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看了五月份深圳住房成交数据:
二手住宅过户3027套,环比下降近38%。
近乎腰斩啊。
这几乎是近2015年以来,二手房成交量最低的一个月(春节假期的二月除外)。
过去5年,深圳每年5月的成交量都保持在5000套以上:
最火爆是2015年,5月成交量达到了1.4万+套,对应的是前一次大牛市;
其次是去年,9208套,对应刚过去的这一波涨幅。
期间的三年,则是楼市相对的平稳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复苏。
但这次,直接跌到了3000来套。
说今年是深圳自2015年以来,楼市上最冷的一个严冬,一点不为过。
考虑到二手房从成交到过户会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差,
5月份过户的房子差不多是3月的成交。
所以不排除后面两三个月数据可能还会更难看…
2.
看到这个数据,要说我有什么感受,那就是…没什么感受。
内心毫无波澜。
深圳楼市转冷,是早有预料的事儿。
之前说过,深圳房价必跌无疑。
现在只不过是一步一步在兑现而已。
实际上,如今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房源,售价低过了政府指导价。
不止二手房,新房市场也冷下来了。
5月份的数据,深圳新房住宅成交2677套,环比减少23.6%。
与过去5年相比,不是最低,但也是处于低位。
楼市是一个整体。
二手房市场压住了杠杆,交易量断崖式下跌。
交易量跌下来,持续两三个月甚至更久,价格也会撑不住。
一二手房价差慢慢缩小,价格倒挂逐渐不明显,
慢慢的,“打新”的热度也会降下来。
包括大街小巷讨论房子的话题,也变少了。
现在还活跃在市场上的,
基本就是纯纯自住需求+极少部分投资客。
3.
房产市场的一个规律是量在价先:
在楼市大涨之前,通常会有几个月成交量的积累。
同理,
楼市见底之前,也要经历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连续量价齐跌的过程。
这也是判断楼市行情最直观的一个指标。
量价齐涨,说明市场大热,牛市;
量涨价跌,或者量涨价不涨,
说明市场处在蓄能阶段,可能是由于短期政策压制,从而导致价格涨不上去,
是买入的好时机。
量跌价涨,说明此时炒作、宣传气氛较浓,而实际市场支撑力度不强,
通常是房价下跌、挤泡沫的前兆,
这时候,适合观望。
量价齐跌,则说明市场变冷,楼市进入下跌区间。
这个时候可以观望,
但如果是刚需,尤其是比较挑剔的刚需,最好在这样的行情下去看房选房。
深圳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如果你是自住的刚需,手头有资格有资金,
不妨趁着竞争对手少,好好挑选,遇到中意的房子赶紧拿下。
4.
话说回来,
这点波动对于深圳来说,其实是小case。
在此之前,二手房月成交三四千套的时刻也不是没经历过。
只不过这次因为政府指导价这个大杀器,所以冷却的速度更快、更猛一些而已。
有了这个二手房指导价,相当于有了一个非常灵活的调控工具。
需要刺激的时候,把指导价提一提;
需要打压的时候,就把价格降一降。
政策么,总是这样松一阵儿紧一阵儿。
但只要一个城市基本面是向上的,短期波动就没有必要过于在意。
因为即使是在下跌期间,跌了的都是着急卖的,
如果是自住,不需要卖房,房价下跌就影响不到你;
或者投资,预留了足够的现金流,撑过三年左右,
等待市场慢慢恢复过来,也没问题。
不只是深圳,其他有投资价值的城市也适用这个结论。
因为大部分城市都有限售期,这使得房产投资的周期被拉得很长,
城市轮动的红利,很难被同一波资金从头吃到尾。
等一个城市涨完立刻变现,然后投入到下一个准备起涨的城市,
在操作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意识到这点,只要你买对了城市,哪怕涨得晚一点,也不需要太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