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1日),粽哥发文分析的绿叶制药收盘大涨51.67%,报收5.9港元,早盘一度涨幅近80%,差点一天翻倍。真不愧为港股市场,让投资者一日暴富就是如此简单。
此次高瓴资本入局斥资23.54亿港元,以每股4.28港元的认购价,拿下绿叶制药共5.52亿股(持股15.6%),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开始进入高端复杂注射剂这一蓝海领域。
以昨天收盘价5.9港元计算,高瓴资本一天就暴赚近9亿,真不愧为“医药投资圣手”,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资本市场的敏感神经。
01
另外,粽哥在文章《再下一城!高瓴又进入一家医药公司》开头说到的,关于未过评品种、中成药以及生物类似药将被纳入药品集采,以及骨科材料、人工髋关节、除颤器等第二批医药耗材集采品种的问题。
昨天刚发文提醒大家注意风险,凯利泰就暴跌18.02%,一根近20cm的超长大阴线,总市值跌到仅剩74.32亿,成为市值不足百亿的医疗器械公司。不得不说,资本市场狠起来,着实恐怖。
凯利泰暴跌的主因,源于公司在上周五(1月29日)公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全年亏损1.06亿至1.81亿(全额计提了宁波深策相关的商誉减值准备3.85亿元、新冠疫情影响业绩)。
但如果算上即将到来的骨科集采,目前凯利泰的暴跌很可能只是“前菜”。
虽然骨科是个不错的赛道,“人口老龄化+市场需求+高增长”的逻辑,但是由于竞争激烈,集采“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还是先暂避风头吧。
02
实际上,粽哥为什么要跟踪高瓴资本、高毅资产等机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跟着“抄作业”,能抄到作业、吃到大肉是运气,抄不到就算了,也不要勉强。
最主要的是,我们有时候是可以通过观察机构的动态,发现某些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或者准确的买卖点。
以凯利泰为例,不仅是张磊的票,曾经也是冯柳的票。
最早是在2018年三季度的时候,高毅资产冯柳就买进了凯利泰2150万股,年底的时候又加仓了1238万股,之后又在2019年一季度减持了1238万股,又在二季度增持了850万股,一直到2019年底的时候,还持有3000股,以4.2%的股权位列十大股东之中。但是,到了2020年一季度,就清仓退出了。
这来来回回的反复高抛低吸,着实符合冯柳一贯“快进快出”的操作手法,他的作业太难抄了。
反过来,在2020年一季度冯柳清仓凯利泰之后,高瓴资本却以13.5元/股(预估)的价格买进了1762.37万股,持股2.44%,进入了十大股东。
可是,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去年11月,高瓴资本与淡马锡富敦投资放弃了凯利泰的定增项目。
如果按昨天(2月1日)收盘价10.28元计算,高瓴资本投资凯利泰是浮亏的,预估亏损5600多万。
所以说,大家千万不能盲目“抄作业”,即使是私募大佬,也一样有失手的时候。
03
最后,来到今天的主角——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
关于华大基因,粽哥之前已经分析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关于基本面业绩、公司经营情况等该分析的都分析过了。
昨晚,华大基因20亿定增募资项目正式落地:发行价格145元/股,发行股1381.4325万股,发行对象为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天津礼仁投资4家,其中华泰证券获配约12亿元、天津礼仁投资获赔约5.03亿元。
华大基因此次定增,有两大看点:
一是,145元的定增发行价格比此前公布的基准价格(111.85元/股)要高得多,这主要是公司和主承销商考虑了投资者的申购报价情况,才使得发行价格为基准价格的1.30倍。
从这点来看,还是值得给做事实在的公司管理层点赞的。
二是,参与此次定增的天津礼仁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着高瓴的“影子”。据公开资料显示,礼仁投资是高瓴资本旗下的人民币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平台。
天津礼仁投资与高瓴资本有着微妙的关系: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董事总经理为李岳,是高瓴资本投资决策委员会中的一员,也是高瓴在二级市场负责消费领域的合伙人,加入高瓴资本近10年,加入前曾在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中资股主管。
根据中基协公示的信息,公示的人员名单中包括李岳(高管)和许玉莲,后者是高瓴资本二级市场医疗领域的负责人。
不管天津礼仁投资是否属于高瓴资本系,此次定增后,将持有华大基因421.9万股,以持股比例1.02%进入十大股东行列。
最起码,此次华大基因的定增能顺利进行,将募集资金用于青岛华大基因检测试剂生产及基因检测服务项目、医学检验解决方案平台建设项目、云数据处理系统升级项目、生物样本库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这对于公司后续的成长大有益处,长线投资价值也会更大。