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存银行的钱还能飞了?

  近日,判决书在线公布了一起银行存款诈骗案的判决结果。沈阳女子李在中国建设银行广州立雅湾支行存入1000万元。然而,她没有想到半年后她会想拿回这笔钱。发现存款账户余额为零。最后,法院裁定李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银行不承担保障资金安全的义务。因此,银行和李都有责任,银行要支付1000万的40%

  受朋友邀请存款1000万。

  李住在沈阳。2016年4月,有朋友联系她,需要在银行存1000万,满足存款表现要求。李随后承诺在建行广州李亚湾支行存入1000万元。双方还约定存款期限为半年,对方付给李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利息。

  不久,李收到利息62万元。期间因为没有办理其他银行业务,开户后短信提醒和手机银行都没有开通。2016年8月,李打算把钱拿走,却发现账户里没有钱。

  李向银行紧急查询,发现他的1000万存款已被转移走。转让公司是一家名为银盛通的第三方扣款机构。从他存款的第二天起,公司陆续转出200资金。前后只用了5天,1000万就没了。

  个人存款为什么要扣,双方责任如何分担。

  经法院调查,发现犯罪分子通过高利率引诱被害人将款项存入指定银行。在办理存款的过程中,李的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会不小心泄露给对方。然后犯罪分子利用这些已知信息伪造《委托转移授权书》,通过第三方机构转移被害人的存款。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被害人李未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导致犯罪嫌疑人有机会窃取,且未开启短信提醒功能,导致其未能及时找到被扣款项。

  另一方面,李在建行开立的200个存款账户在5天内集中转出,转入同一账户。但广州立雅湾支行未发现异常情况,未能及时提醒客户并与客户确认交易情况,也存在错误。因此,在本案最终判决中,两人根据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银行不得不支付450万元。

  大多数人认为把钱存入银行是最安全的方式。但是,存钱的时候,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作为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保障存款人资金安全是银行最基本的责任。只有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才能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渔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jinrong/20201008241401.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