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看规划买房,太难了!

  前不久,深圳内部做了“扩容”和“扩区”的调整。

  这个事情不算太大,原本是不怎么值得写的,

  毕竟我是一个写全国的号,总盯着深圳写也不太合适。

  但出了这个规划以后,大家的反应分成了明显的两派,

  差不多刚好代表了对待城市规划的两种观点。

  我们还是拿出来说一说。

  1.

  这次规划有两大部分内容,

  一个是,深圳扩大了“都市核心区”扩大了,把原关外的8个街道划入了核心区。

  这8个区分别为:

  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

  龙华区的民治、龙华街道,

  龙岗区的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

  其中地理位置上,宝安在西,龙华在中,龙岗在东。

  另一个是,深圳的建设,在“东进”。

  规划中的表述是:“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

  意思是,

  “东进”是指深圳向东发展;

  “西协”指实现“加强与中山等珠江西岸地区产业协作”;

  南联北拓,是指北连东莞、南联香港;

  中优,就是继续优化中部现有的建设。

  从表述看,东部的权重是最高的。

  而且规划中对龙岗区、坪山区、大鹏新区的定位也有所提升,获得了各种“中心”的头衔。

  再结合第一点,很明显龙岗成为了最大赢家。

  尤其是万年难涨、房价洼地的布吉,竟然一跃成为和新安(也就是宝中那一片)平起平坐的板块。

  基于此,有不少人会认为,

  东部定位提高,房产投资价值也得到提升。

  下一步,该到龙岗买房了?布局布吉,埋伏坪山和大鹏?

  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这种看法。

  我属于不认同的这一派。

  2.

  先不说从规划到落实,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过程,可能要十几年、二十几年。

  前海这种规格的规划,发展起来都用了十年呢。

  你等得起吗?

  就算等得起,等发展起来,你买的房子也已经有十几年楼龄了,

  竞争力大打折扣。

  而且,就算落实了,又能带来多大的购买力呢?

  我们知道,

  楼市最强的购买力,一定在产业中心附近,

  沿着产业中心向外递减。

  产业这条线,是购买力脉络的主线。

  交通、教育、医疗、商业设施、居住环境等配套因素发挥的作用,都脱离不开这条主线。

  如果一个区域能够引进或者诞生一家高薪且人多的公司,对房价拉动一定是最快的。

  比如东莞的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北京的望京(阿里北京总部)和丽泽(华为中国总部),等等。

  其次,是开通通往产业中心的地铁,相当于拉近到产业中心的时间距离。

  再次,才是居住环境的优化,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界面、教育、医疗、商业配套,等。

  产业中心在哪,房价上涨的发动机就在哪。

  深圳的产业中心在哪儿呢?

  福田CBD,深圳湾超级总部,科技园,前海。

  一个在福田,三个在南山,

  除了福田CBD在比较中心的位置,其他都在西部。

  这些产业会搬到龙岗去吗?会搬到坪山去吗?

  只要它们不搬过去,深圳“能买西部就不买东部”的买房逻辑就没有变(不包含学区房和几乎没有居住体验的小单间)。

  3.

  我们再来看,规划落实的难度。

  产业前面说了,迁到东部去,基本没有可能。

  相对容易落实反而是基础设施,即地铁、机场、公路的修建以及城市界面的改善这些。

  但依然很难与西部抗衡。

  深圳发展很大的一个限制,在于它的地形。

  深圳多山,各个区域之间,尤其是东西之间,有大山阻隔。

  绿色的,都是山。

  蓝色的圈是我标注出来的,几个重点产业中心的位置。

  红线是地铁11号线,穿过西部宝安区;蓝线是3号线,穿过东部龙岗区。

  可以看出,东部到产业中心的直线距离并不比西部远太多,

  但绝大部分空间都被大山挡住了。

  这就导致,两地之间基础设施的修建特别不容易。

  虽然说,如今人类对大自然改造能力已经非常厉害,

  硬要逆天而为,也不是做不到。

  但它不合算啊。

  穿山隧道,和平地修路,那成本能一样么?

  很多东西,其实先天就已经决定了。

  对于深圳来说,发展西部,就是比发展东部性价比高。

  而且在大湾区这个大背景下,发展西部,才能融合东莞、广州、珠海和中山。

  才能更好的分工协作。

  向东,可只有一个需要拉一把的惠州啊。

  综上,我的看法是,

  深圳东部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 毕竟城市这个整体也在发展,

  但进步的速度一定比不上西部。

  除非西部已经实在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了,

  深圳全力发展东部,与西部的差距才能逐渐补齐。

  要看到这个情况出现,怎么也要20年以后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能买西部(和中部),就不买东部。

  4.

  其实不管在哪个城市,逻辑都是一样的:

  看规划,很重要;

  但规划往往版本多、易变化、落实周期长,

  如果你看来看去还是一团迷糊,左右摇摆,

  那就不看也罢...

  盯着实打实的产业,以及大的趋势,最为稳妥。

  比如深圳,一路向西融入大湾区就是大趋势,

  东进,只是其中一个小小插曲。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617244651.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