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福田人才安居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下香蜜湖最高销售单价不超过6.01万元/㎡的限价人才房宅地,厦门联发鏖战后夺得坂田5.93万/㎡的限价宅地,拿到一张深圳楼市的入场券,今年的宅地出让就此告一段落。
但昨天其实一共出让了三宗宅地,另一宗位于深汕的宅地由华润以底价竞得。和5月份“拍地结束不到1小时,土方就进场了”的龙光以及“上午拿地,下午奠基动工”的万科一样,此番华润拿地后也立刻进场施工。
是不是限价让房企赚不到大钱,所以他们便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赚快钱?
宅地井喷的时代
很多深圳人可能做梦都想不到,惜宅地如命的深圳也会有如此这般大手笔和豪横的时候。
在深圳房价大涨之前那两三年,但凡只要有宅地出让的消息传出,在土地出让当天,红荔路旁的土地交易中心大厅必定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据悉,2008-2012年,深圳居住用地平均每年新增供应62公顷,而在2012年,深圳甚至都还共出让了11宗宅地。
但到了2013年,深圳全年都只出让了3宗宅地,其中一块在光明,一块在坪山,还剩下一块便是当年的双料“地王”、后来的中海锦城。
2014年,深圳更是只出让了一宗宅地,那便是“地王专业户”龙光斩获的龙华“地王”,总价46.8亿,楼面地价超2.5万/㎡,甚至高过了当时龙华的新房房价。
当“面粉”开始贵过“面包”,多米诺骨牌的下一张便是房价的一涨再涨。在后来那个“地王”频出的时代,众多的房企前赴后继,英勇拿地。
因为每年的宅地就那么几块,当时深圳人也还根本不知限价为何物,所以只能一边眼看着房企拼了命的拿地,一边把牙咬碎了还只能往肚子吞般的“踮起脚尖”上车。
“深圳的宅地供应太少了”、“深圳没地了”、“再这样下去,深圳的房子怕是要涨到天上去了”…
这样看似无解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成立。在它成立的后一年,安居集团竞得了深圳首宗70年自持租赁用地。
此后的两年里,深圳的宅地出让便多了起来,2018年和2019年均出让了12宗宅地,较之前而言这已算是天量。
而到了今年,算上昨天成功出让的三宗宅地,深圳已出让了超过30宗宅地,而加上昨天的42.73亿土地出让金,深圳今年光靠卖宅地,收入就已超过了800亿。
在习惯了吐槽“深圳因为没地而只能眼看着房价不断上涨”很久很久以后,深圳人终于等来了一个宅地井喷的时代。而在严厉的限价政策下,昔日“一出宅地必地王”的光景也一去不复返。
如今深圳人在等的,或许是看这层出不穷的宅地究竟能把深圳的房价带向何方…是在天量的供应下逐渐走向疲软?还是说等到哪天当这样的供应量无法持续,它又再报复性的反弹?
你听,有人说:“好汉不提当年房价低”。但自从它大涨以后,深圳人似乎就注定了无法摆脱房价的迷思。
一样的二手房,不一样的心态
在土拍收官的同时,一些有关二手房的数据也陆续公布。
从一张过去一年来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涨幅情况对比图可以看到,深圳的二手房涨幅已经高达15%,遥遥领先北上广。
尽管自新政落地后,深圳二手房的价格也趋于平稳,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深圳买房依然是最赚的。
而从深圳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11个月大湾区新房住宅成交规模突破60万套,但“打新”打得一片火热的深圳“仅”贡献了4万套,被排在第三梯队。
反而是在二手房市场,深圳以接近9万套的成交紧随广州之后。
但实际上深圳人都知道,自从新政后,这里的二手房就像是被禁了足,就差没被打入冷宫了。在刚过去的11月,深圳新房成交6296套,而上月深圳二手房成交仅5812套,这也是近六年来深圳新房月成交首次超过二手房。
而深圳二手业主们的真实心态,大抵从下图中可见一斑。
同一个小区中,几乎是同户型的房源,新挂牌那套房子的业主还在试图上调挂牌价,但已经挂了100多天那套房的业主已经默默的下调了报价。
这或许也就是二手房比新房更让人着迷的地方吧。房子要挂多少钱全由业主说了算,他们可以频繁变换着挂牌价来试探市场的温度,而只要买卖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即使这套房源价格有那么些不合理,它依然能成交。而当它成交的信息被公布后,同小区同户型在售房源的业主看到了,便会自然的以此为依据,当然有时他们也是完全凭自己的心情,调整自己的报价。
所以,如果说在现在的深圳买新房全靠手气,那么买二手房可以说就全凭买卖双方的心态了。但凡哪一方心态先发生变化,同样一套房,分分钟上下几十万的差别也是可能存在的。
看到这里,或许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说要想稳定深圳的房价,首先要稳定市场对它的预期。
深圳的房价到底谁说了算?
看上去,新房房价似乎是政府说了算,二手房房价好像是业主说了算,但在“大市场,小政府”的深圳,一切应该还是市场说了算。
只不过在深圳这个市场中,大多数的人是没办法凭一己之力买起深圳的房子的,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
因为有数据显示,即使都已经2020年了,但深圳打工人月入普遍不足六千元。
那些动辄月薪两三万、买房付全款的都不过是现实世界里的童话故事,而或许对千千万万平凡而普通的打工人而言,没有事故就已经算是最好的故事。
你听,那些深圳打工人说,房价很近,房子很远,而明年它是涨是跌,依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