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3600以上,基哥近几天陆续减仓了一些已经远超过收益预期的权益类基金。
老实说,“择时”这种事情无论对于股票投资还是基金投资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并且往往做了以后会后悔。可是,既然做了,不妨还是厚着脸皮说出来,以便各位看官在沪指升到6300点以上时,有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周末两天,细细玩味,总觉得还是可以给减仓找一些理由:
第一;大佬们开始提示风险了,虽然说的不多,但值得重视。这其中,董承非、杨东说的话,颇有深意,我们今天可以解读一下,以后也可以回过头来验证。
第二;基民很乐观,新基十分火爆,有些“小散”开始指导基金经理炒股。这让基哥感觉到了一些曾经熟悉的风险味道。
第三;市场结构化行情+ 机构抱团,这种情形走向极致后,会怎样呢?如果没有确定性的答案,那么策略上不妨回避一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
嗯,基哥并不是说后面没有行情了,建议大家也跟着减仓。资金入市赚钱的欲望现在是如此强烈,如果劝人减仓,万一踏空,是要被暴打的。所以,基哥的意思是:有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风险。
董承非的择时能力
先来说说董承非在兴全趋势四季报里的几句话,话不多,但值得细品:
“2020 年 4 季度,虽然有疫情的再次爆发和美国大选等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但是市场依然表现强劲。首先资金入市的意愿还是很强,各类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迅速售罄。市场也渐渐的由基 本面推动演变为‘口号式’投资:具体表现就是核心资产不断的提升估值,将 10 年乃至 20 年以 后的远景贴现到现在。但是未来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市场对于不确定性缺乏敬畏感。”
“本基金坚持以基本面为导向,旨在为投资者创造中长期价值。”
董承非2020年四季度末的仓位也有所下降,兴全趋势2020年12月31日的股票占净值比例下降到79.63%,虽然不是巨幅下降,但相比2020年二季度末也已经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
2015年市场风险爆发前后的仓位加减操作,堪称经典。
是的,大伙儿可以不理会基哥的择时能力,但董承非的减仓和风险提示,务必还是要重视起来。
实际上,基金经理一般都会对减仓和风险提示这种事情,尽量慎重。因为减仓这种事情,做对了还好,做错了通常是万夫所指。远不如保持高仓位,告诉持有人“咱们通过长期持股战胜牛熊”来得惬意。
并且,减仓只有在市场下行时能够往绝对收益上有说辞,而高仓位即使市场下行,只要做出了阿尔法,也可以亏得理直气壮。
所以,基金经理减仓和提示风险,是需要勇气的,在表述上也会尽量文雅。
比如董承非说“市场对不确定性缺乏敬畏感”,然后再来一句“本基金坚持以基本面为导向,旨在为投资者创造中长期价值”,老基民应该很能理会基金经理的意思了。
杨东的择时能力
再来说说杨东,杨东是兴全兴全基金的首任总经理,在2007年股市6000点和2015年4400点的时候两次发表公开信,劝基金投资者赎回基金跑路,被称为“业界良心”。
杨东在2018年离开公募基金,创办了宁泉资产,当年年底抄底新能源,最近两周,他出来公开警示新能源的风险,他明确表示“不认为现在是投资光伏、锂电、电动汽车的好时机。”
散户最近有些膨胀
历经牛熊、战功彪炳的基金大佬们,开始谈风险。
而有些散户朋友,却开始指导基金经理炒股了。
嗯,这是熟悉的味道啊……当散户开始指导机构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散户是有些膨胀了,市场的波动要加大了。
当然,目前市场并非全面牛市,而是结构化行情向着纵深发展,并且市场也在不断进步——2020年底,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0万亿,主动股票基金规模增长151%,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133%。
资金更多的通过机构入市,恐怕以往那种“遍地股神”的情形不会简单重演。
但无论如何,散户开始长篇大论的指导机构,市场的资金又是如此的多,使基哥又想起了陈光明说过的那句话——“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其实,散户指导机构、机构抱团,大概都是“人多”的某种表现形式吧?而从策略上讲,最大的风险是我们意识不到风险点在哪里,这种时候,适当通过减仓来控制风险,也是有必要的。
嗯,如果看不清市场的格局,那就再仔细品味一下董承非的话:
“市场对不确定性缺乏敬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