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网贷机构数量下降了将近一半。
九月十四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到2020年八月底,全国已有15家网贷机构开业,比2019年初减少99%;借贷余额下降84%;出借人减少88%;借款人减少73%。金融机构的数目,借贷的规模和参与已经连续26个月减少。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一个月前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6月底,仅有29家网贷平台在运营。郭树清还表示,今年年底前,专项整治工作将基本结束,转入日常监管。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说,今年是网贷专项整治的收官之年,因此八月底和六月底机构数量持续锐减是正常现象,因为清理转型的工作已经开始了。
在他看来,网贷机构经营中所说的正常经营仍在进行中,并未被清理,也未被公安立案处置。
北京一名互金行业从业人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剩下的15家机构所指的应该是尚未宣布退出,仍在继续“三降”的平台。
这一年是不是能按时完成任务呢?
在9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还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深入、彻底地开展网络借贷风险整治工作,并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以上北京互金业人士认为,可以按时结束,“剩下的也不多了”。
这一年,倒不见得绝对的数字就变成了零。”首先,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已经不可能有大的风险了,同时贷款者的各种预期已经完全形成,由于清退形成了较大的社会稳定压力。其次,从数量上看,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已相对较小,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不大。
强调时间点的重要性,这是不必要的。陈文表示,各平台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清算、转制都需要时间,许多平台清算、转制,很可能也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彻底完成。
上海一名互金行业从业人员也表示,年底存量清退不会结束,因为北京一些头部互金机构“还活着”。
随后的处理有什么困难?
银保部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网贷整治取得决定性进展,但仍需充分重视整治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后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其余营机构的“三降”工作进展缓慢,难以进行后续处置。倒闭机构的处置任务依然艰巨,“退而不清”、“退而不清”等问题突出,风险化解还需下大力气。
以上北京互金业人士表示,网贷机构宣布退出之后,存量难解。若本身资金困难,或涉及假标,而且越到临期越有可能发生逃废债,则后续处置问题难以解决。
陈先生还谈到三点后续处置难题:
一是网贷本身坏账风险较大,存在一定的坏账率。而越是拖后腿,能够全额兑付的缺口越大。由于网贷机构一开始就会存在资金池,可以全额兑付,但是“窟窿”一直都在,而且越往后占的比例越高。
其次,维护贷后管理团队也有刚性的成本支出,但同时没有新业务带来收入,使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更多的贷款者希望收回本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再次,后续处置过程中出借人的预期也可能比较高,存在着平台和出借人非常复杂的博弈,如果出借人对各种方案不满意,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陈老师建议,对于很多刚开始打算实施退出的平台,从一开始就需要做完整的规划,让后边也能全面实施,不要说一步看一步,否则很难做到平稳退出。
改造小贷款公司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转型也是整顿收官的具体举措之一,要求各地加快推进落实转型机构试点工作。并指出,目前部分地区已经批设网贷机构,转而发展区域性小额贷款公司。相关部门已审核同意部分地方网贷机构转为全国性小额贷款公司运营。
传统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小型贷款公司,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而由国家经营的小型贷款公司,则面向全国开展业务,突破了地方金融办的管制,即现在所说的“网贷”。
2018年11月27日,《关于网络借贷中介机构转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第83号文)发布,指出网贷机构转为小额贷款公司,有明确的资本要求。对于小贷款公司的资本要求必须是实际支付的货币资金。在这些因素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0.5亿元;全国性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并且,首期货币资本实缴总额不得低于5亿元,不低于网贷机构转型期贷款余额的1/10。
陈文指出,如果没有设置门槛,绝大多数网贷机构可能会转而向网络小贷公司转型,因为P2P项目和资金大多面向全国,但根据门槛,如注册资本实缴、获得当地支持等方面,大部分网贷机构只能成为区域性的小贷公司。
在他看来,网贷机构向地区性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地方政府向省级政府转变,二是地方监管一般也要求网贷机构必须先初步化解P2P风险,或对清退有完全可行的实施方案,才能批准转型。
许多平台历史包袱没有化解,或者没有能够让当地金融办特别放心、可靠的转型方案,所以对很多网贷机构来说,转型也是非常困难的。陈文说
五月十三日,厦门地方金融监管局就P2P网贷平台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问题,发出两份通知,同意厦门禹洲启惠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和厦门海豚金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转型为单一省级区域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这意味着这两家P2P网贷平台正式获准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
陈文还指出,对小贷公司的监管也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2017年末,小贷公司的杠杆受到更严格的约束,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贷市场的诱惑,“很多P2P网贷机构费尽周折想要转型小贷,这个牌照能不能用得好,其实大家心里还是存有疑虑。
除了彻底转型为小贷公司外,“全国网络小贷”牌照也是大型网贷机构两大持牌经营方向,另一方向是助贷业务相关融资担保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