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现在,上海买新房堪比抽盲盒......

  今年上海楼市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本来摇号买房是个玄学的事情,计分制和银行限贷一来,又在这个玄学上加了一个门槛。

  现在上海买新房感觉就像是抽盲盒,能不能摇上号,能不能贷到款,甚至能不能拿到像样板间一样装修标准的房子,都是不好预测的。

  同样是未知,盲盒的风险,在于凑不齐一整套,或者买不到心仪的那一件。但在买房这件事上,从有没有资格买,到买不买的上,最后到买到手了有没有问题,都有风险。

  而且,这个风险,最终都会落到购房者的头上。

  期房

  最近腔调就在群里看到有人吐槽现在的期房制度:

  如果是买二手房,只要进屋看一遍,小区转一圈,邻居问一问,有经验的看房客就能把房子的条件了解得差不多了。

  但是,在新房市场,都是期房,绝大部分开发商都会把样板间修在售楼处,有些甚至售楼处都不在工地附近,这让买房的人怎么判断?

  只要选择重口碑,重质量的开发商的项目,遇上质量和配套问题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但是,万一选错了呢?

  比如鑫耀中城的降标,天空之城的栏杆和幼儿园,尚海湾豪庭的设计缺陷导致夏季散热困难,龙湖天璞的墙体大面积发霉,招商虹桥公馆的墙体鼓包、渗水、教育遥遥无期等等。

  这还只是显性的质量和虚假宣传问题,像周边的噪音问题、墓地、火葬场、垃圾场、水源/空气污染等等“隐性”问题,就只有买过的人心里清楚了。

  毕竟是花了几百万,两代人积蓄的大事。盲盒抽错了还能有足够的钱够你试错,但绝大部分家庭在房子的问题上可没有试错的机会。

  认筹资格

  对于上海买房人,最近认筹资格是逢项目必聊的热门话题。几乎所有的项目群聊到最后,都会在入围分数线这个话题上收束。

  无数对项目入围分数线的猜测,社保系数的猜测,都没有精准预判对的。

  比如上个月的融信海纳印象,认筹前各方推测都在60分+,还有预测65+的,最终结果一出来:40.9,大家都傻眼了。

  如果说融信低分数线,有开发商“邀约制”的影响,那大华公园荟的55.6分和宝业活力天地的57.4就被很多人低估了。

  浦开仁恒金桥世纪的75.6分,则是刷新了大家对于分数线的上限,这也是之前被媒体等远远低估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突破130%线,每个项目的可能分数线预估将会逐渐准确。但是,计分摇号“老头乐”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低分刚需来说,认筹入围资格就是一个巨大的盲盒。

  “低于xx分就不要来浪费钱和时间了”,是最近经常能从销售那边听到的话。

  然而有些项目的销售对客户说60分以下不用来了,结果入围分数线并没有超过60分,不少55-60分的客户却因此错过。

  银行贷款

  房贷收紧是今年年初就开始的政策,尤其是过年后,银行放贷的口子猛然收紧,让不少购房者猝不及防。

  现在,银行办贷款时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预测的关键条件了。少则半个月一个月,多则三个月,甚至是办不下来。

  但是,购房者愿意等贷款审批,但开发商等不了啊。所以,我们最近就看到很多开发商坚全款、七成首付优先,或者要求xx天内款项付完等等。

  当银行的房贷收紧遇上了开发商不想要贷款,在当中的购房者就成了弱势群体。要么乖乖七成\全款给开发商,要么老老实实去银行等房贷审批,还要承担房贷批不下来带来的风险。

  于是,房贷审批也成了买房过程中要命的盲盒之一。

  最后,为什么现在上海买新房如同买盲盒?

  因为信息不透明。

  原来,认筹上有各种自媒体和网站统计各项目的认筹数;银行放贷收紧前,房贷审批时间是基本固定的。

  唯一不透明的,可能就是房子本身的质量和周边的隐性问题。

  其他信息都能查到,每个购房者可以自己分析,做出选择。

  现在,这三者对于一个普通购房者,都是不透明的,难以预测的,不可捉摸的。没了可靠的信息分析和预测,买房就是一个盲人摸象的事,这给想买房的楼市小白来说,未必也太难了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508244206.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