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记得蚂蚁的5只创新未来基金吗?
去年9月那会儿,二爷写过:人人可打新蚂蚁,必中~
凭借着支付宝强大的流量和打新蚂蚁必中的噱头,当时卖得特别火爆。
后来蚂蚁暂停上市,就很尴尬。许多人闹着要退出。
基金公司给了两个解决方案:
A.给了一个退出期,在去年12月22号前可以按净值赎回。
二爷因为买得太多,当时赎回了一部分。
涨幅最高的中欧,涨了31%+,汇添富涨了23%,易方达涨了25.5%。
被我抛弃掉的华夏和鹏华,也分别涨了23%+和12%+。
我现在都后悔,当时减仓太多。
5只基金募集规模是600亿,据说在退出期就赎回了约200亿,缩水了1/3。
估计那些全部退出的人,现在已经悔得拍大腿...
5只基金1月21号开始,可以转场内卖出,这是基金公司给的退出方案B。
结果上市之后,都涨疯了。
在1月25号,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一度涨到临时停牌,上交所都要提醒:高溢价风险。
到今天,行情依然很妖,再度出现大涨大跌再大涨。
5只基金1只涨,4只跌,但溢价率依然很高,有明显的套利空间。
怎么套利呢?
譬如,二爷的易方达创新未来基金,如果今天从支付宝转场内,1.255的净值可以卖1.713,那我直接躺赚36.5%。
本来我的易方达,就涨了25.5%。
叠加起来,我这个基金相当于赚了62%。
这么计算比较简单粗暴,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但风险在于:
我现在把支付宝的基金转场内,需要两个工作日以后才可交易(T+2)。
场外净值每天只有1个,但场内的交易价格实时波动。
两天后交易价是多少,不确定。
如果出现折价(交易价低于净值),那就亏钱了。
2.
为啥同一只基金,场内和场外价格会不一样呢?
简单科普一下:
一些基金,会同时有场外份额和场内交易份额。
场外,就是在支付宝,天天基金网等平台申购基金。
申购计价采用的是基金的单位净值,你可以看做是基金的真实价值。
场内,就是开个券商账户,像股票一样买卖。
买卖价格由交易双方的报价撮合决定,实时波动,跟市场的活跃度和供需关系有关。
就有可能跟基金净值有一定的偏差,于是,就产生了套利的空间。
一般,封闭式基金场内都是折价较多(低于场外净值)。
因为场外不能赎回,急需用钱才会转场内折价卖出。
蚂蚁这5支基金,为啥会出现高溢价呢?
因为僧多粥少。
把基金从支付宝转场内的人少,但买的人多,需求大,于是交易价就蹭蹭往上涨,出现高溢价。
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
因为高溢价,转场内可以快速套利,越来越多人会选择把基金转场内卖出。
供给增加,溢价就会下降,逐渐趋于场外净值。
场内外存在折溢价,说到底还是供给与需求的博弈。
打个比方:
二爷和张三,李四等10个人合伙买房,300万买,约定18个月后才能卖(封闭期)。
两个月后,房子从300万涨到500万,张三缺钱,想退出。
我说:给你一个机会,你把你持有的比例卖给别人吧。
张三持有10%,按市场价,值50万。
但市场上有5个人都看好房价涨幅,争着抢着买,于是价高者得,最后王麻子花80万买下。
张三即赚了房价涨幅(30万涨到50万),又赚了溢价(50万溢价到80万)。
我和李四一看:好家伙,比我持有18个月还赚呀。
于是纷纷拿出自己的比例售卖,市场上就有9个人卖,但只有四个人想买。
那就卖不出去,只能打折。
二爷觉得不划算,就继续持有,不卖了。
供需博弈的结果,短期会出现溢价或折价,但长期还是会向市场价回归。
3.
So,要不要把支付宝的基金转场内呢?
小白或普通上班族,没啥时间精力盯着股市,建议就不要折腾。
老老实实持有18个月,让专业的基金经理帮你打理,自己省心。
如果有投资经验,也有时间盯盘,那转场内更合适。
倒不是一定要去套利。
而是转场内后,随时想卖就可以卖,有流动性,又可以择时,自由度更高。
你可以长持,也可以短线操作,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
不过,转场内后,自己操盘,盈亏就只能自负了。
不像单纯买场外基金,亏了还可以怪基金经理...
以上建议,只针对持有蚂蚁配售基金的人。
如果你没有,现在不建议买入。
场内溢价高,有点博傻的意思了。
很多股票和基金,去年涨了一大波,现在都在高点,不是好的买入时机。
二爷自己每天都要跟想卖出的小手,做斗争。
在市场最狂热的时候,不太建议跟风。
不妨多学习,多了解,先关注着走势,等好的机会再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