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高校毕业生有909万,首次突破900万,20年间大学生整整多了9倍。考研人数四年间增长了将近60%:2019年290万报考,而到了2022年,报考人数达到457万。这两年,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基本呈几何级数增长。
职场,是所有人绕不过的一个地方。对不少人来讲,“三点一线”的生活或许已是常态。加班、再加班,不断循环。再加上“僧多粥少”,若想不被替代,必须努力具备职场稀缺性。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一书值得借鉴分享,作者赖恩•费瑟斯通豪将职场中需要积累的稀缺能力称为“职场燃料”,主要分为三类:可迁移技能、有意义的经验和持久的关系。
1.可迁移技能
指一些可以跨平台迁移的基础能力。工作前几年,可以考虑着重培养可迁移技能,尤其弥补短板。
(1)初级能力:在简历中写的“教育经历” “计算机证书”“英语六级”“熟练使用office软件”“通过CPA考试”等硬技能都有可迁移性,在学校习得,适合做求职敲门砖。
(2)进阶能力:入职以后,还要培养一些“软技能”,如“学习能力”“公文能力”“基本的情商”“团队协作”“高效沟通”等。
2.有意义的经验
工作几年后,需要及时转变重心,专注积累“有意义的经验”,找到并培养长板,职场是个讲究团队协作的世界。
我们中国节奏很快,喜欢直奔主题:培养具有成长性和壁垒性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通常与特定岗位绑定,如营销推广、风险评估、项目管理、产品运营、研发设计、内容写作等,强调专业性,追求不可替代性。这样,未来某一天,你既不会轻易从新人和实习生那里感受到压力,更不必担心被机器替代。
3.持久的关系
我国比较喜欢讲人脉圈子或社交货币,这两个词都是成功学的宠儿,充满了一股“大力丸”的味道。其实不必排斥,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自己努力,也离不开师友同事的帮助提点,有能力后,也会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沉淀出持久的关系。现代社会中,还要加一条职业路线,同事、合作伙伴及客户,以协作互信及互利共赢相配。此外,在信息时代,利用社交平台形成行业影响力,于职场关系构建会产生一种杠杆放大效应,事半功倍。
时间,是我们唯一的人生货币,请善待它、用好它。职业生涯不短也不长,却也曲折而光明,各自未知变化也会层出不穷,你的人生目标也会随之不断调整。可以有个大大的梦想,现实努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持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