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树
现在市面上很多人安利大家投资赚钱要靠长期,这些宣传虽然很多是出于营销上的需要,但是很罕见的,这个宣传内容本身也是靠谱的,为什么赚钱要靠长期投资呢?
我们投资股票这类的高风险资产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获得高额回报,而能不能获得高额回报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买的对,一个是赚得多。
这两件事情其实和赚钱的秘诀是高买低卖一样,好像看上去简单,做起来难,但不同的是,买的对和赚得多这两件事情的难度是可以通过长期投资而大幅度的降低的。
我们都知道,金融市场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对于中短期的市场判断,往往主要考虑的是各类影响因素的边际变化,想要通过分析未来的变化来预测市场是件非常难的事情,相应的准确率就会很低。
那如果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呢?很简单,拉长判断的时间维度,当去预测市场的长期走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就不在是边际变化这些东西,而是市场上影响走势的长期稳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一些不变的底层规律。
这么说有些抽象,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预测下周广州的气温比现在升高还是降低,这个时候我们要分析的就是各种天气变化,什么台风啊、阴雨啊之类,最后得出来一个预测结果,这个分析预测普通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要专业的气象部门来做,并且即便是他们给出了的一个未来天气变化也只能是个概率。
而如果我们要去预测半年后广州的气温比现在是升高还是降低,这就简单多了,大部分人用膝盖想一秒就知道,这个温度大概率是低的,因为决定这个事的不再是各种变化,而是季节转换的规律。
长期的预测着眼于底层稳定的因素,因此长期投资的准确率可以更高。
另外一个维度是在正确率高的情况下赚的幅度大,这个显然是需要长期的持有才能够确保获得。当然,获得最大涨幅的造好方式就是在市场上涨前的一段时间买入,然后躺平,这样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非常高的回报。
然鹅,现实的问题是,判断涨跌已经不容易,要是再叠加上何时上涨这件事,那就基本上不可能。判断何时上涨的难度比判断涨跌难的多。
市场上很多人喜欢追求一个东西,叫做股票价格上涨的催化剂,很多人问,你说这个东西有价值,上涨空间大,那什么时候上涨呢?它现在有上涨的催化剂吗?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追求这个买入即涨,为此很多人穷极一生去研究,结果怎么样呢?徒劳无功而已。
所以,面对这个极难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退而求其次,我们只能靠长期持有去等。因为我们能知道它会涨,而不太可能知道何时上涨。
以上的两个逻辑是赚钱要靠长期投资的核心逻辑。从这两个逻辑出发,我们再看为什么长期投资要选择基金而不是股票就变得简单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基金的长期趋势上涨的确定性远远高于股票。
长期投资是基于对资产的长期上涨的判断的,而要做出这个判断是需要有底层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来支撑的。
对于股票的个股来说,很多股票是缺乏这个稳定的因素的,一个公司很优秀,但是换了个草包领导,立刻就衰落了,一个公司快倒闭了,换上乔布斯立刻变强大,对于个股来说,找到长期里能一直涨的这个概率太低了,只有少部分公司或是行业有稳定的长期支撑因素,而这些因素的识别还得需要你有比较高的专业性。想大妈5万买长春高新然后大赚的事情,放在个股里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她这个相当于中彩票的性质。
那么基金呢?长期上涨的概率就比个股大太多了。
原因很简单,基金虽然也是有好有坏,因为相对业绩的追求目标,大部分的基金或者说基金的平均水平和股票指数是比较接近的,或高于或低于,但整体上是和股票整体同步的。
而个股缺乏稳定因素,长期上涨概率低,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它就具备了支撑长期上涨的稳定因素,这个因素就是经济长期看是涨的,技术进步长期看是单向进步累积的,股权的收益是各类资产中最高的,否则就没人做生意了……这些因素都是稳定可预测的,这也就决定了基金在长期上涨这件事的确定性远高于个股。
有了正确性,后面就是长期持有的问题。基金长期持有也不容易,但是相对于股票来说却要难度小很多。
原因很简单,基金的波动和股票指数相当甚至更低,更低的波动会让我们持有更久,更容易坚持持有。
而个股呢?他可以3个月内完成翻倍,也可以一周完成腰斩,暴涨暴跌的巨大波动无时无刻不在挑战人的心理和情绪,想要在个股上长期持有是件及其困难的事情。
大树有句名言说了十多年,就是「不会炒股就买茅台,然后不要卖」,大家不是要赚钱秘诀吗?这句就是,但是十年来,即便茅台这样的波动,又有几人拿的住呢?
很多人发现,自己炒股票抓不到钱,但是买了基金就赚钱了,为何?不仅仅是因为基金是专业,更大的原因是基金帮助你降低了波动,减少了你的交易频率,延长了你持有资产的时间长度。
巴菲特说,如果要选择人打一架,我希望是小学一年的。这是一句调侃,但确实包含了投资智慧。投资就是要做最简单的事,尤其是非专业投资者,别觉得复杂的东西好像很赚钱,其实恰恰相反,越复杂的东西赚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