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深圳而言,是一个极其特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打乱了全世界的脚步,与此同时,也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和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
四十不惑和三十而立在2020年交汇,共同见证了奇迹“渔村”与资本繁荣共襄“改革开放”盛举的历程。如此这般巧合,似乎也说明了“深圳速度”离不开资本的助力。正如深圳证券交易所主要创始人、原副总经理禹国刚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无深圳资本市场,就无深圳的今天。”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建立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深圳30多年来,不仅孕育了中国第一批上市公司,也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至目前的超300家上市公司,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有力地支撑了全国和深圳的建设发展。
根据深圳证监局发布的《深圳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度报告分析》,截至2020年8月底,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下,上半年深圳317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依然表现不俗,实现营业收入2.22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66%。
毋庸置疑,金融是深圳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更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毕竟,金融有如源头活水,把企业搞活了,自然也就拉动了经济的发展。而深圳在“示范区”和“大湾区”的双重加持下,又肩负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历史使命,那么金融无疑是一个重要落子。
先锋深圳
下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细数全球标杆城市,从香港、新加坡到东京、纽约,无一例外都是世界金融中心。
而深圳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和世界金融中心,就必须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提升金融业的发展能级和全球竞争力,持续强化金融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
毕竟,金融业是“万业之首”,事关国计民生,其重要性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滥用金融霸权地位,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因此发展和完善金融业迫在眉睫,而使命在肩的深圳自然更要冲锋在前。
虽然中国香港已经在世界金融中心排名中位列第三,但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那么,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深圳,能否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世界金融中心呢?
一般来说,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有四个必要条件:完备的法律法规、成熟的金融市场、众多的金融机构和高端的金融人才。
首先,就法律法规而言,只要国家支持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一向是“优等生”的深圳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实现国家的使命。更何况,我国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也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其次,就金融市场而言,应该包括证券交易市场、外汇交易市场、借贷市场等。在深圳,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借贷市场,毫无疑问都十分发达。同时,证券交易市场在深交所的引领下,也在不断壮大,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唯一遗憾的是,深圳缺少完善的外汇交易市场,不过“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已经支持深圳“试点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和“探索人民币国际化”了,深圳金融业的国际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再次,就金融机构而言,深圳在这方面很有竞争力,已全面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等金融业态。譬如全牌照金融机构中国平安、本土券商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券商龙头中信证券、股份银行龙头招商银行、公募基金南方基金等金融机构总部均位于深圳。
最后,就金融人才而言,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位居全国前列的。毕竟,人才是跟着市场和机构来流动的,只要深圳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起来,机会和岗位越来越多,海内外的高端金融人才自然就会纷纷聚集于此。
综上所述,只要政策是开放的,深圳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只是时间的问题。而福田区作为深圳的中心,也是深圳老牌的“金融核心区”,其地位无疑将再次实现跃升。
高价值产业
决定顶级物业的价值高度
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有这样一个观点:北上广深的高房价是因为搞高科技造成的。而时至今日,房价相对较高的深圳,也确实更多的是以“科技创新”之类的标签示人。
