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2年开年最火爆的赛事,北京冬奥会从开幕式起就赚足了全球各国各界的关注。大家津津乐道的不仅有酣畅淋漓的比赛,还有萌憨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
虎年第一个交易日,“冰墩墩”概念股文投控股、元隆雅图一字涨停。2月4日晚,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冬奥吉祥物冰墩墩许多周边产品几乎秒空。据某券商分析,本次奥运特许权商品将获得超额销售增长及数量可观的净利润,预计整个冬奥周期特许商品收入将突破25亿元。
在小红书等各类社交软件上,买到“冰墩墩”而大肆炫耀的人群和买不到“冰墩墩”而无比沮丧的人群形成了鲜明对比。口是心非的消费者们一边抱怨“一墩难求”一边心甘情愿地顶着寒风在王府井门口排上5小时的队,只是为了能带回家一只“冰糖熊猫”,然而排队只是长征第一步,好不容易拥有了进店资格,消费者们还要祈祷店里有货。
“一墩难求”,实际上是各方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冰墩墩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实际上在2019年就已经开始发售了,只是那时冬奥会的气氛不浓,大多数网友并没有太注意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玩偶。到了今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春节假期,人们大多在家休假,有充足的时间关注赛事。冬奥会热度迅速提升,作为吉祥物的“冰墩墩”、“雪容融”也因此受到了追捧。也正因为处于春节休假期间,工厂的产能下降,市面上在售的产品数量无法满足暴涨的消费需求,最终导致出现“一墩难求”的局面。“冰墩墩”的爆火具有极强的偶然性与时效性。冬奥增加热度、假期集中关注度以及各界“自来水”们的疯狂带货等因素缺一不可,再加上这几年“萌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萌系”物品展现出了更高的喜爱度与接受度,而大眼憨实的“冰墩墩”正属于萌系玩偶。但是,“冰墩墩”与冬奥会的紧密联系也决定了其热度峰值一定是出现在冬奥会举办期间,随着赛事落幕,“冰墩墩”的关注度与销量都会逐渐回落。
一般而言,吉祥物作为大型赛事或特定地区对外进行形象展示的窗口,拥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以历届夏季奥运会吉祥物为例,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奥运特许商品卖了5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特许商品卖出了7亿欧元,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吉祥物所贡献。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经济价值高达25亿人民币,为赛事举办方带来了巨大收益。“冰墩墩”作为北京冬奥会的“脸面”,“饥饿营销”是一定会被禁止的行为,厂商、零售商们想要从中汲取更多的商业价值,或许只能期待奥组委适当放开权限,官方出手增加“冰墩墩”与外界的互动,增强其“人设”。吉祥物经济并不等同于昙花一现,只要经营得当,吉祥物也可以成为长久的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