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这里楼市,到了最冷的严冬

  1.

  前几天看了五月份深圳住房成交数据:

  二手住宅过户3027套,环比下降近38%。

  近乎腰斩啊。

  这几乎是近2015年以来,二手房成交量最低的一个月(春节假期的二月除外)。

  过去5年,深圳每年5月的成交量都保持在5000套以上:

  最火爆是2015年,5月成交量达到了1.4万+套,对应的是前一次大牛市;

  其次是去年,9208套,对应刚过去的这一波涨幅。

  期间的三年,则是楼市相对的平稳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复苏。

  但这次,直接跌到了3000来套。

  说今年是深圳自2015年以来,楼市上最冷的一个严冬,一点不为过。

  考虑到二手房从成交到过户会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差,

  5月份过户的房子差不多是3月的成交。

  所以不排除后面两三个月数据可能还会更难看…

  2.

  看到这个数据,要说我有什么感受,那就是…没什么感受。

  内心毫无波澜。

  深圳楼市转冷,是早有预料的事儿。

  之前说过,深圳房价必跌无疑。

  现在只不过是一步一步在兑现而已。

  实际上,如今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房源,售价低过了政府指导价。

  不止二手房,新房市场也冷下来了。

  5月份的数据,深圳新房住宅成交2677套,环比减少23.6%。

  与过去5年相比,不是最低,但也是处于低位。

  楼市是一个整体。

  二手房市场压住了杠杆,交易量断崖式下跌。

  交易量跌下来,持续两三个月甚至更久,价格也会撑不住。

  一二手房价差慢慢缩小,价格倒挂逐渐不明显,

  慢慢的,“打新”的热度也会降下来。

  包括大街小巷讨论房子的话题,也变少了。

  现在还活跃在市场上的,

  基本就是纯纯自住需求+极少部分投资客。

  3.

  房产市场的一个规律是量在价先:

  在楼市大涨之前,通常会有几个月成交量的积累。

  同理,

  楼市见底之前,也要经历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连续量价齐跌的过程。

  这也是判断楼市行情最直观的一个指标。

  量价齐涨,说明市场大热,牛市;

  量涨价跌,或者量涨价不涨,

  说明市场处在蓄能阶段,可能是由于短期政策压制,从而导致价格涨不上去,

  是买入的好时机。

  量跌价涨,说明此时炒作、宣传气氛较浓,而实际市场支撑力度不强,

  通常是房价下跌、挤泡沫的前兆,

  这时候,适合观望。

  量价齐跌,则说明市场变冷,楼市进入下跌区间。

  这个时候可以观望,

  但如果是刚需,尤其是比较挑剔的刚需,最好在这样的行情下去看房选房。

  深圳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如果你是自住的刚需,手头有资格有资金,

  不妨趁着竞争对手少,好好挑选,遇到中意的房子赶紧拿下。

  4.

  话说回来,

  这点波动对于深圳来说,其实是小case。

  在此之前,二手房月成交三四千套的时刻也不是没经历过。

  只不过这次因为政府指导价这个大杀器,所以冷却的速度更快、更猛一些而已。

  有了这个二手房指导价,相当于有了一个非常灵活的调控工具。

  需要刺激的时候,把指导价提一提;

  需要打压的时候,就把价格降一降。

  政策么,总是这样松一阵儿紧一阵儿。

  但只要一个城市基本面是向上的,短期波动就没有必要过于在意。

  因为即使是在下跌期间,跌了的都是着急卖的,

  如果是自住,不需要卖房,房价下跌就影响不到你;

  或者投资,预留了足够的现金流,撑过三年左右,

  等待市场慢慢恢复过来,也没问题。

  不只是深圳,其他有投资价值的城市也适用这个结论。

  因为大部分城市都有限售期,这使得房产投资的周期被拉得很长,

  城市轮动的红利,很难被同一波资金从头吃到尾。

  等一个城市涨完立刻变现,然后投入到下一个准备起涨的城市,

  在操作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意识到这点,只要你买对了城市,哪怕涨得晚一点,也不需要太焦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610244576.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