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百度这次进军电商,来势汹汹?

  搜索引擎霸主百度推出商品直播+电商平台时,大家都只是饶有兴趣地分析猜测:百度这次能成功吗?

  屡战屡败不一定值得敬佩。

  今年双十一之前,百度在手机APP频道低调推出了一个“购物”项目。如果媒体没有预测到百度电商尝试的结果,大部分人是不会发现这个渠道的。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次”,是因为百度之前尝试过几次电商业务,从C2C到B2B,从平台电商到垂直电商,从未放弃过电商,但从未成功过。

  百度第一次涉足电子商务是在2008年。当时淘宝商城(天猫的前身)刚刚上线,JD.COM还是3C的购物平台。距离品多多出生还有7年,张一鸣还在微软工作。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只有3亿,大部分是百度用户。百度当时拥有最好的大数据资源,这是发展包括电商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的绝佳机会。

  但其C2C电商平台“是”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百度年报显示,2008年用户不到18万,到2010年底用户才增加到41.2万。同期,淘宝注册会员数量从9800万激增至3.7亿,增速是部分会员的两倍多。2010年,用户的绝对数量是一些人的898倍。

  百度当时是“BAT”三巨头的成员,虽然有落后的劣势。就财力和影响力而言,它比后面的JD.COM强几倍。大多数人认为百度第一次失败是因为作为挑战者,它建设缓慢,没有创新,百度高管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态度不坚定。

  知乎上有网友说:“对,是淘宝精致山寨版,又花了一年才做出来。”有网友认为:“机会的选择是对的,目标是对的。高级官员没有朝这个方向杀的决心。"

  2010年后的七八年里,百度又尝试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携手乐天打造“百度乐酷日”,一个在年轻人时尚消费领域命名为“爱活”(LoveLive)后更名为“乐货”(LeGoods)的电商,智能硬件电商百度未来店、百度商城、百度VIP……...

  2017年,百度终于关闭了所有电商业务,十年前成立的电商业务部门也没有收到任何收入,也没有肩负起“奠定百度未来十年辉煌”的重要责任。

  每次输了都会总结经验,提升自己,制定新的战略规划,然后出击。这就是毅力;每次失败的原因都差不多,每次用同样的方式攻击都是蛮干无脑——可惜百度属于后者。

  每次跟风都是其他平台的“高仿”,战略实施优柔寡断,高层“要马儿跑,也要马儿不吃草”,导致前期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这是百度每次失败的共同原因。甚至不限于电商,百度外卖,百度生鲜,无人驾驶汽车等很多项目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失败。

  有限优化推广。

  大概最后反思了一下之前的教训。在这次攻击之前,百度做了漫长而全面的准备。

  去年,百度推出直接电商平台“杜小店”,因其战略投资而受到好评。12月加入顺丰、德邦等物流企业推出邮购服务,建立了品牌电商、直营电商、内容电商相结合的综合电商解决方案,完善了从交易到配送的链条。流量支持方面,百度开通了百度App、好看视频、全国视频、百度贴吧等渠道。

  在打好基础,搭建好框架之后,百度今年的速度明显加快。5月,李彦宏亲自上百度平台直播,为自己的直播平台吸粉。随后的618百度直播实现单GMV超千亿,618期间带来的商品整体营业额环比增长571%,为此次电商之旅带来了良好的开端。

  最近百度又一次丰富了电商生态的构成,投资排名APP来覆盖排名。10月14日,百度战略投资电商直播服务商“卡梅拉”的主要运营商杭州创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弥补了内容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

  百度的行动印证了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在今年百度生态大会上的声明:直播将成为今年下半年百度移动生态的重点发展方向。百度还在生态大会上宣布直播《聚能计划》,称将提供5亿补贴打造1000个明星主播。

  整合资源,快攻,集团关注,试水成功——百度终于采取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态度。百度这次能在直播电商和内容电商上成功吗?

  恐怕还是有很大的问号。

  百度目前对电商直播进展的宣传,重点是618的成功和“泛知识直播”的差异化定位,但这两点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首先,从618直播的结果来看,百度并没有公布GMV每场比赛有多少次突破1000万,或者说直播房的累计成交量是多少。且不说GMV被严重注水是公开的秘密,就说“抖得快,斗得猫狗”之类的头台宣传GMV直播房数量超过1亿人民币。将GMV长期保持在高水平比一天之内爆发更有说服力。

  同理,近六倍的环比周转率增速也不能解释对比基数。百度Live618的数据表面辉煌,但经不起推敲。

  其次,百度终于从头平台分化出来,专注泛知识化直播。但不知道是否经得起“以知识文化为基础营造场景带货,长久有效”的考验。

  原来的直播是娱乐化的,泛知识领域的直播是近几年从更发达的移动网络衍生出来的一个领域。"购物与休闲娱乐的关系自然更为密切,但人的潜意识很难主动从“增长知识”过渡到“买中买中买”——如果通过普及知识的直播如此轻松地实现流量,那么知名学习网站bilibili是否需要担心改变收入结构,增加利润增长点?

  百度近两年的努力和优化,包括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建设,只是弥补了十几年前就应该弥补的一些不足,远没有让百度在电商领域取得成功。

  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百度最大的问题是对电商的认知太浅,看不到它真正的缺点和优点,也看不到行业的真正走向。自然,它没有扬长避短的对策,它的努力收效有限。

  百度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推出APP的“购物”渠道,是为了进一步聚合百度的电商资源,培养用户“搜索+购物”的新习惯,打造电商购物新闭环。

  而内容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是“搜索+购物”模式的弱化和“发现+订购”模式的兴起。更何况百度虽然能意识到未来的购物趋势是“去中心化”,但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个“中心”——一个比传统电商平台更具冲击力的“中心”。

  据CNNIC统计,截至2019年6月,中国搜索引擎使用率为81.3%,较2018年底下降0.9个百分点,近五年新搜索用户规模逐渐低于新网民规模。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比如找衣服可以去小红书,找新闻可以用今天的头条,想学生活小窍门可以用“抖快”。随着垂直领域平台的兴起,以前一切靠搜索引擎的局面不复存在。

  据艾传媒咨询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和预测,百度今年的用户规模约为5.21亿,低于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龙头。百度“新闭环”的基础不稳定。

  此外,百度通过搜索引擎获得了大量用户,但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骂名。搜索中大量广告弹出的问题依然存在,“魏则西事件”的影响依然存在,这使得部分用户自然不信任百度的推荐结果。信任是电商的命脉,百度在用户信任方面输了第一局。

  百度也认为,以前人们是在找货,现在是在找货。如果有流量,就不用担心卖。“有场景就有交易”。这也是流行的“人、财、场”理论的核心点。

  但是,今年JD.COM的利润爆炸,拼多多的崛起,淘宝对工厂店的重视,都证明了这个理论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供应链的作用。"诚然,人和商品是由场联系在一起的,但商品如何到达场同样重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做纯平台竞争不是很激烈,需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百度显然对此毫无准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01022241559.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