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腔调的朋友圈被合肥开启新一轮调控的新闻刷屏了。
总结下来,共八条:
“合八条”
●稳定增加居住用地供应量,今年确保不少于9000亩,其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900亩以上。
●实施热点学区同一套住宅,6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小学1个学位,3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初中1个学位政策,二孩、多胞胎等法定情形除外。
●采取热点区域二手房限购措施,企业限购、法拍房限购。
●实行热点楼盘“摇号+限售”政策,并优先保障刚需群体。
●从严控制商品住房定价。
●加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
●在已建近17万套基础上,继续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加大加快租赁住房建设。
●依法严查严处房地产销售中任何形式的价外加价和搭售等行为,严厉整治哄抬房价等房地产市场乱象和网上恶意炒作。
上海购房客应该已经看出来了,这不就是之前上海玩过的套路嘛。
增加供应、严格限购、六年学区、摇号限售、房贷审批管理、加快租赁房供应,严格管理中介。
每个都是那么的熟悉,甚至可以说毫无“新意”,简直就是上海之前调控政策的翻版。
但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这里面,真正做到釜底抽薪的其实是两点,一个是拉长交易周期(限购、限贷、网签),一个是增加供应。
拉长交易周期大家在上海是有目共睹的。增加供应是迫切所需。
根据安徽楼市数据统计,目前合肥市区最新库存量为23498套,环比下跌7.6%,同比去年3月库存还有近4万套,更是几乎腰斩。
而3月份合肥网签5327套,环比上涨30%,同比上涨24.1%,市场非常火爆,全款买房依然一房难求。
增加供应填补需求空洞,才是遏制楼市过快上涨的必要手段。
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政过后的这段时间里,新政希望的走向和实际的市场走向基本一致,但在细节上会因为监管、规则细化等问题,出现一点偏差。
今天我们会从金融风险、三道红线、玩家博弈等方面,给大家分析一下4月起,上海新房二手房要不要买,怎么买?
2021新房怎么买?
看好开发商,选好地段,一步到位
我们先放出结论:
2021年,如果要买新房,要选择好的开发商,要选择好的地段(地铁500m,周边有好学校,有好商业配套),选房子尽量一步到位。
首先,我们在年初的时候预测过,今年上海新房房价涨幅在5%上下波动。
今年一月我们去融信海纳印象踩盘,当时我们自己预估的均价是6万左右,销售说照当时的势头,预计均价能到6.3-6.5万。
结果是,最终过会均价是5.9万。
2021年,ZF是不会给房价任何过分上扬的机会的。
新政后,最近考虑买新房的购房者们,腔调建议一定要选择平时注重品质、且负债率不高的开发商的项目。
尤其是后者,太重要了。
选择靠谱的开发商
“三道红线”之后,ZF对房企的负债率严格限制。政策严格到当时几乎所有房企都越线了。
我们重温一下三道红线的具体要求,对比一下下面各个知名房企的具体数值,就能知道当前哪些房企急着回款了。
三道红线
红线一: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红线二: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红线三:现金短债比不得大于1倍。
这里,有息负债是指企业需要支付利息的总债务,是衡量企业债务规模的指标之一。
简单点可以理解为:有息负债增速越小,越说明当前房企正在努力去掉负债,加速现金流回笼,反之,增速越大则说明当前房企正在加大杠杆扩大投资。
图表里可以看到,最近几个热门项目的房企去年都位于表中的红档和橙档,这意味着它们近两年的去杠杆压力非常大,迫切需要回款来降低它们的负债率,并支持它们做下一步的投资。
简而言之就是,当年步子迈太大欠的债,现在不得不绞尽脑汁赶紧拿钱还,钱从哪来?肯定是从购房者那里啦!
可是,正当这些房企披星戴月赶着卖房收回款的时候,多个城市的限购政策直接给它们头上浇了泼冷水。
“你们房企不仅要尽快把项目的钱回笼,降低负债率,而且还不能过度宣传,更不能纵容甚至鼓励炒房,至于具体怎么卖,你们自己想办法!”
这大致就是高负债的房企们的一大困境。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新政出台后,不少项目出现了邀约认筹的现象,开发商“钦点”首付占比高、最好是全款的客户认筹。
为什么?
