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总体风险是可控的。在9月初的一次媒体沟通会议上,TCL华星高级副总裁赵军向AI财经社表示,中国面板产业是否有被卡住的风险。
美国芯片产业在关键技术上被美国卡脖子,随后国内又引发了对国产面板产业的担忧,毕竟一个屏幕,一个核心,是许多电子产品的标配。
让赵军做出上述判断的,是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液晶产业的核心。建设于2021年的中国大陆高一代LCD生产线,将于2021年建成,可生产32英寸以上大尺寸LCD液晶,将达到21条,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二左右。就产能而言,中国大陆在2019年占全球产能的42%,今年将达到51%,明年将继续攀升至63%。
”“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面板产业已成为该领域的外国公司的主要业务来源。它们自己也不卡脖子.”在通讯会上,赵军说。
另一位业界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美国本身并未发力显示产业,在这方面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但是仅仅在几天前,三星,LG,华为的高端手机面板出现了断供的消息,这主要是因为两家厂商的高端面板驱动芯片采用了美国技术。所以即使他们都不是美国公司的员工,也不能向华为供应产品。那是个坏信号。而且国内显示器行业关键设备及先进材料,仍依赖日韩供应商。
有没有可能影响中国面板产业?”而美国通过长臂管辖来限制日韩企业。”有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
依靠日韩
一些关键设备和国内显示屏行业的先进材料,仍依靠国外供应商,集中在日韩。
大多数手机都采用OLED显示屏,真空蒸镀机被称为“屏幕界的光刻机”。在OLED生产工艺中,蒸镀是核心环节,正如光刻机与芯片一样,蒸镀机抓住了全球OLED产业的命脉。前京东方工程师肖颂告诉AI财经社:“理论上,蒸镀机要比光刻机难。
而且心脏技术掌握在日本佳能手里。高档电镀设备全部来自日本一个叫CanonTokki的小工厂。佳能在2007年收购了Tokki。无论是三星显示器部门,还是国内华星光电、京东方,想要量产一款稳定可靠的OLED显示器,都离不开这家企业。但是Tokki蒸镀机的年产量还不到10台,一台可以卖到上亿美元,非常昂贵和抢手。
基本上都被三星买走了,国内抢得不多。沙颂说。
而Tokki的早期客户三星,在2006年后者面临生死之际,坚持合作帮助其渡过了生存危机。随后,双方签订协议,一度每年向三星供应全部设备。它还使三星公司在OLED方面占据优势。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直到2017年Tokki产能增加后才获得采购订单。
除「萤幕界光刻机」外,曾从事光刻胶市场研究的业界人士杜锋对AI财经社表示,京东方号称目前采用的光刻胶,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国产自研。”但是实际上是日本合成橡胶公司为其提供专利授权和技术供应。
“简单地说,就是在国内买一些普通的原料,然后和日本公司提供的一些非常低档的材料混合,混合后在无尘车间里制成胶片。”
光刻胶粘剂是面板制造的上游关键原材料,其相关技术被美日垄断,而日本主导着成品和上游材料。”你一定要在没有别人核心原料的情况下做出来.”Duang说,“我们刚刚完成表面上的国产化,但实际上还是个先进的组装厂。
除光刻胶外,能使玻璃产生发光并最终成为屏幕的关键是ITO靶材技术,这也是日本的优势所在。”在玻璃表面电镀的ITO是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肖颂向AI财经社表示,ITO靶材国内年消费量大约在1000吨以上,其中大部分尤其是高端产品都是进口的。
目前ITO的靶材国内可以做,但在尺寸上突破难度很大,而且产出效率远不及国外。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国内可以生产的靶长不超过800毫米,而日韩企业可以达到3000毫米,差距很大。数据表明,中国是ITO靶材最大的需求国,占全球需求的25%。据统计,2019年前,国内ITO靶材近9成依赖进口。
与ITO靶材的生产设备“烧结炉”相比,顶尖企业基本上也都来自日本。据说,这种装置的售价高达几千万元。和烧结工艺相比,更是各家各户压箱底,不卖品的秘方。
另外,偏光片为面板核心材料,国内自给率也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大量进口。现在全球偏光片行业也以日本日东电工、韩国三星和LG、中国台湾企业奇美和明基材料为主。
除日韩外,美企对高一代的玻璃基底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玻璃钢基板是面板行业的上游产品,其大部分市场份额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多家大厂瓜分。
「每个有京东方工厂的地方,都有康宁工厂。”肖颂对AI财经社说,基本上已经属于配套设施了。
据AI财经社了解,京东方与华星光电均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玻璃基材供应配套。京东方主要与美国康宁公司合作,而华星光电主要由日本旭硝子提供配套。
「康宁世界第一,其他国家和它有差距,日韩也不行。」肖颂说。超过35年的时间里,美国康宁一直在中国市场上活动,在中国的17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并且是国内手机厂商外屏的主要供应商。它对中国的投资巨大到2019年底,康宁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70亿美元。
康宁在美国面板产业中占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肖颂分析,美国通过康宁打击中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了北美之外,中国市场是康宁最大的市场,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双方都会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
假如美国有意打击,还得看日本、韩国是否效仿。简单地说,美国的影响很小,美国的影响主要是贸易方面的。沙颂说。
而且国内企业对关键技术的依赖性很强的现实原因,一方面,过去大家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全球化,虽然上游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率在逐渐提高,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进口成本低。而另一方面,就是国内产业链整体上对核心技术缺乏重视和投入。在过去的几年里,类似的关键技术落后于人们的呼声很多,但效果不大。
家庭双雄制模式。
尽管上游原材料和设备依赖海外,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中国LCD面板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在效率、竞争力、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在这些公司中,中国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已经在全球领先。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产量将在2023年达到或超过全球70%。
与此同时,日韩企业正在加速退出LCD面板业务,韩国三星和LG都已于今年退出,转向以OLED为代表的新一代产业,而OLED更轻薄,色泽更好。
分析家告诉AI财经社,中国大陆面板行业崛起,产能增加加剧了竞争,使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低迷,叠加疫情,负担进一步加重,是韩企退出的重要原因。
但肖颂告诉AI财经社,三星之所以退出LCD面板生产,是因为“其他所有LCD工厂都需要使用三星的技术和设备”。”三星利用液晶技术赚钱,发展了OLED。Samsung说,三星的技术和设备不仅限于面板生产,面板生产的上游也依赖于它。”三星的液晶仍然盈利。
三星和LG的退出,使液晶面板产能进一步向中国大陆集中,多家分析师对京东方、华星光电持乐观态度。”伴随着面板市场双龙头地位的提升,行业周期明显缩短,面板价格波动将大幅放缓,长期看好的格局。信达电子研究认为,这一轮面板景气度上涨周期将持续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