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2021年,房子要买,更要慎重选择

  近日,腔调的朋友圈被合肥开启新一轮调控的新闻刷屏了。

  总结下来,共八条:

  “合八条”

  ●稳定增加居住用地供应量,今年确保不少于9000亩,其中单列租赁住房用地900亩以上。

  ●实施热点学区同一套住宅,6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小学1个学位,3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初中1个学位政策,二孩、多胞胎等法定情形除外。

  ●采取热点区域二手房限购措施,企业限购、法拍房限购。

  ●实行热点楼盘“摇号+限售”政策,并优先保障刚需群体。

  ●从严控制商品住房定价。

  ●加强住房贷款审慎管理。

  ●在已建近17万套基础上,继续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加大加快租赁住房建设。

  ●依法严查严处房地产销售中任何形式的价外加价和搭售等行为,严厉整治哄抬房价等房地产市场乱象和网上恶意炒作。

  上海购房客应该已经看出来了,这不就是之前上海玩过的套路嘛。

  增加供应、严格限购、六年学区、摇号限售、房贷审批管理、加快租赁房供应,严格管理中介。

  每个都是那么的熟悉,甚至可以说毫无“新意”,简直就是上海之前调控政策的翻版。

  但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这里面,真正做到釜底抽薪的其实是两点,一个是拉长交易周期(限购、限贷、网签),一个是增加供应。

  拉长交易周期大家在上海是有目共睹的。增加供应是迫切所需。

  根据安徽楼市数据统计,目前合肥市区最新库存量为23498套,环比下跌7.6%,同比去年3月库存还有近4万套,更是几乎腰斩。

  而3月份合肥网签5327套,环比上涨30%,同比上涨24.1%,市场非常火爆,全款买房依然一房难求。

  增加供应填补需求空洞,才是遏制楼市过快上涨的必要手段。

  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政过后的这段时间里,新政希望的走向和实际的市场走向基本一致,但在细节上会因为监管、规则细化等问题,出现一点偏差。

  今天我们会从金融风险、三道红线、玩家博弈等方面,给大家分析一下4月起,上海新房二手房要不要买,怎么买?

  2021新房怎么买?

  看好开发商,选好地段,一步到位

  我们先放出结论:

  2021年,如果要买新房,要选择好的开发商,要选择好的地段(地铁500m,周边有好学校,有好商业配套),选房子尽量一步到位。

  首先,我们在年初的时候预测过,今年上海新房房价涨幅在5%上下波动。

  今年一月我们去融信海纳印象踩盘,当时我们自己预估的均价是6万左右,销售说照当时的势头,预计均价能到6.3-6.5万。

  结果是,最终过会均价是5.9万。

  2021年,ZF是不会给房价任何过分上扬的机会的。

  新政后,最近考虑买新房的购房者们,腔调建议一定要选择平时注重品质、且负债率不高的开发商的项目。

  尤其是后者,太重要了。

  选择靠谱的开发商

  “三道红线”之后,ZF对房企的负债率严格限制。政策严格到当时几乎所有房企都越线了。

  我们重温一下三道红线的具体要求,对比一下下面各个知名房企的具体数值,就能知道当前哪些房企急着回款了。

  三道红线

  红线一: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红线二: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红线三:现金短债比不得大于1倍。

  这里,有息负债是指企业需要支付利息的总债务,是衡量企业债务规模的指标之一。

  简单点可以理解为:有息负债增速越小,越说明当前房企正在努力去掉负债,加速现金流回笼,反之,增速越大则说明当前房企正在加大杠杆扩大投资。

  图表里可以看到,最近几个热门项目的房企去年都位于表中的红档和橙档,这意味着它们近两年的去杠杆压力非常大,迫切需要回款来降低它们的负债率,并支持它们做下一步的投资。

  简而言之就是,当年步子迈太大欠的债,现在不得不绞尽脑汁赶紧拿钱还,钱从哪来?肯定是从购房者那里啦!

  可是,正当这些房企披星戴月赶着卖房收回款的时候,多个城市的限购政策直接给它们头上浇了泼冷水。

  “你们房企不仅要尽快把项目的钱回笼,降低负债率,而且还不能过度宣传,更不能纵容甚至鼓励炒房,至于具体怎么卖,你们自己想办法!”

  这大致就是高负债的房企们的一大困境。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新政出台后,不少项目出现了邀约认筹的现象,开发商“钦点”首付占比高、最好是全款的客户认筹。

  为什么?

