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米来说,2020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小米十周年纪念日,整体业务循环的演进,一方面是小米十周年的延续,另一方面是手机业务在5G换机潮中复苏,并带动纵向产业链的深化和横向生态链的巩固;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资本市场,过去两年的阴霾也被扫除,股价上涨超过20港币,市值也随之突破5000亿港币。
在小米十周年发布会上,雷军感慨道,“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危机是你想不到的机遇。”把这个句子放在2020年别有一番滋味。
所有的过去,都为章序,小米的下一个十年该怎么看?
我们可能得先研究另一个问题,然后再研究这个问题。
怎样才能成为有竞争力的公司?
""你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了,还是其他人做不了?”这就是智米科技创始人、CEO苏峻在一次与苹果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交谈中,他所回答的关于小米生态链的问题。对于苹果董事会来说,在进行产品决策时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如果产品的毛利率不超过某一特定值(很高,不方便透露),该项目就不能立项。
制作手机很简单,曾经华强北就有无数的贴牌手机公司。把手机做到极致,并借此建立一个像苹果这样的生态圈,是非常困难的。
从中得到一个答案,产业链的深度与生态级能力,即小米的“T字”生态,是未来十年小米应该重点关注的。
实际上,这也是每一个手机起家的公司,在成功进化后,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结局;每一个从单一切入到商业的平台公司,都会逐渐走向结局。
在下一个十年,手机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十月十九日,花旗银行宣布“华为可能剥离荣耀手机业务,导致市场竞争格局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进而预计小米将面临5%-10%的出货量下滑风险,将小米集团评级由“买入”下调至“卖出”。
单从一个手机厂商的动态来看,作出下调判断,这样的观点略显偏颇和武断。
第一,从最终的思考来看,下一个十年对手机厂商来说,手机是最“无关紧要”的东西。
苹果iPhone的收入比重逐渐下降,小米的手机也面临同样的局面。智能手机占小米总收入的比重在2015-2019年期间从80.4%逐步下降到59.3%。与此相对应的是,IoT和生活消费品的收入占比大幅上升,从13.0%增长到近5年的30.2%。
首先,是移动电话市场已经结束了高速增长的时期,更重要的是,随着IoT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可能会补充或取代部分手机的功能。
另外,这种“重要性”肯定是相对的,与十年前的allin手机相比,随着手机制造产业链的日益成熟,这类竞争越来越多地是运营效率的竞争,而不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华米OV,还是苹果、三星,手机业务更多的是各厂商的基础业务,而不是开拓。
小米是第一个在IoT领域进行布局的手机厂商。
并且在IoT的业务布局中,电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也是小米IoT中收入最多的一个品类。据Overymovo统计,2020年1-8月全球品牌电视出货量份额排名中,TCL以11.1%排在第二,海信以8.5%排在第四,小米以5.7%排在第五,创维以4%排在第六。全球电视市场二季度整体放缓,小米智能电视全球出货量仍达280万台。
从3~5年的短中期来看,手机从今年开始仍将面临4G到5G的转换浪潮。
方正证券研究所预测,小米手机将会进入5G时代,并通过重新调整4G周期。当前中国5G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加上目前重塑的竞争格局,5G手机有望迎来换机潮。”据预测,2020年至2022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将分别增长9%、24%和16%,2021年至2022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将分别增长1.68亿和1.95亿部,成为未来全球手机市场的三大巨头。
这是一个竞争的存量市场,但不能光看手机市场的竞争。再说,如果整个国际环境变坏了,国内的竞争反而会变成“抱团取暖”。
怎样建立真正的护城河?丁字形的生态学
天使投资者,金山掌门人,连续创业者,多重身份的雷军,给了小米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视角,即产业链与生态链的力量。
长远来看,这两条横着的产业链才是小米的护城河,自研和技术能力将成为支持未来产品进化的最重要推动力。
供应链能力有多强?以Apple无线耳机AirPods为例,第一代AirPods整合了世界上最好的资源,这些供应商必须向Apple提供体积最小,性能最好,技术最先进的组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其他厂商无法做到的,就是连接芯片,它们可以实现双耳协同效应。
那时还没有蓝牙芯片公司提供这种设计方案,因此苹果直接在底层开发W1芯片,W1芯片的原理至今还没有完全揭示出来。
更有甚者,最近推出的iPhone12系列搭载了A14芯片,这是苹果几年前通过收购招揽来的一大批顶尖芯片人才打造的。
实际上,早在前几年,华为和小米就已经在产业链和生态级布局上有所欠缺,小米的产业投资逻辑和布局是: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硬科技产业链(纵向)+小米生态链(横向)股权投资生态,成为腾讯的下一轮战投或者硬科技红杉。
据方正证券梳理,小米在拓展供应链产业投资布局时,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是国产替代。目前的竞争格局开始倒逼国产核心器件快速崛起,面对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小米在芯片等方面对中国提供支持。第二,新兴技术,投资与国外差距较小的新兴技术更能推动中国电子产业链的发展,而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正是小米布局产业投资的第一步。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江产业基金成立于2017年,公开投资了51只基金,其中17只属于芯片行业。这类公司如RISC-V架构的芯来科技、AloT触控式智能传感器、RF模拟专用芯片、IP设计的芯原微电子、功率模块方面的比亚迪半导体,都是由浅、中、深三个层次的要素补充到小米的业务。
到2020年,小米的投资步伐不但没有因疾病爆发而放缓,相反还创下了基金成立4年来的新纪录——共投资了20家企业,其中战略投资比例最高的为8家,可见,小米投资思路依然是强产业链协同为主。
小米对生态链企业的投资经历,将再一次重现产业上游,新的投资架构驱动下,小米有着更大的野心。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投资账面价值为368亿元。
不管是依靠投资打造的腾讯生态圈,还是在金融、物流、云服务等平台级能力上打造的阿里巴巴,再到小米的T字生态圈,看似不同的布局,背后都有一种逻辑。平台型企业越巨无霸,越重视底层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