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个周末,《深圳女孩,火了!》一文几乎刷爆了深圳人的朋友圈,我们上周日也做了转载。据了解,截至动笔时,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已近250万+,是一篇深圳本地自媒体打造的史诗级别的爆文。
打造这篇爆文的公众号“深圳微时光”是深圳本地城市生活类的头部大号,目前数百万粉丝。一直没有告诉大家,其实我们“深圳楼市”这个号是“深圳微时光”的兄弟号,同一个公司旗下,一同办公。写出这篇爆款的,是我们平时经常嬉笑打闹的同事。
还没有关注“深圳微时光”的读者朋友,如果你现在点击关注,可能会发现你已有上百个好友关注了。上图显示的,是我的微信好友里已有280多人关注了。还犹豫什么,关注起来吧...
好了,介绍完我们和“深圳微时光”的“亲密”关系,现在我们回到本文准备探讨的话题:被贴上“搞钱”和“有房”标签的“深圳女孩”,真的那么不在乎爱情和婚姻吗?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会问,你们不是楼市号吗?怎么也关注情感生活话题?如果你关注我们有一段时间了,应该有印象,国庆节回来后我们也写过一篇和生活有关的分析文章《在深圳,没有买房就一定不幸福?》。
其实不管买房也好,婚姻也好,都只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手段。我们希望“深圳楼市”是一个富有温度和人文关怀的楼市垂直领域公众号,只要和房产、楼市有关联的生活类话题,都有探讨的价值。
巧合的是,在这篇文章发酵的第二天,我刚好在莲花山公园溜娃,并且发现以前略微简陋的莲花山相亲角得到了公园管理处更多的重视。管理处特意为相亲角辟出一块空地并搭建了美美造型的架子以供相亲资料的贴放。
深圳人应该都知道莲花山的相亲角。由于莲花山公园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多年来大量为子女婚姻问题操碎了心的父母选择在这里为子女发布相亲信息。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也凑热闹去围观细品,发现了一些让人极为感慨的现实。而这些现实,似乎和房子也有些关系。
一定要结婚才幸福吗?
可能有些现代年轻人会问,人一定要结婚才幸福吗?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是的,人要结婚组建家庭,生育子女,延续生命。如果终身一人不嫁娶,会被外界认为孤苦伶仃,甚至凄凉。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有些人对婚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尤其是一些经济独立的女性,认为婚姻的很多功能已经被替代了,自己并不需要结婚去寻找幸福,也就是说不婚主义出现了。同时,还有一些LES倾向(你懂的,不懂的请自查)的女性也不会结婚。
在深圳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这种现象更是不少见。这不奇怪,全世界所有超一线城市的文化都相对小城市要包容很多,因为在这些人类多种文明汇聚的地方,“歧视”是有代价的。
通俗来说就是,人家结不结婚关你屁事,你就算说了,人家也不会鸟你。但在小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小地方,如果你不结婚,是要承受极大舆论压力的。
我能说的是,中国作为一个有着长期文明历史传统的国家,选择不婚主义和有LES倾向的,毕竟是少数,哪怕这类群体的绝对数量比过去多了很多,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还是很小。
换句话说,在中国,为了幸福,绝大多数女性还是希望寻找另一半,无论自己多大年纪。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婚恋网站的生意和婚恋节目依然这么火,为什么莲花山公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莲花山公园”)的相亲角那么热闹。
至于“对深圳女孩来来说,房子比男人可靠多了”这个论断,只不过是一句调侃的玩笑话罢了,因为对女性而言,房子和男人并不是天然对立的,拿这两个来对比只有搞笑意义。
幸福的生活当然是房子要有,男人(婚姻)也要有,二者不冲突。
大量“有房”优质女性待嫁
在相亲角发布信息的,不光是女士父母,也有一些男士父母。至于男女青年的年龄段,基本上以80后为主,当然,也有不少是90后,管理处特意按照年龄段做了分区。
2020年的岁末年初,掐指一算,80年的青年40岁出头,惊恐点说,奔五了已经;至于90年的青年,30了,奔四了。从传统的眼光来看,30岁后未婚的,尤其是女性,算是比较晚婚的。父母们的着急也不无道理。
90后女性的相亲信息我就暂且不说了,毕竟这些奔30岁的女生都开始相亲,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未雨绸缪的行为,毕竟年龄上不算很大。
重点是80后这个年龄段的女生。这个年龄段的女性,30多岁,多数已工作10年以上,职业和收入都比90后上了一个台阶,甚至不少都有房有车。眼看着时间匆匆溜走,渐长的岁数愈发成为她们婚恋的最大劣势。
我之所以说“发现了一些让人极为感慨的事实”,是有理由的,大家看看下面几张图即可。
这位88年的刘女士,名校硕士英国交流学习,国企单位年薪30万+,在深圳有房。妥妥的算是社会精英吧?
