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和宝安仍是供应大户。
两个区分别有18.4万平米和16.9万平米建面的住宅供应,分列供应量前两位。但宝安和龙岗这较大的总建面供应分别建立在6个和4个项目基础之上,也就是平均每个项目才3-5万平米的体量,可以说基本都是小项目。
如果按平均每套建筑面积约100平米计算,每个盘只有三五百套,体量都不大。此外,宝安还是全市唯一一个有新增商务公寓供应的区,总建面为2.4万平米。
罗湖和前海分列一季度住宅供应面积三四名。
其中,罗湖供应面积16.3万平米,分在两个项目,同样按照每套100平左右计算,累计套数应该在1500左右;前海的12.3万平米则只对应一个项目,从体量来看,与龙光前海天境基本相吻合。
接下来,则分别是坪山、龙华、大鹏和福田,都只供应1个项目,供应面积分别为10.1万平米、5.4万平米、5万平米和4.4万平米。
这里稍微有点意外的是,坪山作为过去几年供应量尚可的区域,今年一季度只有1个项目入市,偏少了。不过,由于2020年坪山供应量尚可,且目前这里还有一些2020年开盘的新盘在售,也将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空缺。
龙华也仅有1个5.4万平的项目入市,前任宇宙中心在这个一季度比较平静。福田和大鹏向来都供应很少,可以理解。
最后,供应量最小的是南山和光明。
南山的2.2万平米住宅分在2个项目,说明体量都非常小。南山符合这么小体量标准的新盘暂时应该只有我在前不久都写过的独栋楼盘中泰印邸和香山道公馆,但是和楼盘参数也不完全吻合。
此外,风传深铁懿府近期将入市,但这个盘的体量,哪怕是分批入市,也不会如此之小,所以不知道其中还有什么玄机。
值得一说的是,2020年大红大紫的光明区仅有1个体量1.5万平米的住宅入市。这么小的体量,猜不到是哪个盘,可能是某个盘的第一批房源吧。但总的来说,可能是2020年光明的新盘都因政策支持提前卖了,导致今年一季度供应量罕见地全市垫底。
小结一下,2020年,深圳新房住宅成交总套数是45384套,创下了近5年新高。平均下来,每个月新房成交约3800套,每个季度约11400套。但2020年一季度仅有8900套新房供应,相比去年的季度平均水平还要少2500套左右。
那么,2021年的整体新盘供应会怎么样?
我的判断是,由于深圳在2019和2020年下半年持续加大了土地供应力度,加上旧改提速的刺激,预计未来几年的成交量都可能在2020年之上。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2021年的供应高峰会在下半年,货量上将明显高于上半年。
于是,这将间接给购房者出一个难题:如果你想买的新盘(比如海德园、临海揽山)一直不出来或者出来的很晚,你是等呢,还是等呢,还是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