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送你一朵小红花》刷屏,
我想大家经历过无数次的生离死别后,
会变得特别惜命;
也见不得些感人的事件。
这是一部温暖治愈的电影,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人生中第一次积极主动”。
故事里的病人韦一航,18岁,是一位脑癌患者,做过开颅手术。
从确诊的那天起,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欲望,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进的气息。
电影台词:
我这个人,走路喜欢挨边走,坐公交车必须得缩在最后一排,不想跟任何人产生联系。
我怕我刚把我的真心掏出来,我就死了......
一个随时都要挂掉的人,有多想被在乎,就有多怕被在乎。
丧,成了他悄无声息抵抗命运的武器。
不管父母如何的劝说;
为了给他治病:
爸爸下班后偷偷去开网约车,有胃病也舍不得去做胃镜。
妈妈每天都在菜市场、停车场,为了几毛钱斤斤计较。
甚至要卖房筹钱……
还有坐在医院门口的父亲,失去了他的女儿。
他的女儿,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会贴心的询问爸爸为什么不吃饭、会乐观在玻璃窗上哈气画爱心、会带着假发开心的笑。
两个人进医院等待希望,出来后只剩一个人
但当孩子突然没了,他心里那根弦也崩了。
挑着大包小包,捧着脸盆,落魄地走到医院路边,男人仰天大哭。
路过的韦一航给他点外卖,落笔名却是女儿。看着那碗红烧牛肉饭,这个中年父亲心都空了。
他狼吞虎咽,用力地吃着饭,泪在脸上哗哗地流。喘着哭声,身子一抖一抖。
哭吧,没关系,哭过以后,请认真生活。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一段话:
癌症治疗永远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医生、患者和家属相伴着战战兢兢向前走,钱一笔笔花出去,不断检验是错,谁都不知道下一步是暗沟还是彼岸。
前段时间有看到一篇文章“网红大学教授四处捞金被骂“铜臭味”十足”!
他曾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点赞称:戴老师是大学课堂上的泥石流教授!
坐拥500多万粉丝的网红,主人公是来自华中师大的教授,戴建业。
他开始频繁接受商业演讲,四处走穴赚钱。这显然与大家脑海中的文人形象不符,有人说他“晚节不保”,有人说他开始变得“铜臭味”。
“我不怕别人的评论,我的妻子得了癌症,我必须赚钱给她买昂贵的抗癌药!”
妻子不幸患上了肺癌,治疗这个病的药非常贵,一盒就要51000块,只有30粒,相当于1700块一粒药,每个月都要吃掉一盒。曾经有一次,妻子因为不小心弄丢了一粒药而气得大哭,这让戴教授心疼不已。
有一则同样类似新闻也是刷爆朋友圈”武大教授患癌,众筹医药费30万”。
说来挺让人心酸的。武汉大学教授曹亚雄,博士生导师,52岁,三年前患了肺癌。前期治疗,他陆续花了40万,已经倾尽所有。现在他每个月光药费就需要4万,实在没钱再治疗了,只好在网上求助,希望募得30万元救命钱。
曹教授前期花掉40万,后面还至少需要30万,这70万就算能报销一半,也还需要自己负担35万。有多少家庭,能在不卖房的情况下,一下拿出35万去治病?
本来已经快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癌症,就耗尽家财,一辈子给医院打工了。
都说电影最击中人心往往是“源自真实事件改编”。《我不是药神》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很多人会问如果得了癌,倾家荡产的去治,就一定能治得好吗?
回答是:不一定。
多得是掏空三代最终没有留住的癌症患者。
那就不治了吗?不治甘心吗?
更重要的是,当自己躺在病床上大把砸钱的时候,守在病床前的人一定会义无反顾的付出一切吗?这些谁都不知道。
经常有人会说我没钱咋啦,不就没钱吗?你有没有想过,假如家人得病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治疗费用超过你的承受能力,你会不会选择放弃......
疾病是最极端的痛苦状态之一,当状况发生时,我们理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每一位对生活抱有积极态度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但是
癌症并不可怕!
平常注意规律生活,定时体检。注重家庭风险配置。即使风雨来了,也能自然从容应对一切!
ps:给大家准备了份福利公众号牛爸说保课堂回复“体检” 免费领取470双人体检!
年轻人假如你没有100万?
劝你提前给自己和家人准备好保障!
但是大家先别急,我们先了解下,新重疾险定义的主要变化。
重疾新规强势敲定,聪明人如何赶上这趟车!
新规对于癌症这块有什么变化?
比如现在按重疾保额赔的甲状腺癌(TNM分期为1期),以后会按轻症赔,且不能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