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人挤到了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这样的先例。用脚投票是真心喜欢,精英乐于扎堆的一定是好国家好地方,“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不大,但心怀宽广,敞开怀抱拥抱新深圳人,大家太爱深圳!
其实,春节回家乡,听说你在深圳工作,便招来无数羡慕的眼光!
去中国其他地方,听说你是深圳人就会被高看几分!
全国各地的乡亲们,他们越来越喜欢深圳人!
深圳这两年迎来新的“高光时刻“,中央赋予了深圳更高的定位,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未来还将成为“全球标杆城市”。
提起深圳,家乡人从当初抽象的“经济特区“,到现在家喻户晓的腾讯微信与马化腾、张小龙,华为与任正非,平安与马明哲,比亚迪与王传福……家乡人的生活已经与深圳密不可分!
小特盯着深圳粤海街道办的几家企业制裁,制裁中兴、华为、大疆等恰似一个个事件营销,让深圳“创新”从声名远播“知名度”,到深入地球人心智的“美誉度”!
“深圳人“如同犹太人、西部牛仔、战斗民族等,成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超级人设“,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努力拼劲、积极向上,善于创新,善于搞钱的人设群体。
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国人越来越喜欢深圳人?
深圳人善于“吃软饭”有雄心有思想
深圳人刻苦“干硬活”戒空谈重实干
我看深层原因就是深圳与深圳人的“软实力”在发挥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
软实力(SOFT POWER)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对比研讨,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
不论你承不承认,每个地方都有软实力存在着——
广府人善于兴办实业,如顺德的电器、佛山的陶瓷、中山的灯饰、东莞的IT等都是当地广府人的性格使然,做地产的则有新世界的黄伟、绿景的黄康景、京基的陈华等也属于广府人。
潮汕人善于经商,如星河的黄楚龙、鸿荣源的赖海民、佳兆业的郭英成等这三个地产巨无霸的老板都来自普宁;华强北则几乎是海陆丰人的天下。
现在的深圳真的是人杰地灵,有福建人李贤义、东北人陈红天、湖南人徐少春、湖北人欧阳祥山、四川人李华、安徽人李西廷、河南人朱保国、江西人袁富儿和客家人林立等等都是杰出的企业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传承家乡的优良民风品质,或经过大学深造或军队锻炼,来深圳磨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吃的是思想、智慧和精神的“软饭”;创业九死一生,风险极大,干的自然是“硬活”!
文质彬彬的马化腾也被深圳人身上那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劲和闯劲感染,他从一个只会写代码的书呆子,都被感召到去创业创新,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努力中带着幸运,公司上市,跻身为全球互联网企业最优秀阵营。
以这些企业家为代表的深圳人身上的软实力,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群体形象、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此,我特意把深圳人的软实力归结为6种力量。
01
深圳人历经挫折看透人生
大多有良好的“归零心态”
能来深圳打拼的人,或多或少都在原单位有过光辉时刻,拥有一定的资源。一旦脱离了家乡“熟人社会”,以独立的自由人身份重新融入“生人社会”,不仅完全靠自己,还充满未知与惶恐。光环消失,清空一切,保持归零心态,成为很多深圳人的新心态。
我在党媒时曾经负责拉广告,发动大家拉到广告一般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痛说“革命家史”。
我对100多个手下调研发现,原来多是在内地做过县里霸气的局长,受人尊敬的老师,大手大脚的老板之类,还有留学归来的高材生。不得了,都是有来头的人才,我时常用“淫才”(“人才”粤语读音)赞扬他们。
的确,来深圳打拼的人,大多是在内地有过挫折,至少是怀才不遇的人才。你与广告客户痛说“革命家史”,十有八九感慨万千,我的天,一个大局长,跑来深圳做一个广告业务员啊,钦佩,佩服!彼此心理距离迅速拉近。
第二步:“拔枪直指目标”。
干什么来的?深圳人节奏快,忙的很,千万别躲躲闪闪,我一个拉广告的就不客气了,给一个版的广告吧,那时一个城市就几个媒体,一个版就是二三十万;一二十年前,做媒体的一个月工资那时就有万把块钱,不少媒体人的年薪可以在深圳买一套100㎡的房子。现在年薪能买得起房子的人,估计只有万科、金地等这些开发商的总裁了,万里挑一了!不过,现在深圳人赚钱的方法多多了,如高科技、公司的资本运作等,机会多多了,跨区域投资也蔚然成风,海量资金涌向热点城市深圳。
第三步:迅速组织撤离。
谈完正事,最好见好就收,千万别兴致来了就没完没了,深圳人是快节奏,人家不是总理,但一定日理万机。他又不好赶你走,聊着聊着,心情一烦就改变主意了,不想做了……
这应该是那个时代一套行之有效的拉业务办法,对拉广告尤其有用!
