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备考RFP,听到微观经济学-需求与供给的时候,课程里学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低档品
低档商品指当人们实际收入增加时,反而减少对其消费需求量,以较高档次商品将其替代的那一类商品
比如说猪肉,很多人在收入提高、吃喝不愁之后,对于猪肉的需求反而会下降,反而会追求更加健康、绿色的食品,比如秋葵、轻食等
对于这类人来说,猪肉就是“低档品”
突然想起了我的好几个购买基础保障商品的客户
其中一个客户,点名要买部分保障到70周岁、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商品,但保额要高,这个客户,有车有房、家庭年收入好几十万、在自己的爱好上花钱也是毫不手软的,完全不是“差钱”的客户,但对于买基础保障这件事儿,就不想花那么多钱,因为“不值”
另一个客户,俩人年收入也是小百万级别,给娃买保险,终身+定期配置,保额百万起步,我开玩笑说,你家这条件,还不直接终身保障,客户说,不要
自己要给孩子做足保额,也要让孩子大了之后有自己补充的意识,不能什么都替他管了
你看这俩客户,是买不起一年三五万的保险么,完全不是
是因为他的收入、眼界提升后,更能搞清楚保险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品牌究竟意味着什么,保障周期、重疾赔几次等,究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对于他们来说,传统的保险商品,就是低档品,除非,你能包装出更多的意义让他们去接受
当然,这里没有任何贬低传统保险商品的意思,毕竟对于不同的人,低档品的类别完全不同,比如老侯,赚多少钱,猪肉也不可能成为他生命里的低档品
同样,也希望业务员小伙伴们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千人千面
有很多人,他们不是“没钱的客户”,反而具有极高价值,因为他们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客户,正在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