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股的研究,见仁见智。
从操作手法上看,有长线/短线、基本面/技术派、低吸/追涨、白马/ST等截然对立的不同模式,各自开辟出精深的研究空间。
我投资二十余年,以上颇多涉及,大致看来,并无高低优劣之分,适合自己即舒适。
各种模式的盈利效果,与具体阶段市场主流盈利方向有关。切合时势,则盈利效果会有加成,不顺时势,则诸举不顺。所以短线客有时疯狂盈利有时屡屡碰壁,长线客在熬到欢畅之前常忍孤苦岁月;有时基本面穿越多空周期,有时技术派抓住起爆点;低吸朴实稳健,追涨放大风险收益;白马趋势平稳,ST波动剧烈。
某一段时间市场的主流盈利方向,与管理政策、市场形势、参与者资质、市场资金容量等密切相关。分析市场的主流盈利方向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复盘,想要好的盈利,需要尽可能使自己的操作适应主流盈利方向。近两年来,“大而美”的大白马成为市场的主流盈利方向,各行业的龙头不断给予高估值,“价投”分析者逐渐受到市场追捧。这与其说是“价投”派的胜利,不如说是市场主流盈利方向的功效。
市场主流盈利方向,就像是一部向上的开放式电梯,人来人往随时可以进出。如果你有幸在这部电梯之中,不管你是上窜下跌,睡大觉甚至锻炼俯卧撑,只要不跳离电梯离它远去,就可以随波逐流享受向上的趋势。
在市场主流盈利方向的把握上,散户与研究员有着较大区别。通常而言,具备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的散户,对主流盈利方向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远远强于研究员。
一个具备长期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的散户,和研究员的根本区别在于:盈利散户对自己的账户负责,实盘就是散户最真刀实枪的干货,散户所有的分析,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实盘盈利;研究员对研究内容负责,研究公司的行业、前景、估值和未来,讲理论不实盘,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卖出去。
这就好像一个是战场上的老兵,一个是不上战场的理论派,两者发展方向完全不同。对盈利散户来说,投资就是自己收入的主要途径,而大多数研究员,作为证券从业者,甚至不允许进行股票交易,因此不具备把投资作为自己收入主要途径的能力。很多分析员,或多或少通过各种途径也偷偷做股票,偷偷亏损,一直不能突破实盘账户盈利的门槛。
实战的区别,带来了研究方向和目标的不同。盈利散户习惯分析市场盈利方向,使自己的操作贴近市场主流盈利方向;研究员热衷于分析公司行业、估值前景,侧重于价值发现。
分析出好行业好公司,能不能据此实现盈利呢?长期来看,多数也是能的。
但因为研究员不实盘,他们的研究能力与盈利效果又会常常断裂开来。既然没有账户实盘,研究效果就不能精确检验,买和卖的交易都只能在观念中完成,容易形成“空对空”。可能一项研究还未检验,研究员们又研究到了新品种,毕竟他们的工作是制造研究而不是实盘交易。
盈利散户则不同。盈利散户会耐心分析市场主流的盈利方向,研究短期到现在(天、周级别)、中长期到现在(月、季、年级别),市场上到底是哪些模式、哪些元素在盈利。自己的操作方向,是否属于市场的主流盈利方向?如何调整使之更贴合市场的主流盈利方向?
当然,“长期持续稳定盈利散户”属于散户中的优秀稀有品种。用“优秀稀有散户”与“普通研究员”对比,是不公平的。普通研究员与普通散户、优质稀有研究员与优质稀有散户的盈利能力高低,不予评论。
在文末,也要为研究员们正名。同样也要深深地感谢他们,他们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公司行业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形成大量研报供参阅,节省了盈利散户的大量时间,并扩展了盈利散户的研究视野和盈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