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买房故事。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2015年左右,5年过去后,事件的亲历者才向我们吐露了当时买房的精湛手法。
我们都知道买房能赚钱,在一轮轮的房价上涨中,有的人暴富了,有的人却可能买了房却卖不出去,这些财富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秘密。
1
C县位于江苏苏北的一个县级市,也是全国TOP50的县级市,全县人口大概100万左右,跟一线城市比,显然是不大的体量,但是在县这样的行政规划中,也算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了。
2015年的年初的时候,来了这样一帮浙江商人,他们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快速买卖房屋赚差价,在以前,他们可能是鞋厂的某老板,服装厂的老板,因为前面几年实体生意实在难做,在加上部分重点城市房价的不断攀升,周边确实有很多朋友通过业余炒房赚到了钱。
一边是没日没夜的劳神苦思要开厂赚钱,一边是买了房子就可以躺着赚钱,这样的对比其实还是很扎心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他们也加入了炒房的队伍,整个团队一共20个人,选了一个“带头大哥”叫孙广华,以前也还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所谓的“带头大哥”就是负责前期城市调研,踩盘,然后确定目标房源,每个人大概出资500万,换句话说,整个团队可运用的资金大概是在1亿元左右。
为什么要选择C县,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是C县是个五线城市,当地并没有非常严格的楼市政策,不限购不限贷,整体的楼市环境比较松弛。
第二个就是C县的房价比较便宜,二手房均价大概在5000左右,市中心的学区房大概只有7000多,而且二手房整体的流动盘非常的小,市场供应有限,这也就意味着整体的可控性比较大。
还有一个就是C县当时面临这大规模的旧城拆迁和9个自然村的征迁,而且C县采用的是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根据政府公布出来的数据,C县的整体拆迁户大概是1万户左右,每户差不多80万-100万的拆迁款,因此从市场需求量看,是非常旺盛的。
到了C县后,他们看中的是当地最有名的一所小学所对应的二手学区房,大概一共覆盖了5个小区,均价差不多在8000元左右。
通过与多家中介的打听,因为是最好的学区,因此整体的流通量不大,5个小区内大概流通的房源只有有50套左右,每套的面积也不大,大概是在80-100平,占用了资金大概是在4000万左右。
相当于孙广华团队只有用了4000万左右的资金,就控制住了该区域最好的学校所对应的几乎全部的流通市场。
不仅如此,他们如法炮制的陆陆续续吃掉了市区其他学区楼盘,大概有80套左右,几乎是占到了C县二手房交易市场的近四份之一的存量房。
而C县市区范围内学区房的房价也在他们的不断刺激下,每平方米涨了近1500元。
但是,仅仅依靠二十个人买这么多房子显然很可能会树大招风,为了降低影响,从老家朋友亲戚朋友村里借了大量的身份证进行购房,每借一张身份证给到使用费1000元,当然,为了顺利贷款,还得需花一点时间搞定相关的中介公司等等,这里面也需要相关的资金成本,但是,对于后期获得的暴利而言,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吃下这么多流通盘时,孙广华还需要找到当地的实体中介进行合作,这样的中介是有一定规模和垄断地位的。
所谓的合作就是每天都要刷新手中房产的挂牌价格,把手中的房源进行统一一抬价,在这样情况下,很多其他的房东也会不断跟进,甚至因为有了上涨预期,很多房东会直接撤单观望,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市面上的流通盘。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倒交易,通过制作虚假交易从而直接刷新挂牌价格。
当然,为了获得更多认可的声音,孙广华团队还会在当地的各大网站和媒体上散发和扩大C县的种种利好的消息,从各个角度切入到房价中,让此热点话题进入到大家的闲聊之中,从而保证舆论和民心上的一致。
我们说,房价为什么会涨,很多时候是因为预期涨了,预期一旦上涨,就会多出很多需求出来。
由于舆论的预期有了,还会形成另一种结果,就是大量的周边外地投资客也过来抢房,C县的房价就这样,一天一个价格,从原先的6000多元,在半年的时间内涨到了1万多。
在8个月之后,孙广华团队把手中所有的房子全部都转手出去,整体获利3000万。
2
与孙广华豪赌不同的是,许秋平在买房的道路上相对来说就稳重和务实了许多,赌的更多的是未来,而非人为炒作。
许秋平在踏上炒房这条道路前,在一家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投资部门工作,非常擅长于通过数据来论证和分析相关的题材。
刚开始他的研究对象其实是股市并不是房地产,虽然他对于数据和信息挖掘已经远超于常人,但面对变幻莫测的股市,他依然没有半点先机,而且往往很容易出现亏损。
他想要的是更大的确定性,经过一番考量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
最吸引许秋平的其实是地产中的三倍杠杆,这样的力度在他看来是恰到好处的,当然,所有专业的炒房客,很少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并肩作战,而且资金量雄厚。
与孙广华团队成员构成复杂度不同的是,许秋平更讲究志同道合和所有人的亲力亲为,团队成员5人,每人大概2000万左右的现金,所有人都分工明确。
许秋平负责城市的筛选,团队中其他朋友有负责处理银行贷款事宜的,有负责通过实地调研获得楼盘真实入住率的,还有负责对接中介的等等。
许秋平团队有三个概念是必须遵守的。
一是哪怕手上有现金,能贷款的一律都贷款,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收益率,二是要联合坐庄吃掉市面上的流通盘,而且是要专攻小户型,这样的成本会更低,收益率也就更高。三是主攻地铁盘,而且是那种两条地铁交汇处还没有开始造的区域和板块。
也正是因为如此,其实前期是需要做很多精细化的准备工作,比如要上国家发改委的相关工作找寻确切资料,同时还要上各个地方政府网站和铁路网站经过多方比较验证,确认地铁开通时间。
许秋平说,为了降低风险,他们不会盲目追概念,而是会等到地铁真正动工的那一天才会出手,原因很简单,因为地铁的站点规划有时候也会发生改变。
当然,选择城市也很重要,要选择单价在全国同类型城市看属于低洼区域的,既然能通地铁,城市的基本面应该也不会差,这个也不需要太考虑和纠结。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区的选择。因为是二手房投资,他们就会特别注重房子的流通性,而且距离地铁的距离要控制在1公里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走路15分钟就能到,这可能是绝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距离范围。
距离这块很容易控制,走走就知道了那么,如何保证房子的流通性呢。
许秋平团队采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去对应的小区一栋栋的排查入住率。每天晚上8点,在小区中挨家挨户的数亮灯数,并连续跟踪3天进行复核,这种方法虽然笨,但也确实是最有效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差不多跟踪一个多月后,可以筛选出入住率超过80%的小区,再对目标小区中结合房龄和价格等维度进行比较,确定一个可以入手的小区,然后一下子吃掉对应小区所有小户型的流通盘,这样更容易转手,也更容易抄高价格。
这种方式虽然慢,但是往往会比较稳。
3
如果我们再来总结下,会发现孙广平的炒房逻辑就是典型的短平快,而许秋平就是通过分析基本面从而做出的价值判定,前者更多的是主动进攻型,后者更多的是选定标的后,默默等待价值的回归。
看的很过瘾是不是,但是,抱歉,这样的做法在最近几年会越来越难受,如今全国大量的城市的房价其实被各类政策都压的很紧,我们也千万不要低估房住不炒的决心,很多城市也出台了限购和限售政策,换句话说,你想买就能买,想卖就能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当下的我们,应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审视城市的房价。
目前大量的城市正在进行分化,那些一二线城市正在慢慢崛起,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却正在滑落,如果你要买房,应该去那些更具有确定性的城市中,享受时间带来的增长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