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伊利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

  在中国,每售出三袋牛奶,就有一袋来自伊利,伊利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2020年上半年,伊利实现营业收入473.44亿元,比蒙牛多近100亿元。截至2020年9月18日,伊利市值2394亿元,在a股餐饮行业以5126亿元位居海天叶巍第二。

  如果你在伊利上市当天用900元买一只一手股票,它现在的价值是30万元。

  即便如此,市值的变化仍然不足以显示伊利的实力:在海外进口牛奶的冲击和国内本土品牌的蚕食下,伊利依然显示出超然的市场地位。

  但在性能和市场价值突飞猛进的同时,在消费者层面,伊利的口碑明显分化,很多消费者开始怀疑伊利的产品。"“牛奶太淡”“蛋白质低”的声音变高了。

  为什么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超市的消费者对伊利的反差如此之大?

  资本市场中的“好学生”

  伊利,a股著名白马。

  自1996年3月上市以来,营业收入从3.55亿元增加到902.23亿元,增长250倍;净利润从3300万元增长到69.51亿元,增长211倍。

  艺鸥认为,伊利业绩的长期增长主要是由“渠道+产品”的能力驱动的。

  从渠道容量来看,伊利上市以来的24年里投入了1600亿元的销售费用,仅2020年上半年,这一费用就高达113.18亿元,主要用于广告和营销。

  通过持续、高强度的广告输出,伊利品牌逐渐获得了知名度。凯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伊利常温液态奶市场渗透率为84.2%,市场下沉效应显著。

  截至2019年12月底,伊利服务的乡镇网点103.9万个,每个乡镇单位平均拥有1.4个伊利网点。这个数字还在以近10%的年增长率上升;

  2020年上半年,伊利新增经销商444家,达到12790家,说明伊利在加大渠道下沉。

  从伊利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华北和华南两大主导市场营业收入分别为265.41亿元和237.22亿元,同比增长11.28%和11.51%,而其他地区为392.45亿元,同比增长16.82%,表明伊利在三四五线城市仍有较强的增长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是伊利的分水岭,其他地区贡献的营业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华北和华南,平均比整体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

  在复制能力上,伊利几乎堵死了朋友和商人的创新空间。

  除了早期的“酸奶”等例子,最典型的就是2009年的常温酸奶大赛。当时,光明乳业首创了中国常温酸奶品牌momchilovtsi,比普通酸奶口感更好,保质期比传统酸奶更长,很快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2014年,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仅一个爆炸性项目momchilovtsi就贡献了近30%的收入。

  美之日,也是衰落的时候,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杀死。

  伊利紧随其后,于2013年推出安慕希。2015年,当光明乳业的增长引擎momchilovtsi遇到瓶颈,营收同比下降1.44%时,安慕希同比增长460%。

  到2019年,安慕希的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但从2016年开始,光明乳业没有单独列出在momchilovtsi的销售情况。

  与群集竞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947亿元,其中伊利+蒙牛占比1690亿元,剩余2257亿元,足以孕育出伊利几个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

  事情就是这样。伊利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局面:蒙牛的世仇,本土品牌的割据,新兴品牌的冲击,进口牛奶的渗透。

  蒙牛成立之初,就是在对标伊利。它连续四年获得中国乳品锦标赛冠军,成为伊利最令人畏惧的对手。哪里有伊利,哪里就有蒙牛,就像百事可乐站在可口可乐旁边。

  蒙牛几乎走的是和伊利一样的路:伊利有金典,安慕希,优格,QQ之星,蒙牛有Telunsu,春振,优格,未来之星;蒙牛也热衷于在营销上花钱,2020H1年销售费用115亿元,比伊利多2亿元。

  怡鸥实地参观了多家超市。货架上,伊利蒙牛平分秋色。几乎每一款伊利产品都可以在蒙牛找到,两者的产品差异在不断缩小,这意味着伊利并没有完全抛弃蒙牛。

  除了两大寡头,包括新希望、三大全食在内的各种竞争对手,都看到了这个市场的盈利水平不错,纷纷投入布局。

  作为消费者,选择牛奶时的考虑因素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虽然伊利的主要常温牛奶从零开始解决了乳制品的需求,更多的人可以通过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来饮用牛奶,但随着消费的升级,市场已经进入了“从零开始到优秀”的时代。

  消费者更注重牛奶的新鲜度和营养,曾经被取代的低温牛奶又回归舞台。

  这时,本土品牌的优势开始凸显。由于低温牛奶保质期很短,长途运输需要完善的物流和冷链技术,成本较高,所以一般乳品企业会选择就近建厂。

  这些本地牛奶企业依靠本地优势,更容易生产出本地消费者偏好的牛奶。北京三元、上海光明、四川新希望、河南花花牛、陕西银桥等。拥有庞大的忠实消费群体,他们会自发地在社交媒体和论坛上分享对本土品牌和伊利的评价。

  在知乎,“什么牌子的牛奶比较好喝?”问题下共有921个答案,被浏览621万次。

  一鸥初步统计了前五名的答案,涉及19个省级区域,33个本土牛奶品牌,伊利蒙牛排除在外。很多消费者的反应是从小就喝本地品牌,“口感好”和“品质高”是最常被提及的两个词。

  在这里,伊利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难穿透消费者的内心。

  牛奶生产的新力量。

  近两年各种创新消费品牌崛起,新兴力量开始挑战伊利的“防线”。

  依托互联网技术,以三只松鼠和好店铺为代表的电商零食品牌诞生了,甚至出现了“领养一头牛”的电商牛奶品牌,这是伊利难得的竞争对手。

  2016年11月,“领养一头牛”在浙江杭州诞生,由上海光明乳业承包,山东德州生产。依托本地电商优势,采用一头牛抓住了消费者最关心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安心牛奶”的口号。通过创造概念和包装产品,KOL用于社区营销,在天猫的乳品旗舰店中稳居前列。

  据Foodaily统计,一头牛自2018年7月在天猫平台上线以来,2018年下半年的领养量达到了713.5万元,2019年全年快速增长到2.59亿元。

  艺鸥推测,2020年至今,领养一头牛的销量突破610万,销量达到5.4亿元,优惠率超过99%。虽然与伊利的收入相比只是零头,但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不容忽视。

  如果越来越多这样的电商牛奶品牌出现,会发生什么?事实上,伊利不仅要迎接国内乳品企业的挑战,还要警惕进口牛奶的渗透。

  艺鸥在天猫进入“牛奶”进行搜索,排名前60种牛奶,进口牛奶占据11席,重点是澳洲德云、德国德亚、新西兰安嘉,月总销量超过10万。如果只看销量,几乎不会对伊利构成什么威胁。

  这三种进口牛奶每200ml的价格在3-4元不等,平均每盒比同规格的伊利牛奶贵1元。

  而这三种进口牛奶的每100ml蛋白质含量为3.3~3.6g,而伊利普通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为3.0~3.2g,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购买进口牛奶的重要原因。

  虽然金典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3.6g,但每200ml的价格高达4元,比大多数同规格的进口牛奶都贵。

  进口牛奶因其价格低、质量高而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有消费者表示“没有国产纯牛奶那么差,日期很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00921241234.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