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深圳城中村商业活力大数据

  1800+个城中村、30万+栋建筑、400万+套农民房,撑起深圳70%的人口居住。

  就地过年,至少1200万人留守在城中村,迎来深圳史上最多人的春节。对打工人/租房人来说,过年留深不回家,村子里孤独且拥挤的生活似乎无聊至极。

  其实,这是对深圳城中村及其商业活力的误解...

  大多数深圳打工人/租房人眼中,城中村只是一个寄纳身躯的居住地。

  这样的居住地,不需要很完美、很舒适,只需要满足基本的居住。没日没夜搞钱,深圳打工人早已对城中村居住环境与条件无感,所有的社交与娱乐活动都与城中村无关。

  在外界的传统印象里,深圳城中村仅有单一的功能——满足万千打工人居住。

  但这绝不是真实的城中村!深圳1800多个城中村,实际上还有很多城中村有自己的特色,在居住功能之外,还延伸了更多商业、娱乐、文旅元素。

  比如南头古城,已经成为文艺青年热衷的网红打卡地;比如大水田村,以版画成就的华南艺术重镇;比如甘坑老村,客家民俗、建筑主题文旅村落;比如大芬村,可谓养活了南中国大半油画师;再比如较场尾村,完全蜕化为都市侧的滨海度假区。

  这样的城中村,不止是单一居住类城中村,满足租房人安放肉身的需求,而且是综合多元商业形态的城中村,有更多的诗和远方,让深漂的灵魂都能得以滋养。

  城中村商业热力

  龙岗城中村商业活力最高

  特色城中村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与城中村建筑改造、功能改变息息相关。特别是这些城中村,除了有大量楼栋用于居住,还有很多楼栋用于商业。

  商业、娱乐、文旅元素较多的城中村,基本上村内建筑或多或少都有商业化改造。

  这些村子,不仅凭相对商品房低廉的租金吸引租客,还能凭丰富多彩的商业、文化、娱乐活动吸引更广阔范围内的消费者、体验者、旅行者。

  因此,考察深圳城中村的商业热力,村内有多少建筑是商业使用指标这一点很重要。

  从深圳城中村商业热力图明显看出,龙岗中心城、宝安福永沙井等地区周边,形成了较强的城中村商业活力。当然,这也与这些区域城中村较多密切相关。一个很浅显的逻辑:城中村越是多、越是密集的地方,被改造为商业功能使用的城中村建筑也更多。

  分街道看,关外的龙岗、平湖、沙井、横岗、航城、石岩、宝龙7个街道的城中村商业建筑均超过200栋。

  由于这些区域缺失影响力大的商业综合体、体验式商业,很多打工人/租房人的商业消费需求直接在村子内就近解决。

  关内城中村商业活力弱

  商业建筑占比仅12.7%

  与关外相比,关内的城市统一规划、建设与开发历时较长,城市面貌及商业化程度高,能充分满足流动人口的消费、娱乐、社交等需求。

  所以,关内城中村更多只是用于居住,商业活力相对关外城中村较弱。

  除了桂庙新村、水围村、南头古城等几个少数极具有个性特色的城中村外,大多数关内城中村的商业活力较弱。

  截止目前,深圳所有城中村的商业建筑,关内占比仅12.7%,远不及关外。

  在深圳市城中村商业指数排行榜(以商业建筑指标统计)中,关内仅有大新村排名TOP10,其余9个排名TOP10的村子,全部来自于龙岗与宝安。

  位于龙岗区,地铁10号线终点双拥街站附近的新南村,商业指数排名最高。该村纯商业类建筑超过70栋,街市、旧货市场等商业分布在村内,满足着村内及周边数万居民的消费需求。

  或许,今年过年,最热闹的村子,就集中在这TOP10之中了。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深圳城中村的数据应用——珊瑚数据的城中村小程序,即将于春节后恢复上线。

  对深圳城中村感兴趣的朋友们,请关注我们的发布,获取最新信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10205243150.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