  因为现在银行房贷审批流程越来越慢,如果大部分客户都是需要银行贷款的,那房企们这个季度,甚至上半年的现金回款都会少几十上百亿,到时候财报一出,各项负债指标压红线了,他们肯定要被请去喝茶,到时候就真的严重了。

  所以,消失的售楼处、防爆盾防暴叉保安、高额认筹金、冻结高额资产要求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2021为了活下去,为了尽量避免困境,有些房企也豁出去了。比如3月过会的33个项目中,至今居然只有1个破1:1.3的认筹线,这正常吗?

  所以,腔调楼市想告诉购房者的是,如果是负债率过高的房企的项目,邀约认筹、房屋质量缩水甚至质量问题,会有风险遇到,要谨慎考虑。

  今年买房,选个靠谱的开发商真的太重要了。

  刚需尽量一步到位

  一步到位这个比较好理解。

  最近这些新政大家也有所耳闻,总结下来就这句话:

  降低刚需新房购买难度,降低购买二套和置换频率,拉长置换周期,严禁短期置换炒房。

  这些都能找到政策一一对应:

  ·按计分摇号排序规定的房源,5年内不得转让——严禁短期置换;

  ·银行审核放贷周期延长+网签限购查询——拉长置换周期;

  ·二套首付比例70%+二套银行房贷审批更加严格+严打假离婚——降低购买二套和置换频率;

  ·计分摇号基础分倾斜刚需+限制认筹金比例——降低刚需购买难度。

  种种措施就是告诉购房者们,至少在这两年不要炒房,不要多购。想买二套也可以,多付个几百万和几个月贷款审批流程的事儿呗。

  既然置换难度已经提高太多,不如在首套的时候,能一步到位就一步到位,一次性买够后面5-10年的需求。

  在近几年严格控制楼市的“新常态”里,减少未来五到十年内的置换频率,才是当前首套刚需的明智之举。

  二手房市场的黑暗森林

  既然痛苦已经来了,不如躺下享受

  在我们看来,新政后的二手房市场出现了更明显的两极分化。

  质量一般的二手房,没区位、没学区、没交通、没大商业,原本指望二手房市场火热的时候“鸡犬升天”,新政一出,直接凉凉。

  条件很不错的二手,和重点学校的学区房,则在这次二手房楼市遇冷后,继续价格往上走。

  急着置换的房东火急火燎甚至放血卖房,不急的房东像皇帝挑宫女一样挑选购房者,谁给的条件高就考虑谁。

  更多的,则是手握优质房源的房东们,当前抱着房源作壁上观,静待下一步市场的走势再做反应。而购房者们,同样在静观其变,新房二手房之间反复横跳。

  从客房比看,现在上海二手房市场热度正在下降

  对于购房者,信息不透明才是最大的阻碍。

  新房信息不透明,只是极个别开发商的行为。但二手房市场的情况会更复杂。

  如果说新政之前的二手房市场是鱼龙混杂,真假信息难辨,那现在就是大部分信息都查不到了。腔调今天刚刚在链家上随便查了一个小区:

  最近3个月成交数仍然是0。

  除了信息不透明,更重要的问题还是:二手房交易周期被严重拉长。

  自清明节后,上海二手房交易购房人网签房屋买卖合同前,需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限购查询,5个工作日后拿到查询结果后才能网签。

  如果购房人要办贷款,审批时常通过需要2个月左右,过户1周,等待放款再1~2个月,整个置换周期可能要延长3、4个月,甚至更长。

  当前已经需要先把前套房子完全出手,才能考虑下一套的购买,如果中间银行审批贷款流程再出问题,时间还要拉长。

  更要命的是,银行贷款审批的信息也是不透明的。能不能贷款,贷款能不能批下来,多长时间内能审批下来,对于购房者而言都是盲盒。

  作为二手房房东,肯定是想把贷款批不下来的风险完全转给购房者。

  但另一边,购房者也不想轻易地背上房贷的风险。如果贷款意外没批下来,违约的可是购房者自己,到时候不仅是定金打了水漂,购房时间窗口的错过是最伤的。

  房东和购房者的博弈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至于学区房,我们之前已经多次分析过:学区房买的不是房子,而是好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经历过教师轮校、经历过多校联考...哪次不都有人叫嚣学区房要暴跌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在这个内卷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有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家长们怎么可能不挤破脑袋去抢。

  除非,全上海都学长宁的摇号入学,或者各区教育集团化完全成规模,那时候才有可能让学区房真正冷下来。

  最后,腔调楼市给2021年的购房者们的一个小建议:

  选择要谨慎,政策要查清,准备要做全,出手要果断,事后要佛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410243905.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