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当置业杭州,已成为一种信仰...

  最近,安徽姑娘青青(化名)为在杭州买房网上招嫖一事,在网上引起了疯传和热议:

  “160万确实够在杭州付个首付了,可惜走的歪门邪道。”

  “杭州就有那么好吗?非得在杭州买。”

  “姑娘聪明一点,早点杭州买房身价轻松千万,也不至走到今天这一步。”

  无关群众在吃瓜......

  诚然,法不容情,人要为自己的罪责付出代价,青青她坑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同时,她将杭州买房作为人生目标,在深圳省吃俭用,终因经不住赚快钱的诱惑打起了招嫖的歪主意,不仅赔了自己还“丢了”房子,“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着实令人唏嘘。

  事实上,她在锒铛入狱前,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灰姑娘变公主的绝佳时机;但凡她懂一点基础的置业知识和投资逻辑,也不至如此。

  如果中国房产投资有一部自己的史书,她的事例绝对可以被纳入典型的反面教材。

  反面教材一:长期观望,不是没决心,就是判断力差。

  据其交代,她今年28岁,16岁到杭州打工,从饭店服务员干起,做过微商、服装店,平时比较省吃俭用。

  她还跟办案民警“卖惨”,称自己住简陋的出租房,平时舍不得点外卖,常用电饭煲煮面解决温饱问题。而自己用的手机碎屏、变形了,她也舍不得更换。就这样她工作十年攒了大约百万存款。

  我真想当面问她,这十年都干啥去了?

  杭州房价经历过好几个大小周期了,实际上在2014-2015年当杭州房价在低谷期,首付五六十万就能基本上能在杭州买到一套地段相对还可以的房子。

  她那时候手握100万,在未来科技城甚至都快够买2套小户型的首付,涨到现在分分钟身价破千万了;手下有经营公司,信用、流水等各方面良好的话,还有很多可操作空间,资产翻番so easy。

  如此长期观望,要么就是决心不够,要么就是判断和认知能力不足。

  搞房子其实最重要的是金融,其次是踩点的时机,然后才是标的物选择,青青她终究是搞错了顺序。

  反面教材二:心态失衡,剑走偏锋。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服装店生意不好关了门,青青没了收入来源,而身边有小姐妹身家上了千万,这让青青心态失衡,想要找“快钱”。于是她开始在微信上发布招嫖信息,踏进了无尽的深渊。

  青青的案例也提醒我们:不论是买房投资还是做生意,眼红止于羡慕,虚荣心不能太重。

  学会摆正好自己的的位置,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败而不馁,骄而不矜,能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方能成为有大格局和成大事之人。

  现如今物质呈爆发式增长,阶层在不断固化,目前房子是实现财富增长、财富自由和阶层跃升更高效、更稳健也是更容易的好路径。

  在手机里、马路边、星巴克、办公室,我们到处看到、听到关于房子的故事和声音,我们已进入全民谈房的时代。

  青青似乎也意识到这个理,所以在杭州买房的意愿可谓相当迫切。房子作为一种“信仰”无可厚非,但千万别拥抱“邪教”。

  最后,我想说的是,杭州楼市依然蕴藏着很多机会:

  2020年常住人口增量和人才吸引力全国第一,限购容易破,二手不限售,贷款还说不上特别紧,也不限制离婚套数,最重要的是,均价还不到深圳的一半。

  再以青青为例,她所待过的深圳,房价对她来说已是遥不可及,但凡她只要买入了成长性和升值空间同样很大、价格却只有深圳一半的杭州,命运也可能会发生斗转星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shangye/20210525244398.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