于是乎,大多数人便产生了“高科技驱动高房价”的错觉。其实不然。更准确的说,物业的价值高度是由高价值产业决定的,而顶级物业往往都坐落在高价值产业聚集的区域。
不可否认,科技产业和金融业都是高价值产业,但是科技创新从来都是离不开金融市场的。
以硅谷为例,硅谷除了是工程师的天下,同时也是风险投资家的天堂,科技企业在孵化、成长、壮大、上市各个阶段均有金融资本的参与。而特斯拉就是最好的范例,正是由于资本不断投入驱动技术的进步,才成就了一个市值6000多亿美元的科技独角兽。
事实上,无论是从纽约到伦敦,还是从东京到巴黎,每个国际化都市的中心区,都以金融为磁场,对这个城市的高价值产业起着聚合引领的作用,并支撑起靓丽的经济数据。
作为深圳中心区,作为与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并驾齐驱的全国三大金融强区之一,福田区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很是抢眼。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深圳市福田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53.49亿元,同比增长9.1%,占福田区GDP的42.8%,占深圳市金融业增加值的46.5%。金融业完成税收461.65亿元,占福田区税收总额的58.78%,占深圳市金融业增加值的46.5%。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硅谷目前没有证券交易所,金融只能发展到VC到PE阶段。而深圳坐拥深交所,不仅能够满足科技创新企业从天使到发展壮大阶段的金融需求,还有能满足其上市的金融市场。
并且,深圳的科技创新本身也会创造出很多内生性的金融需求,而需求就能驱动市场、驱动人才、驱动政策,最终实现科技和金融的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金融业铸就的福田CBD,还是高科技成就的深圳湾CBD,两个区域的顶级物业价值且不说前者应该高于后者,起码应该做到并驾齐驱。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福田CBD顶级物业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不过,在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过程中,福田区拉开了金融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序幕。无论是未来对标“曼哈顿+硅谷”,还是规划建设“香蜜湖新金融中心”,都将进一步强化福田金融中心地位,而作为中心之中心的福田CBD及其顶级物业终将回到应有的价值高度。
执掌稀缺资产
问鼎深圳中心塔尖资源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深圳走向全球标杆城市,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跻身世界前列,都离不开“科技”和“金融”这两大关键词。而绝大部分科技和金融资源,都掌控在少数资本大佬和高管精英的手中。
所以,深圳在吸纳全球优质资源的同时,留下控制这些资源的塔尖人物更为关键。而吸引他们的,除了技术、资本、人才、商机等要素之外,顶级、稀缺的恒定资产同样不可或缺。
那么,坐落在全国最具“含金量”的中央商务区——福田CBD的深圳中心·天元,无疑满足了资本大佬、高管精英乃至财富新贵们对于顶尖人居的追求、身份实力的展现和核心资源的驾驭。
于中心,享受至臻品质人居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城市中心的土地资源,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在寸金寸土的城市中心,深圳中心·天元无论是功能的复合化、产品的高端化,还是居住的舒适度、生活的私密性,都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
为了给业主带来最具美学享受的城心居住体验,深圳中心·天元力邀L&O、Matrix design、Aedas、WSP、MVA、LPA、奥雅等全球顶级设计团队,成就最匹配塔尖人物的豪宅臻品。
另外,在此亦可享受最繁华的都荟生活。深圳中心·天元自带约30万㎡卓悦中心商业,800米中央大街+5大主题商业+约350间店铺,顶级高端商业全业态覆盖,赋予生活最高品质。
于中心,展现塔尖身份实力
目前全球80%的富豪,正掀起回归城市中心的大潮。中心豪宅是全球富豪们共同的追求,他们唯中心是举,非中心不住,无论是巴菲特还是默多克,绝大多数富豪手中都持有三套以上的中心豪宅。
毕竟,在财富极速聚集的时代,中心豪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这种象征不是炫耀式的,反而是富豪阶层寻求同类的特殊“信号”,也是进入顶级财智圈层的“入场券”。所以,位于福田CBD正中心龙脉之上的深圳中心·天元,不仅是塔尖阶层身份的象征,更是塔尖阶层实力和眼界的试金石。
于中心,掌控城市核心资源
对于财富的追求是无止境,因此财富对于塔尖阶层而言,永远不是最后的目的,唯有能够左右时间和效率才是他们的目的所在。而掌控城市核心资源,某种程度上就是最大化实现了对时间和效率的控制。
深圳中心·天元所在的福田CBD,汇聚了福田乃至深圳最核心的城市资源,这里是深圳市市政府的所在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是南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的所在地,拥有最强大的行政配套、最丰富的金融资源、最及时的财富信息、最完善的公共设施……运筹于此,就是帷幄天下。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经说过:“人心是很难居住在这个时代的,我想建造的是能让人心扎根的地方。”而能让人扎根的,其实是建筑所焕发出来的“场所精神”。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人之所以选择在那里,是因为感受到了那里的场所精神!”
那么,深圳中心·天元所呈现出来的“场所精神”便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效率、创富、丰盛。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预售证,主推产品是建面约266-330㎡的T3、T4公寓新品,共258套,总价区间约3000-4500万。
无科技,不全球;无金融,不标杆。在“科技”和“金融”的双重加持下,深圳未来可期,而深圳中心·天元作为深圳中心地段最后的恒定资产,其稀缺性和价值性毋庸讳言,无疑是塔尖人物的财富应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