因为现在银行房贷审批流程越来越慢,如果大部分客户都是需要银行贷款的,那房企们这个季度,甚至上半年的现金回款都会少几十上百亿,到时候财报一出,各项负债指标压红线了,他们肯定要被请去喝茶,到时候就真的严重了。
所以,消失的售楼处、防爆盾防暴叉保安、高额认筹金、冻结高额资产要求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2021为了活下去,为了尽量避免困境,有些房企也豁出去了。比如3月过会的33个项目中,至今居然只有1个破1:1.3的认筹线,这正常吗?
所以,腔调楼市想告诉购房者的是,如果是负债率过高的房企的项目,邀约认筹、房屋质量缩水甚至质量问题,会有风险遇到,要谨慎考虑。
今年买房,选个靠谱的开发商真的太重要了。
刚需尽量一步到位
一步到位这个比较好理解。
最近这些新政大家也有所耳闻,总结下来就这句话:
降低刚需新房购买难度,降低购买二套和置换频率,拉长置换周期,严禁短期置换炒房。
这些都能找到政策一一对应:
·按计分摇号排序规定的房源,5年内不得转让——严禁短期置换;
·银行审核放贷周期延长+网签限购查询——拉长置换周期;
·二套首付比例70%+二套银行房贷审批更加严格+严打假离婚——降低购买二套和置换频率;
·计分摇号基础分倾斜刚需+限制认筹金比例——降低刚需购买难度。
种种措施就是告诉购房者们,至少在这两年不要炒房,不要多购。想买二套也可以,多付个几百万和几个月贷款审批流程的事儿呗。
既然置换难度已经提高太多,不如在首套的时候,能一步到位就一步到位,一次性买够后面5-10年的需求。
在近几年严格控制楼市的“新常态”里,减少未来五到十年内的置换频率,才是当前首套刚需的明智之举。
二手房市场的黑暗森林
既然痛苦已经来了,不如躺下享受
在我们看来,新政后的二手房市场出现了更明显的两极分化。
质量一般的二手房,没区位、没学区、没交通、没大商业,原本指望二手房市场火热的时候“鸡犬升天”,新政一出,直接凉凉。
条件很不错的二手,和重点学校的学区房,则在这次二手房楼市遇冷后,继续价格往上走。
急着置换的房东火急火燎甚至放血卖房,不急的房东像皇帝挑宫女一样挑选购房者,谁给的条件高就考虑谁。
更多的,则是手握优质房源的房东们,当前抱着房源作壁上观,静待下一步市场的走势再做反应。而购房者们,同样在静观其变,新房二手房之间反复横跳。
从客房比看,现在上海二手房市场热度正在下降
对于购房者,信息不透明才是最大的阻碍。
新房信息不透明,只是极个别开发商的行为。但二手房市场的情况会更复杂。
如果说新政之前的二手房市场是鱼龙混杂,真假信息难辨,那现在就是大部分信息都查不到了。腔调今天刚刚在链家上随便查了一个小区:
最近3个月成交数仍然是0。
除了信息不透明,更重要的问题还是:二手房交易周期被严重拉长。
自清明节后,上海二手房交易购房人网签房屋买卖合同前,需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限购查询,5个工作日后拿到查询结果后才能网签。
如果购房人要办贷款,审批时常通过需要2个月左右,过户1周,等待放款再1~2个月,整个置换周期可能要延长3、4个月,甚至更长。
当前已经需要先把前套房子完全出手,才能考虑下一套的购买,如果中间银行审批贷款流程再出问题,时间还要拉长。
更要命的是,银行贷款审批的信息也是不透明的。能不能贷款,贷款能不能批下来,多长时间内能审批下来,对于购房者而言都是盲盒。
作为二手房房东,肯定是想把贷款批不下来的风险完全转给购房者。
但另一边,购房者也不想轻易地背上房贷的风险。如果贷款意外没批下来,违约的可是购房者自己,到时候不仅是定金打了水漂,购房时间窗口的错过是最伤的。
房东和购房者的博弈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至于学区房,我们之前已经多次分析过:学区房买的不是房子,而是好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经历过教师轮校、经历过多校联考...哪次不都有人叫嚣学区房要暴跌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在这个内卷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有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家长们怎么可能不挤破脑袋去抢。
除非,全上海都学长宁的摇号入学,或者各区教育集团化完全成规模,那时候才有可能让学区房真正冷下来。
最后,腔调楼市给2021年的购房者们的一个小建议:
选择要谨慎,政策要查清,准备要做全,出手要果断,事后要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