精英里的精英,他们的心态呢?
黄宏生创办的创维电视,10年前就做到了世界第四,非常牛的了!他跌过大跟头,他现在做什么呢?几年前,他重新创业做新能源汽车了,黄宏生的新头衔是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天美汽车创始人。
用黄宏生自己的话说“30多年的创业道路非常艰难,九死一生。自己为什么还在制造业的大山中从第一座,攀往第二座?不懂得见好就收?”
“命运抉择的重大关头我们依靠的不是头脑的力量,而是心灵的力量。在这里不是科学出现了,而是宗教的情怀出现了,是哲学的智慧出现了。所以我们要为人生做好心灵准备,这种准备是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来获得的。”复旦王教授这段话为他第二次创业的动机做了解读!
深大毕业的邓学勤是正中集团董事长,在深圳、东莞房地产界是有一席之地的,曾经是深圳十大地产开发商之一。10年前进军医药领域,科兴制药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一年多了,邓学勤高瞻远瞩的生物医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啰嗦这么多,讲重点还是深圳人普遍有良好的“归零心态”,英雄莫问出处,好汉也别提当年勇!在深圳,你若喜欢天天面对夕阳,天天唠叨过去如何辉煌,这虽然不能说明你身体老态龙钟,但能证明你心态老了!
心态归零,深圳人永远年轻!
02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深圳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最能代表深圳人气质的恐怕就是读书了。
在深圳有一个“24小时书吧”,全天灯火通明,天天夜晚,这里都有埋头啃书的“书虫”挑灯夜战。
高尔基先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深圳人已经养成了比较固定的爱好——读书。并不是说深圳人所看的书怎么高雅,只是读书本身就能培养人们的优雅行为,提升大家的生活方式。人总有无所事事的时候,你是否参加非常无聊的聚会,还是几个人约了一起在咖啡馆聊聊,结果大家分心看手机,想想还不如在家看书来得更充实。
深圳是创新创业城市!
真正做到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创业九死一生!创新有很多坑!
所以,深圳人的危机意识非常强,恐惧在所难免!
“我解决恐慌的方式是读书,一天不读书都憋不住”这是“世界铜王”王文银的内心独白,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一日不读书,没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口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企业大了,王文银必须用文化价值观来统一。
深圳人大多做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规划中的深圳湾文化广场,配置标准展览空间、公共教育场地、图书馆、咖啡厅、配套商业、屋顶绿地公园等,将在城市与海湾之间创造“时空错位”的艺术长廊,带来无处不在的自然与人文艺术盛宴。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参与颁奖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汉斯·道维勒感叹——“深圳能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她多年来坚持推广全民阅读是分不开的,这是一座因为注重阅读而值得尊敬的城市,是一座充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城市。”
深圳人越来越文明,与全民阅读密切相关。
深圳人明白,学习是至善行为,是美德的本源!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优秀是一种思想和行为习惯!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深圳人富有哲学思维,诗人的浪漫,感应着家乡人的喜欢与向往,面对着家乡人,心里徒然想起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03
深圳人有“比较思维”优势
“深圳模式”致胜中华大地
任何一个人来到深圳,从家乡的熟人社会来到深圳的陌生人社会,他可以在一个月内和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人打交道,从广府人身上感受踏实肯干,从客家人身上感受人文情怀,从潮州人身上感受抱团的集体主义,从江浙人身上感受精益求精,从湖南人身上感受直率大气,还有湖北人的聪明伶俐,四川人的勤劳勇敢等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深圳,你有无数面的“镜子”,让你可以快速地看到自己的长处,意识到自己的短处。
