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茅台的破位,对这批成长股“核心资产”的信仰终于出现了不可逆的动摇,这波从2018年11月起的估值扩张行情,随着周期股的暴涨而鸣金收兵。
周末的消费和医药会议似乎已经没几个人在听了,周期再一次成为市场上的明星。节后的大宗商品暴涨,以钢铁为首、煤炭随后、铜最后,越是国内定价的商品涨的越多。
这说明这几天的大宗商品暴涨,主要是由国内的需求推动的,或者说是国内的需求预期推动的,而钢铁由于低库存成为领涨板块。
我前几日曾说过,从430会议的表述来看,高层对一季度的经济恢复情况是不满意的,货币政策需留足空间应对美债收益率上行,所以后续财政政策必须适度发力。另国内目前虽已经在紧信用,但由于去年的房产牛市相当于进行了一波地产去库存,今年是出于补库存的阶段,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减反增。而且目前的紧信用主要针对地产,而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依然是宽松的,所以紧信用对经济总需求的传导,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需求的小幅增长,叠加供给端的“碳中和”,大宗商品目前本就是易涨难跌的背景,而中澳关系跌至冰点,就像是引燃周期行情的星星之火......周期板块终于进入到了大家的视野,而这次,除了短期的利润爆发外,“碳中和”又为周期赋予了相对更长期的价格高位维持甚至继续上涨,和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估计这轮行情能持续更长时间。
但目前市场上主流机构对周期的研究力量是非常薄弱的,缺乏成熟的定价体系且我估计这轮行情依然不足以刺激他们搭建周期团队。由于缺乏足够的深度研究和持续跟踪能力,他们对周期就很难建立信仰——没有信仰通常意味着高波动。
大宗商品价格如螺纹、热卷、焦煤等已经在历史高位,且本周的快速上涨,与中澳关系的消息刺激有强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有大批短线资金参与到了期货和股票的炒作之中。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周期股的波动必然放大,15%-20%的调整可能是常态。扫了几个龙虎榜,铁矿石里面,主导资金都是游资,机构是在卖的。
所以,周期股的行情趋势是比较明确的,逻辑通顺,不必太纠结于如何估值,这个市场上没几个人说得清楚。但周期股的钱并不好挣,或者是你对某个细分行业有超出旁人的理解,坚定持有;又或者,你的交易能力很强,高抛低吸。
到具体的品种,钢铁和铁矿石如果你没有提前参与,暂时就不要去追涨了,即使是一个波动也会要了追高人的命了。在煤炭、化工、以及有色的细分品种如钛白粉等,上周的涨幅不大,还在趋势线比较稳定的向上走,稳健布局,等待回踩趋势线的机会,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