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教育培训行业,最重要的,一定是招生,而不是教学本身。
因此,引流和转化客户的能力,一定是比教学能力更稀缺的。
教育培训,本质上是一个产品,所以成功销售的重点,在于卖点对于目标人群一定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包括书法培训在内的各种素质培训课程的卖点,和文化课培训的卖点是一样的,就是利用家长内心的焦虑。
02
什么恐惧?就是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
创业群里有的家长不同意我这个观点,说他送孩子去学书法,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写字。
如果仅仅让孩子好好写字,买几副字帖就够了,不用送书法班。
送去上课,哪怕表面上是因为没时间带孩子,找个地方托管下。但家长内心深处,总还是希望孩子的字能够尽量写得漂亮点,万一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天分呢?
培训机构为了制造焦虑,会和一些评级机构合作,搞出各种各样的级别,定期组织孩子参加比赛,培训产业,就是系统性消费家长焦虑的行业。
同样一个班上的学生,朋友圈里面别人家的孩子拿了奖杯奖状,作为家长,你敢说你心理没有一丝的感触?
书法,如果单纯是写字的技巧,卖点有限。但是如果跟中华文化、国学联系起来,甚至与文化自信联系起来,那么字写得好不好,就能跟孩子的前途联系起来。
因为字写得好,被老板被领导赏识的段子,在书法培训圈,已经重新流行起来了。
如果别人家孩子的字普遍写得好,自己家孩子的字很丑,自家孩子就会落后,未来发展堪忧。
03
所以如果打算将来自己单干开培训班,如何包装和销售课程的本事,一定要学。
一个机构专业不专业,不要凭感觉,要看结果。
对世界的真实运行规则认知的深刻程度,和我们钱包的厚度,成正比。
不管一个人学历有多高,口才有多好,西装多笔挺,如果他在某个行业没有挣到过数量可观的钱,那么他对行业的看法,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
其实商场就是考场,财富就是记分牌。
你赚得越多,说明社会对你的认可度越高,你的分数就越高。
或者说你暂时没赚钱,但是你做出来的企业估值很高,资本市场有人买账,那就说明你是懂这个行业的。
如果没赚到钱,就是不懂,就是对这个商业模式没有吃透,所以在行业里,就是个差生。
就好像在学校,不可能说你数学才考了20分,你敢说其实你数学很好?
我记得当年在一档访谈节目上,史玉柱的巨人集团破产之后,成为了一个失败企业家的典型,台下很多月薪几千块的人,居然教他该怎么做企业。
后来他做脑白金,一炮而红,火到现在,一个品牌,创造了千亿级别的销售额。
事实证明,他是真正懂行的人,而台下那些观众,只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总之,要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只有一个路径,就是去拿到结果,因为结果不会骗人。
进入某个行业最好的方式,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自己粗浅的理解去评判有结果的业内人士,而是靠近他们,向他们学习。
只要书法班有源源不断的学生,人家就是专业的,至少比你一个门外汉专业,所以学学人家的体系,一些具体操作,肯定是有好处的。
当然学,也不一定非要到市场部才能学。跟市场部的人交朋友,平时多观察,也是能学到东西。
04
进入一个行业的点位,也很重要,因为机会不等人。
如果要当老师,我只有一个建议,早点出来,不要等三年。
靠信息差赚钱的行业,财富属于最早获得有效信息的人,大家信息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比的就是谁下手快。
现在书法班里面所有的老师,跟你的想法一模一样,都是你的竞争对手。
书法培训,是本地化程度非常高的生意,就那么多学生,等你觉得自己的书法水平到位了,学生早就被别人收走了。
素质培训、艺术培训,就是一阵风的事情,一个项目,也就流行3-5年,最多10年,错过了书法,如果吉他开始流行了,难道你又花三年去学吉他,然后当吉他老师吗?
找到客户,把课程卖出去,这才是培训行业的核心能力。
而且越往后走,政策风险越大,所有有可能造成内卷的行业,都有可能被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