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呼吁尽快把信用卡分期的手续费定价形式改了

  今天想聊一聊银行信用卡分期、汽车分期、装修等分期产品,一直有的一个"阴暗"定价方式。

  用过银行分期产品的朋友都知道,所有的分期产品,都是用【费率】来定价的,比如月费率、年化费率、总费率等。你收到银行的营销电话、营销分期短信,也都是显示费率,不显示利率,比如下面这个截图,0.4%真的很诱人哈,你直接乘以12,年化费率也就4.8%。

  假设按照X银行发来的短信进行测算:

  分期1000元,分6期还,每期还款170.66左右,其中本金166.66元,手续费4元。

  大家立马明白了,每期还款后,剩余本金会减少,但是下一期的手续费还是4元。每期的手续费一直是按照初始的分期本金1000计算的。这种还款方式美名曰“等本等费还款”。

  所以0.4%的费率我们不能按照0.4%来理解。

  这家银行还算厚道,在APP上真实操作分期时,会告诉你折算的年化利率是多少,刚才这个例子的折算年化利率是8.18%;比4.8%的年化费率高多了吧。直接告诉你8.18%,可能你看都不会看。

  有些银行和机构永远不会显示折算的年化利率是多少。

  不管披的马甲是啥,XX分期本质上就是贷款,手续费本质上就是利息性质的收费。

  我没找到【费率】这种定价形式的起源,也不太明白监管为啥一直允许手续费这种名称存在。

  但从营销上讲,无非是一种设计技巧,这种方式算出来的费率比真实的折算年化利率低,客户更容易接受、刚开始没人管,大家都在用,就一直沿用了。

  这种定价方式本质上类似“JQK”理论,先把你J过来,“诓住”分期,还不了款就催收猛K。

  当然,我不是说折算后的年利率不符合法律法规哈,银行的产品换算后肯定也是合规的,这没的说。有时候打折后的费率换算后,利率也非常的低。

  只不过,肯定有一定比例客户是觉得便宜,才分期的。你如果直接告诉他更高的利率,他说不定不分期了。

  现在监管管的越来越严格,这是好事,估计越来越多的银行会直接给用户显示折算年化利率。还有一些显示日利率的贷款产品,也被要求必须显示年利率。

  这都体现了不能过度诱导居民负债的监管思路。

  不过,在我看来,直接禁止费率和手续费这种定价方式才是根本,直接用年化利率定价。大家在同一个维度进行评估比较。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把费率换算成IRR-年化利率,但是总有人会理解错误,作出错误的分期决策的。

  少点套路,简单放贷。希望监管哪天腾出手来,想起这事,直接咔嚓一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10208243211.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