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在中国的名声一直不好,被戏称为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保险公司故意制造过于严苛的条款,通过拒赔进行挣钱。
但实际上,保险公司的拒赔主要跟业务员误导销售有关,保险公司并不依靠拒赔挣钱。
理由很简单,保险公司盈利是靠“三差”的。
三差分别是:
死差——赔出去的钱,比预期的少;
费差——运营成本,比预期的少;
利差——投资收益,比预期高。
拒赔只能提高“死差”挣得钱,但是死差恰恰是保险公司最不挣钱的一个点。
想要挣钱,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靠的利差(投资收益比给用户的收益高)——
比如说,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实际综合收益率都在 5 %,而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一般为 3.5 %,甚至有部分保险公司的产品预定利率只有 2.5 %。
5 % - 3.5 % =1.5%,这就是保险公司挣到的利差,也是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挣钱的地方。
这也是保险公司为什么喜欢扩大规模保费的原因——利差基本稳赚不赔,保费收的越多,自己赚的越多。
除此之外,大牌和外资的保险公司也靠费差(营销成本没预期的多)挣钱——
为了打价格战,很多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的时候,运营成本都是按照个位数设置的,有些产品甚至运营成本设立为 0 ,像这种产品,就不能通过费差挣钱。
但有一些品牌比较大、运营网点比较多,而且营销宣传也比较强的保险公司则会通过费差赚钱。
比如说早在 2013 年,国金就曾表示,第一代平安福通过上调附加费用率让产品获得利润。
至于死差(赔出去的钱,比预计的少),基本上挣不到太多的钱,而就算真能挣到钱,为了产品定价更有竞争力,也会有不少保险公司把这笔钱送出去。
比如说,我曾经参加过复星联合健康药神1号的产品发布会,当时其总精算师就透露过,因为用户年龄比较年轻,所以是按照标准疾病发生率的8折来定价的。
再比如说我们情报局曾经有幸请央财的陈辉教授讲课,陈辉教授表示目前定寿的价格之所以一降再降,就是因为不少公司定价的时候就是按照标准死亡率的一半来做的。
那么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保险公司是靠拒赔挣钱的吗?
当然不是——拒赔并不挣钱,赔出好名声,让更多的人来投保赚取利差和费差才是保险公司的运营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