房的你,肯定会发现,现在买房,尤其是二手房,无从下手,甚至无从谈价,买房复杂程度大大提升;未来要买到能稳定增值、大幅跑赢市场的房子越来越难。

  过去的普涨时代,大家买房的逻辑很简单,往往就是一点:“买房无技巧、全凭买的早”,在城市化大跃进周期、货币天量供应年代、房地产是支柱行业时代,只要买房就是对的,无论时间和地点。

  而未来,在深圳买房不再是凭运气,买房逻辑已经彻底转变,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房产的置换交易成本高企:包括高额房价带来的高额税费、一买一卖所消耗的时间成本、三年限售对个人现金流的考验,以及首套置换时带来的首付大幅增加、利率提高月供增加……每一项都在考验着置业者。

  “买错房、跌三年、慢慢横盘又三年”,如果房子不涨不跌横盘,三年后再次置换,以深圳房产的总价,你会发现你的持有成本会在几十上百万。

  房产进入分化时代,买房逻辑已将转换为:从多持有到精持有、要买可以持有十年的房子、不要轻易置换、尽量吃透优质资产的涨幅。

  房产作为普遍中国家庭的核心资产,买对了能够稳定增值、远远跑赢大市的房子,意味着未来财富将更有保障。

  什么是好房?不同需求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大部分人都不会拒绝能够远远跑赢大市的住房。目前的深圳,不同区域和板块,价格在不断的分化,从深圳全面普涨,到深圳西部暴涨,再到目前的片区板块聚焦,而未来能够跑赢大市的优质资产将会进一步收缩到少数小片区。

  买房不要只贪图便宜去买冷门的房子,要买成交占比最高的热点房。成交占比最高,意味着大众更容易接受和喜爱,一旦你想变现或者置换时,出手价格和速度都将有很大的优势。

  从下图可以看出,2020年深圳成交占比最大的房子集中在70-90平米,整体达到了42%,此面积段在各区的成交占比上均超过了20%,原关外6区的成交占比更是高达38%-68%。

  罗湖、福田、盐田三区5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最受欢迎,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光明等70-90平米的中等户型最受欢迎,另外南山140以上的大户型达到了10%,在南山这个面积段基本是豪宅产品,值得关注。

  再看下图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数据,近年来250万-500万之间的二手商品房交易占据了主流,占比达到了51%。这部分是深圳刚需的购买力区间,说明深圳整体还是以刚需为主。

  500-800万区间也有20%的占比,这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刚改购买区间,说明深圳也存在着大量的刚改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低于150万,以及在800-1000万之间,均只有4%的成交,说明这个价格区间是冷门区间,尤其是800-1000万之间,刚需和刚改够不着,豪宅客户看不上。

  买房时尤其要注意避开这个价格段。考虑未来几年的购买力变化,老生将这个价格区间放大一下,1000万-2000万价格段之间的房产,要慎重考量。

  另外,下表中千万豪宅的成交占比也达到了8%,深圳的豪宅还是非常有市场的,也请有购买力的置业者关注。其实1000万在深圳并不算真正的豪宅,考虑未来几年的购买力变化,老生将这个价格区间也放大一下,2000万以上可以算是豪宅的门槛,5000万则是顶豪门槛。

  接下来是老生的分类推荐和建议,不进行片区和小区推荐,但其实大家根据条件很容易找到这些片区和小区,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锁定这些片区和小区,耐心等待你心仪的价格出现:

  写在结尾:

  4月末,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隆重开幕,市委书记郑重宣布了未来五年深圳的奋斗目标:深圳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城市更宜居、更智能,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典范。

  目标令人兴奋而激动,如果深圳的五年目标能够实现,也意味着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将倍增。祝愿我们的读者能够购置到优质的深圳资产,和深圳一起成长,一同分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512244262.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