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相互宝又拒赔了?不清楚这4点,劝你先别加入

  前几天,有朋友发来一个抖音链接,问我:

  “心梗身故都不赔?这保险也太不靠谱了吧?”

  我一惊,有这种事?

  打开一看,哦,又是相互宝。

  给大家讲下视频的大概:

  11月25日,56岁的张先生和太太到菜市场买菜。

  不料张先生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了。

  张太太想起他们之前加入过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于是向相互宝申请了理赔。

  相互宝那边要求亲属提供心电图等诊断证明材料,但由于张先生去世突然,很多检查都没有做,没法提供要求的材料。

  于是相互宝默认不符合理赔条件,给拒赔了。

  就这么一个事儿。然后评论下的网友炸锅了:

  话说相互宝拒赔的案例也不少,但这次还真是被冤枉了。

  朋友和网友们错就错在两个地方:

  首先,相互宝不是正儿八经的保险,只是网络互助计划。

  其次,即便是保险,理赔也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资料。

  看到评论里都是嚷着“退了退了”的网友,我觉得有必要再和大家讲讲相互宝,如果你不了解这几点,只知道“保费低保额高”,那我劝你先别急着加入。

1

  相互宝是互助计划,不是保险

  相互宝,2018年10月16日在支付宝上线的一项大病互助共济服务。加入的成员如果罹患规定的100种重大疾病,可以获得30万或10万元不等的保障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

  “一人得病,八方相助,没人生病,不用花钱。”相互宝刚上线那会儿,每期分摊金不过几分钱,到现在每期也不过几块钱。

  划重点,“相互宝”不是保险,而是一个互助计划。

  关于互助,保监会也早有明确界定:

  互助计划不是保险,更不得使用“保障”、“保证”等字眼,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诺风险保障责任或诱导消费者产生保障赔付预期,必须与保险产品划清界线。

  假如有人劝你别花大钱买保险,买个相互宝就行了,那这个人非蠢即坏——因为两者的区别,太大了……

2

  相互宝保障内容可随时更改

  保险受到合同和法律的约束,保险公司不得随意修改条款,想要修改必须得到合同双方的许可。否则可视为无效。

  但相互宝没有这个约束。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相互宝已经多次修改规则:

  健康告知两度修改,理赔门槛高;

  甲状腺癌从赔30万,到只赔5万,到完全不赔;

  而这些修改,给出的原由都是“经成员反馈和建议”,实际上因何修改,成员是否真的有决定权,用户是否都有知情权,我们都是一脸问号。

3

  相互宝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及举措

  我们买的保险,受银保监会等国家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偿付能力时时都有考核、监控,且即便真有危机发生,国家会出面解决,被保险人的权益不会受损失。

  而互助宝,就像其首页所说,它不是保险,是基于“帮助他人,守护自己”的互助精神,为会员提供的互助共济机制。

  不是保险,不受监管,也没有国家兜底。万一哪天发个公告——参与人数太少、政策要求、甚至官方主动终止等等原因下架,我们找谁?

  要知道,经历了数次“拒赔”风波,以及日渐上涨的分摊费,越来越多人选择退出相互宝,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有170多万人选择退出相互宝

4

  相互宝的保障十分有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不幸罹患重疾时,相互宝能给到我们的互助金金额十分有限。

  而一场大病的平均花销大概是多少呢?

  除了治疗费用以外,还有我们看不到的收入损失、失去经济来源后的生活开支以及大病后遗症和长期康复等等费用。

  其次,即便确诊还需要漫长的审核过程。

  一旦大病,第一时间拿到救命钱很重要!

  如果把相互宝当做一份保障补充,没有问题。

  怕就怕很多人不了解它的性质,把它等同于保险,当成家庭的核心保障,以为能兜底疾病风险,最后追悔莫及。

最后叨叨

  隔一段时间就有朋友来问,“相互宝有没有必要买/要不要退?”

  我的回答也很简单~无论是买还是退,我都希望大家是建立在对它的了解上的,知道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别人买我也买,别人退我也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01231242390.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