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比例和工具选择没有对错,主要是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就可以,但我的资产配置思路不是按照比例比例来划分的,分享下我的思路
首先把资产分为5类:
1、流动性资产
2、安全垫资产
3、风险资产
4、被动收入
5、保障类保险
1、流动性资产
就是日常进进出出花销的钱,一般1.5-2个月,能够应付日常开销就够了,所以提问的伙伴可以看看自己8%的现金比例是否合适
这类资产要求使用方便、足够安全,所以一般建议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常用银行卡的宝宝类产品等
这类工具一般收益在2.5%多一下,以2万为例,一年就是500块利息
因为钱不多,所以不用纠结这个工具2.8%那个工具才2.5%,收益高一些低一些不是永恒的,也许这个月它高些,下个月就它低了,差不了多少钱,不够倒腾费工夫的
但又是要计较的,如果这笔钱躺在银行活期里,就相当于每年白扔了500块,这也是不对的
2、安全垫资产
江湖人称“FUCK YOU MONEY”,可多可少,我是按照2年左右的开销储备的,当然,18个月可以,36个月也可以。
储备这笔钱会给我们带来非常积极的心理作用
1、随着安全垫的增加,你在职场上的心态会更加平和。
还记得那个段子么“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随时会立刻辞职;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放心,如果你焦虑,你的老板、同事一定能感觉出来,他们会渐渐看轻你、压榨你
随着安全垫资产的增加,你才能够拥有“我做这份工作并不只是图你的工资”这种心态,工作起来才会更淡定、心态更平和,也更容易赢得尊重
2、这份资产可以作为风险资产的防火墙
当你确定风险资产的盈亏不会对你的正常生活造成任何伤害的时候,你才能够越来越贴近于“金钱只是一个数字”的心态,在这个市场上赢面才会大一些
这笔钱的工具一定要足够安全,不能出现坏账,也不能太多波动,所以各种民间项目不可以,钱可能拿不回来,股票、基金、黄金、外汇等等也不可以,波动太大,在你需要的时候这笔钱可能大幅亏损,毕竟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但工具的流动性最好略微差一些,不那么灵活更容易存下钱
然后,在可选工具里选个收益高点儿的就行了
比如风险等级较低的、半封闭型或者半年甚至一年期的银行理财(注意安全性,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
也可以选择开户已经满4-5年的保险万能账户(不了解万能账户的点这里)
苗姗姗,公众号:女巫生活馆「开门红」保险里的万能账户究竟是什么
现在的监管要求下,万能账户开立前5年取款会收取高额手续费,所以这个账户一定要开立4-5年之后价值才会最大化
3、风险性资产
如果人生不来点儿风险性资产,长远看会增值比较慢,因为无法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但当你配置了风险性资产,你就会被风险所影响,跌了你会焦虑,甚至没法正常生活,尤其在没有安全垫资产做隔离的时候,心魔很快就会战胜你,然后就越赔越多
从规律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年轻力壮的二三十年里,至少能碰到两三次“风险资产”的机遇,比如十年前的楼市,所以不建议大家完全放弃,但更不建议大家一直关注,一直关注,容易变成王熙凤-算来算去一场空
曾有个小伙伴跟我说:你老说要抬头看路,但抬头看什么呢,就是怎么看都看不出什么来啊
如果是这样,可以多学习多探索,眼界会慢慢变宽,也更容易抓住机遇
但如果就愿意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烟火生活,安安心心的工作生活、安心于自己能够抓住的,就是人生大智慧
另外,风险资产不一定只是金融资产,也可以是你的工作和事业,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小伙伴,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也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风险资产不单止股市相关的东西,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乃至黄金,只要是波动的,都算
这个就不给大家什么建议了,但只有一点,别乱搞什么投资,不要看到什么项目收益高就往里投
4、被动收入
我们总不可能一辈子工作下去,即便是有安全垫资产,那2年之后怎么办,依然会心慌的
如果构建了被动收入,先实现最基础的房贷自由,再实现吃喝自由,最后实现品质生活自由,生活状态会更不一样
前面说了,人生二三十年里,多少会遇到两三次机会,从机会里赚到的钱,要及早身退,不要以为好运气能一直持续
如果抓住了一次1变10的机会,就指望下次可以10变100,老天早晚会教育你,太贪心了
手里钱够了,先提升生活质量,多花心思研究自己所处的行业,精进技艺,积攒信誉口碑人脉等,有好方向、好机会的话,拿出去创业做点儿啥,没有好机会的话,买地段好、租售比很好的住宅、公寓,甚至车位
再稳定一些,可以用一些长期生息的工具,比如年金保险、增额终身寿等(不理解这个思路的看这里)
苗姗姗,公众号:女巫生活馆为什么股票收益不错,我还是要买保险
5、保障类保险
以上四类资产,都是在做多自己
但很多因素在不断地做空我们,生活压力、亲密关系、意外等等
所以,给自己这个资产上一层保护罩,有机会做多就努力做多,不幸被生活做空、打乱人生计划,也能得到一些补偿
成人保障四件套:医疗、意外、重疾、定寿
医疗险额度要够、就医范围要好、外购药要包含、续保条件要良好
意外险额度要够,主动年收入的10倍打底
重疾险额度要够,主动年收入的3-5倍打底
定寿额度要够,起码要覆盖剩余债务,人嗝屁了留爱不留债,有余力按年收入5倍5倍的往上加(这里为啥是年收入,不是主动收入,因为一个人不在了,家庭其他成员可能没办法维持那些被动收入,所以多给自己留点儿buffer)
几类资产的相互流动
看到文章的这个当下,不需要立即把每一类资产都建立起来,重要的时,要开始有一个目标。
比如现在26岁,月入1万,每月固定开销6000,希望在30岁时存够24个月的安全垫资产,这样一分解,其实每个月存3000的安全垫就够了,多出来的1000就可以放到第3类或者第4类资产中
刚毕业的小朋友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存安全垫资产,可以尝试更高比例到第3类资产中,因为年轻人找工作比较快,丢了一个工作,可以很快再找到一个,不像35岁以上的职场老人,很难找到各方面都合适的工作。所以,每年定2-3个月的安全垫小目标、渐渐增加第2类资产就可以了
另外,资金流入第2、3、4类资产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是要随着年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
比如上边我们说了,年轻人可以降低流入第2类资产的比例,提升流入第3类资产的比例
再比如风险偏好或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伙伴,可以降低流入第3类资产的比例,提升流入第4类资产的比例
有一定积蓄的伙伴,如果等被动收入足以支撑贷款+开支时,安全垫资产也可以相应的减少,毕竟被动收入的安全感更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