2020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线上赛开跑,25万人报名参加,助力深圳40正当年,畅跑青春,热情向上。
犹太人跑遍世界,把智慧装进脑袋,把财富装进口袋,更控制了全球经济命脉,把握着世界发展的方向。
未来学家强调的未来社会的特点在深圳率先被实践,自由连接(从组织化协作变成自由协作)、丰富连接(从产品化到体验化)、聚合连接(从中心化传播到碎片化传播)。这些特点在上海和北京,则由于人脉的相对主体化导致圈层击破的速度太慢。以比较思维为特点的创新在深圳则可快速推进,再说深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为什么深圳人给全国人民的感觉很富有,很简单,因为高房价。深圳庞大的中产阶级,随便哪一个人回到家乡都可以号称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最厉害的当属深圳的富豪,在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百富豪榜上,深圳的富豪人数常年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看看深圳的超级精英——
新锐科技富豪有腾讯的马化腾、大疆无人机的汪涛、光启的刘若鹏、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等;
地产大亨有:赖海民、李华、姚振华、黄楚龙、黄茂如、黄康景、黄伟、陈华、欧阳祥山、杨荣义等等。
还有金融及其他产业富豪——黄宏生、徐航、李锂、王文银、王传福、徐少春、汪建、陈志列、刘晓、刘志雄、侯为贵等等。
三流企业造产品,
二流企业创品牌,
一流企业创模式。
可以肯定地说,是“深圳模式”如同一个个引擎,带动中国各行业的进步。一是科技创新模式;二是产业标准模式;三是地产开发模式。抛开家喻户晓的华为、中兴和腾讯,单说中国房地产十大发展模式中,就有五种是深圳贡献的:1、金地、中海和鸿荣源的精品模式;2、星河和华润的综合体模式;3、华侨城的旅游+地产模式,4、招商的城市运营模式,5、万科和花样年的物管模式等等。
深圳的文明由深圳人的素质来决定,图片来源:新世界·临海揽山
04
深圳人有敢闯敢干的创业思维
深圳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当年深圳给政策,凑齐5个人,2万块钱就能办科技公司,我们是迫于生计,才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险。每一个成功的人其实都是一个‘疯子’,非常之人,方能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王文银说。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于深圳包容的感谢,“华大基因创立之初,被外界认为不是疯子就是骗子,但最后被深圳这个很不一样的地方接纳了。”
1979年,深圳企业总数为501家,
1989年,深圳企业总数增加至18000多家;
2009年,深圳企业总数超过30万家;
2019年底,深圳市共有商事主体超过320万家,其中企业超过200万户,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51.6户,创业密度居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这意味着深圳有超过25%的人在创业,接近半数拥有自己的公司或股份,他们的视野和市场则是全国乃至全球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一大批年轻的深圳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有的是闯劲,有的是全球视野,深圳人把经济学理论演绎得深入浅出,叫响了一个个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口号,让倍受鼓舞的创业者有着高起点、高要求、高速度的节奏,别人骑马也赶不上呀!
05
深圳人真的善于搞钱
深圳人特有分享精神
各地炒股的人喜欢和深圳人交朋友,因为跟着深圳人炒股,赚钱的机率更高。
为什么?
一是深圳是金融城市,与上海并驾齐驱,市民普遍都具有金融理财意识。
二是深圳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扎堆,300多家上市公司扎堆,消息灵通。
三是深圳人乐于分享智慧和经验,这才是最关键的。
你去帝都,将军去了也只算一个兵,有人瞧也不瞧你一眼;
你去魔都,有钱人去也只算一个外地人,人家门槛精得很。
你来房都,房子贵是贵了点,但你赚钱快啊!“来了都是深圳人”,大家交往比较痛快,还会取势、明道、优术。
深圳人的饭局,常常不是为了大吃大喝,是为了交朋友,长见识。
现在理财的方式无非几种:买股票债券,买房子,或是将钱存银行,储备子女教育基金,准备退休金等比比皆是,现在疫情还没完,出国旅游就别想了,当然保持货币购买力和对抗通货膨胀也都是理财的目的。这些大多数深圳家庭都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可供参考!
