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沪深同时动手,学区房要变天?

  “学区房改革”已经箭在弓弦。

  “房住不炒”已经变成中国的新国策。而炒房最厉害的区域当属一线城市的学位房。近日,在入学报名季即将开始的时候,上海和深圳龙华区几乎同时公布了最新的招生政策,虽然两地的政策全文对“房价”都是只字不提,但对学区房的影响都颇为深远。

  其中深圳龙华区对大学区改革增加了“入户时间、居住年限、社保等量化指标,积分上不封顶”等措施,家长几乎可以不用再抽签,完全按照积分入学,不用再抽签。

  而上海独辟蹊径,从高中招生入手,将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区各校,颇有釜底抽薪的意味。对此,各界普遍用“学区房地震”来描述此番动作。

  深圳龙华修改大学区积分入学办法

  3月16日,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公布了《深圳市龙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学校积分入学办法一览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为3月16日-3月23日。

  并附上八问八答,对“增加深圳户籍的入户时间、非深户籍的社保和居住证积分”以及“积分上不封顶”等进行了解释。

  湾区大地产注意到:其中最核心的变动是:“取消单片区加分项”。对此,龙华区教育局的解释为:取消单片区加分项不违背就近入学原则。

  新的积分入学办法将A、B、C、D四大类型按照单片区和大学区细化为A1、A2、B1、B2、C1、C2、D1、D2八小类,按照学位类型依次录取。

  因此,在每一个大学位类型中,都是先录取单片区再录取大学区的学生,如A类,先录取单片区A1类,再录取大学区A2类,以此落实国家就近入学政策。

  对修改积分入学办法后的效果,八问八答表示:“经过对大学区范围学位需求情况调研,预计今年未能被所申报学校录取的学生分流的学校与去年基本一致。”

  湾区大地产注意到:此次龙华区大学区涉及到民顺小学、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下简称深高北)等小学和初中各5所学校。其中真正的名校仅有市属的深高北。

  而此次取消单片区加分项后,积分入学按a.b.c.d分类,统一基础分数确定为60分,但类型将不可跨越。即修订稿中的第一原则“先学位类型后积分进行录取”。

  以深高北为例,周边的水榭春天五六期、金亨利1-2期、汇龙湾等单片内的楼盘将与其它楼盘区别开,此前的名校优势将更加明显,变成龙华第一梯队学区房黄金楼盘。

  对此,有大学区的家长对湾区大地产解释称:之前居住年限积分上限为3分,单片区加分5分。最后,诸多家长积分一样,最后只能抽签决定。而按照此次积分入学办法,各个家庭因为居住年限,户籍,社保不同,积分将拉开距离。比如一个30多岁的深二代,户籍积分就有30多分。即便刚刚买了商品房,入学也没有问题。”

  此外,因为类型优先,所以只有将名校深高北单片区楼盘住户A1类的生源录取完后,才有可能录取A2、B1、B2等类生源。即便其它类生源积分较高,也不能录取。

  “在小学阶段可以这么做可以理解,稳定家长情绪。但是在初中阶段,孩子有了自理能力,应该作为整个大学区来考虑招生比较合适。”学区内的家长对湾区大地产表示,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深圳尤其是龙华等学位严重不足的地区,应该大力增加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按照此次积分办法。大学区和非大学区的积分政策基本统一;大学区属性弱化,学位房地位大幅提升;而落户时间、社保和居住证时长等纳入积分,且上不封顶,对实际在深圳工作,在大学区长期居住的家庭比较有利。

  而对众多在深圳龙华工作生活的家长而言:越早落户,越早买入学区房或越早租住,其子女入学,入名校越有保证。

  然而深圳的教育改动,涉及各方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在3月18日,深圳宝安区翻身片区的重多家长,聚集在宝安区教育局,要求“全翻身纳入共享大学区,纳入集团化优质均衡办学”,“今年在城区做大学区改革”。

  看来,在深圳牵动“学区房”前途的大学区改革,任重道远,未来如何演变,或许还有很多变数。

  上海:高中名校名额分到各区各校

  而上海几乎也同时公布了相关招生改革办法。与深圳细化大学区小学初中招生办法有所不同的是,上海独辟蹊径,此次从高中入手,绕开九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门槛壁垒,一举化解改革阻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16日公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适用于2022年起参加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考生。

  政策全文只字不提学区房“高房价”问题,但对学区房房价却颇有釜底抽薪,降维打击的意味。

  而如果全国各地纷纷结合本市情况,跟进上海从高中录取入手的教育新政,那么价格高高在上名校学位房,名校概念有可能逐渐被剥离,而重新回归商品房居住的属性。

  具体而言,上海的本份《实施办法》的核心为:从2022年起,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

  其中,自主招生占全市的6%。即全市最优质的6%学生,最终都能进入名校高中。

  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是上海《中考改革方案》确定的招生录取新办法。所谓“名额分配”,即把前述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根据科学、均衡的分配方法,分配到上海的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

  具体包括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两类,合计占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

  尤其是“名额到校”是本次政策中最大亮点,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在籍读满三年方可享受“分配到校”。

  2024年中招考试,上海市所有初中学校都是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

  因此,从2024届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始,都可参加当年度的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而且达到名额分配控分线后还需参加50分综评测试。

  对此,业内评价:“优质高中‘名额到校’政策,按照教育学专家的说法,兼顾了教育的教育性和选拔性。”

  而与改革前相比,名额分配比例进一步扩大。其中,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按计划录取。

  总体而言,上海的此次从高中招生入手进行改革,使用巧力,获得外界普遍好评。

  北京等地日前从小学、初中进行大学区招生改革,试图打破学区房和名校一一捆绑关系,对小区内业主影响巨大。且还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等法律规定的限制,因此,推行起来,似乎困难重重。

  此次,上海从高中招生入手,把高中名校陆续名额分配到区,到各学校。虽然没有提“房价”二字,其实却是一种降维打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上海买学位房,没什么大用了。

  而且,现在上海这种情况,等于是把各个初中学校中,相对最优秀的学生,放到师资力量比较好的高中,共同学习。学生之间水平相差不会太大,老师将从之前的教“好学生”,变为“教好”学生。同时,也避免了最顶尖的好学生扎堆在一个学校一个班中,形成只在考分上“内卷”的自相竞争。

  上海市教委对此解释为:为了是要实现两个主要改革目标—一是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积极探索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兼顾各类型初中学校的发展机会公平;二是进一步改变原有的“见分不见人”的招生方式,破除招生过程中的唯分数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多元综合评价录取体系,引导初中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促进高中学校研究和建立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

  至于推行最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拭目以待。而这改革的效果则只直接影响学区房的走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319243655.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