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疆棉引爆国潮风后,炒鞋大军盯上了国货。
清明假期,炒鞋话题冲上了热搜。
国货品牌线下门店人流量暴增,甚至需要排队,很多爆款鞋被炒鞋客抢购一空。
这些鞋被拿到二级市场倒卖,价格翻几倍。
在知名炒鞋平台得物APP上,一款安踏哆啦A梦联名鞋,发售价499元,现在炒到3699元,涨了7倍多。
另外一款李宁韦德之道4球鞋,更魔幻,参考价是1499元,现在炒到48889元,涨了31倍。
这种赤裸裸的投机行为,央媒也看不下去了:
消费爱国心炒鞋,邪气必须狠刹!
迫于舆论压力,得物APP回应称,价格异常是卖家个人行为,平台是倡导理性消费的。
对恶意操纵价格的卖家已封号,商品已下架。
今天,中央政法委也发文痛批:
投机者兴风作浪,雪球越滚越大,价格趋于疯狂,爱国主义是凝聚人心的旗子,不是投机倒把的幌子。
炒鞋这门生意,接下来可能要被重拳整治了。
2.
万物皆可炒,其实都是资本的工具。
早在2019年,金融监管部门就发文提醒,行业背后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金融犯罪,
要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
还点名批评了十几个炒鞋平台,譬如毒(得物前身)、Nice,斗牛、当客(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
这两年,炒鞋平台的商业模式,已经和证券市场的交易模式类似,游走在灰色地带。
有些平台,还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
譬如得物APP,去年就上线了一款分期产品「佳物分期」,也就是消费贷。
这类金融业务是需要批准,没有取得资质,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等刑事犯罪。
对玩资本局的头部玩家,法律风险就更高了。
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按照法律规定,没收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
另外,因为涉及到集资,刑事犯罪也跑不掉。
去年,成都有个叫「刘饼干」的大佬,集资上千万卖「期鞋」,被警方刑拘。
大佬一旦崩盘,散户们也会跟着遭殃。
那些交了钱等着拿货的,都曾想凭借炒鞋一夜暴富,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南京还有个叫「殷十亿」的大玩家,通过炫富博取炒鞋客信任,以低价为诱饵,诈骗了600多万,被判12年。
案发时,这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
调查发现,他在朋友圈炫富的1亿存款,其实是PS的,豪车也是租的。
受害人中以90后为主,还有不少是在校学生,都想通过炒鞋发家致富。
3.
一夜暴富的骗局,年轻人最容易中招。
在钢铁直男聚集地虎扑,炒鞋暴富的故事很吸引人:《我25岁,炒鞋月入百万》,《年轻人的暴富捷径:我靠炒鞋,月入千万》,《卖掉矿机,我去炒鞋了》...
很多95后和00后,觉得来钱快,动动手指头就能赚钱,纷纷入局。
行业里还有一款炒鞋现金贷,日利率0.1%,堪称韭菜收割机,主要目标客户就是这群想赚快钱的年轻人。
给韭菜更沉重打击的,还有制假商家。
去年,中消协发了一个报告,他们在炒鞋平台监测到8000多条负面信息,假冒伪劣问题非常严重。
被假鞋坑骗的案例,年轻小白玩家特别多,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大多来自莆田,头部玩家和生产商,早就赚得盆满钵满。
第一批炒鞋庄家,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借着正品的光,高仿假货也水涨船高;就连鉴定平台,都能靠着服务费大赚一笔。
唯一的输家,就是沉迷炒鞋的年轻散户。
在这个圈子内,资金量越大的人,就能接近更上游的生产商直接拿货,然后垄断、哄抬鞋价,最终形成割韭菜的「杀猪盘」。
散户、个体、乃至没有收入的学生,被裹挟其中,最后成了「活韭菜」。
炒鞋的本质,就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
价格被炒得有多高,泡沫就有多大,看谁接到最后一手,肯定是有人要受损的。
中下层的卖家,只能是这场游戏的接盘者。
行业有句名言,真正把鞋子炒起来的人,根本不是热爱球鞋的人。
炒鞋有风险,不要轻信一夜暴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