曾经有一篇爆款文章说深圳女人喜欢搞钱,其实深圳人都爱搞钱,那么深圳人一起搞钱的基本逻辑:分权+分利+分名=多分钱
深圳人来自全国各地,做事情自然有国家战略高度;深圳有香港国际窗口,深圳人出过国的比例非常高,看问题自然是全球视野。
深圳已经成为独特一方水土,培养一方精英人,深圳这地方锻炼出来的人,素质是杠杠的,水平是一流的,格局是大大的,博采众长,包容天下。
06
无论你来自哪里,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的政府思维升级为创投思维
年前和深圳创投的前辈大佬靳海涛先生吃饭聊天,启发不少,深圳市政府设立了100亿建设天使母基金,100%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孵化发展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批颠覆行业与卡脖子技术的隐形冠军收入旗下,必将激发经济动力!国务院2020年10月首次点名通报表扬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
深圳,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征程,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深圳继续创造奇迹!
40年间,基建工程兵来了,“三来一补”的农民工来了,大学生为IT产业而来,工程师为信息工程和房地产建设而来,金融从业者为证券交易和资本运作而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开拓者、深圳建设者,艰苦创业,勇立潮头。
不论你是来自哪里,
不论你的家乡在哪里,
不论你何时来深圳,
深圳,是没有深圳人的城市,也全都是深圳人的城市。
40年间,一波波的人口变迁。深圳市常住人口由1979年的32.35万人,增加到了2006年的846.43万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根据2019年深圳统计年鉴,深圳市常住人口1344万。如果加上流动人口,已有2000万人。
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感觉一个城市办事很便利,心情自然就好,就愿意在这里创业发展。
女老板袁慧鹰2020年在海口政协会议发言上讲述了自己在深圳亲身经历的政务“五星级服务”,深圳干部为企业服务的热情与专业,让她感叹“深圳政府服务企业意识深入骨髓”。她在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准备迁入深圳的企业,就是之前从深圳迁出的,企业“回迁”的理由大同小异:离开后面临办事难、招人难、配套难,更加体会到深圳的综合优势。
一是产业链的优势,假若你想从事电子IT行业创业,你在华强北方圆一公里就能采购到该产业链的所有零部件,在深圳或周边50公里范围里,一定可以找到厂家加工,然后在链接到销售网络体系。这点在美国硅谷肯定做不到,完整的业务运营可能需要去几个国家才能搞掂。
二是深圳有香港链接世界是地缘优势。
三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精神为深圳持续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人才。
四是深圳人的素质在深圳政府和公务员身上得到了极致体验。
“不见面审批”深圳政府通过对审批事项实行“全流程网办”“网上申报,证照快递送达”“自助终端立等可取”等方式,实现数据多跑路,市民、企业少跑路。目前深圳的不见面审批事项达300多项,有些企业甚至享受到了“秒批”系统服务。深圳“不见面审批”做到了出神入化!
深圳逐渐做到了“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形成了“小政府大市场”的城市“运营模式”。这也是至今仍被很多企业家津津乐道的“无事不扰”模式。
这两年,深圳连续在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位居第一,到2025年要达到全球领先城市水平!
短短40年,深圳从一个比拼廉价劳动力的加工装配基地,到“山寨”一切的模仿性制造中心,再到全球创客创新中心,完美实现了产业进化升级,并加速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
深圳的政府思维就是创投思维,创造环境让企业降低创业风险。
我发现深圳太多的学校边的空地上用于教学的建筑突然拔地而起,这是ZF对民生教育强烈需求的大规模快速行动,只有深圳ZF的集体觉悟才会如此神速!可以说是深圳人思想的软实力,促发的硬行动!
总之,作为一个深圳人,我们给外界的形象大致为——
有钱人,因为人们从深圳的房价大致就能推断出你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读书人,因为人们从统计数据发现深圳各类人才总量已达到54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接近200万名。
经理人,因为人们发现深圳各类商事主体目前已达340万户,其中企业213.7万户,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遥遥领先中国大中城市。
大忙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深圳人的忙碌程度在全球首屈一指,时间根本不够用。“没有时间”绝对不是借口,这是深圳人的主动选择。
上海是小资的天堂,精致的社会;
北京是愤青的草地,大腕的舞台;
广州是市民的码头,土豪的乐园;
深圳则是草根圣地,创业的天堂。
深圳人更务实,大家都在动手做事,众人拾柴火焰高,互相之间特别愿意交流,聊想法,找伙伴,一起创业来搞钱!
一座城市有没有魅力,“性价比”高不高,中国各地的人才会用脚投票的!
欢迎你也来深圳!你来了就会变成深圳人!就会拥有强大的软实力!
作为深圳人,大家很开心!
作为深圳人,大家脸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