这位86年的张小姐,做外贸生意,有房,还有深圳市各种证件和教师证,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考了各种证的考霸吧?不仅学习好,还会做生意赚钱。也算精英。
这位86年的女医师,医学博士,三甲医院主治医师,福田有房。女博士,更没有疑问了,学霸一枚,职业社会地位高。又一个精英。
这位80年的张小姐,迈入2021年,马上就41了,重本毕业,证券公司部门经理,有房有车。在金融业发达的深圳,相信这样的女精英也不少。
这位82年的刘小姐,属于马上奔四的,是企业办公室主任,有房有车。
我就不一一罗列了,莲花山相亲角有太多太多优秀的深圳女孩案例。可以说,这些深圳女孩,不仅会搞钱,还有才,重点是都“有房”!多数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多是离退休的企事业干部,退休待遇良好,无家庭负担。
但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深圳女孩目前依然在寻找有缘人的路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最后一位刘小姐,其父亲甚至在择偶标准中写上了“离异相适合亦可”这个令人极为感慨的条件,可以看出这位老父亲为了女儿的幸福已极有诚意地放宽了择偶标准,可谓是操碎了心。
莲花山公园相亲角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说明,城市青年的征婚择偶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深杭有房的她,给婚恋网站交了1万会费
上面说的是在莲花山公园相亲角上看到的优质深圳女孩的择偶记。由于公园规定征婚内容由发布人提供真实性并承担全部责任(信息表末尾可见),真实性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
当然,可能依然有人对此有所怀疑。接下来,我将给出两个我身边的深圳女孩案例。
案例一的H小姐今年30岁,在我的鼓动下,当年入职深圳某互联网大厂不久的她在2015年疯狂的深圳楼市行情开启前,找亲戚东拼西凑交了首付在后海买入一套单房小户型。截至目前这套房子市值接近翻了2倍。2018年,其跳槽到杭州某知名企业,2019年在杭州买了一套3房,目前涨幅也可观。
这位家庭出身普通的30岁女孩,目前房产总市值已达1000万。前些天,她告诉我职级和待遇今年提升了,自己是很享受工作,但是也渴望寻找另一半,焦虑感一起来,莫名地给某知名婚恋网站交了1万的费用。
另外,虽然人在杭州,但是她并不准备卖掉深圳这套房,她认为后海的房子还会继续上涨,再说已经升值那么多,即便跌一些自己也无所谓。
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尽快搞定个人问题,一方面父母催的紧,另一方面看到身边人基本都结婚了,自己也觉得要抓紧了。
案例二的W小姐则是我的一位远亲,也是现年30岁,早些年在深圳某银行当职员,但干了几年就离开银行自己创业去了,干的还不错。
大概3年前,家里支持她首付,买了一套碧海的3房。碧海过去一年的涨幅,各位都懂的。今年,她又拿出这几年赚的钱加入了打新的行列,当然,用的是别人的名额,你懂的。
但就是这么一位妥妥的符合爱“搞钱”标准又有房的深圳女孩,也在婚恋问题上很受困扰。原因是去年她和处了几年的男朋友分手了,步入30岁的她愈加发慌,传统广东人嘛,没有几个不想结婚寻找幸福的。
这两个深圳女孩,都是我身边的真实案例,和莲花山公园相亲角的那些优质女孩条件也差不多,基本都是学历高,职业好,有房有车,能搞钱,如果再有另一半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大方向的人生基本就完美了。
这个社会对女性不太公平,相比年纪大了没有结婚的男孩所承受的舆论压力远小于女孩。但这也没办法,主要是女性生理特点决定的。过了一定年纪的的女孩,从医学的角度,在生育能力上是走下坡路的,所以生育价值会出现“贬值”,影响女孩在婚恋市场的“议价能力”。
最后,我们回到探讨幸福的话题。人生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幸福。
搞钱,买房,结婚生娃,保持健康,等等,都是实现幸福的手段。从木桶的短板理论来说,以上任何一项明显拉垮,都会影响幸福感。
而女性又更为特殊一些,由于生育具有黄金期,婚恋的最佳时间窗口一旦错过,哪怕有房子这样的硬条件支撑,找到有缘人走向婚姻幸福的难度也会加大。
因此,这给深圳女孩(其实是所有女孩)带来的启示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要努力让实现幸福的绝大多数条件达到相对均衡,光顾着搞钱买房耽误了处对象不行,光顾着拍拖不好好工作也不行,光顾着搞钱耽误了身体健康更不行。
当然,我也深知,如果懂得过好一生的道理就能过好人生,那这世上应该就没有不幸福的人了。命运还是掌握在每一个个体自己手里。
Anyway,祝福每一个还没找到另一半的深圳女孩。在新年马上到来之际,祝愿她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